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07758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南京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夏子玫,本册共5个单元,土壤和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 心 天 气观察和测量,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过程技能,过程技能显性化,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实地考察土壤 2、了 解 土 壤 深入观察土壤 3、肥沃的土壤 研究土壤中的腐殖质 4、土壤的保护 学以致用,引发讨论,科学家研究得知:土壤是地球岩石最表层经亿万年风化和生物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土壤是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交汇点。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三部分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室外考察,引入:讨论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这一组问题其用意是了解学生

2、土壤的前概念) 活动:挖开土层、观察土壤 观察表层土壤:根、腐叶、石子、蚯蚓等 观察土壤中的动物 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注意:观察前让孩子明白观察什么,要做记录 重点:让学生亲自接触真实环境中的土壤让学生意识到土壤世界的丰富性,由表及里,2、了解土壤室内研究,活动(1):了解土壤的基本成分 用眼睛、放大镜观察土壤,找出土壤中的东西并分类:石子、落叶、蚯蚓、垃圾等 将土壤放入水中: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 活动(2):研究3种土壤 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土壤的种类 资料介绍3种土壤:根据颗粒大小含量不同分为沙土、黏土、壤土 研究3种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对比实验(控制土壤多少、水量、水的流速) 比较沙和

3、黏土的不同观察(眼睛、放大镜)、触摸(捻)、和水、涂抹划痕 活动(3) : (拓展)鉴别当地的土壤类型,3、肥沃的土壤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观察:挖开土壤看看,肥沃的土壤:水分充足、颜色发黑(腐殖质较多)。土壤的肥力大多集中在土壤表层 读图:认识土壤分层,了解肥沃土层形成过程及动植物是怎样增加土壤肥力的 活动:针对孩子可能有的疑问:腐殖质是怎样形成的?让孩子制作肥料袋,看到腐殖质的形成(5周) 注意:1、选已腐烂的植物 2、经常翻动土壤 饲养:饲养并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可以与做肥料袋一同进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改良土壤的能手” 拓展:阅读资料了解土壤中有多少中小动

4、物,土壤动物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计算一脚踩下去会猜到多少小动物。,4、土壤的保护落实行动,讨论(1):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讨论(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对比实验:没有植被的土壤和有植被的土壤的保水性不同 讨论(3):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第二单元植 物 的 一 生,知识:了解开花植物的身体构造及其功能 过程技能:对植物的生命周期作连续性的观察,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植物的种子,叶 吸收氧气吸收光能制造养分调节体内水分茎 支撑植物身体运送养分运送水分根 储存养分固定植物身体水土保持,繁殖器官,植物的身体器官,开花植物的一生

5、生命周期,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植株,开花,果实,本单元有4课构成:,植物和我们综述六大器官果实和种子根 和 茎叶 和 花,分述六大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暗含植物生长周期变化,1、植物和我们,讨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衣、食、住、入药)讨论:今天吃了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入到认识开花植物的身体的共同构造)观察:了解一株完整的植物的身体组成?,2、果实和种子,活动:观察果实,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关系以及种子的传播途径 活动: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活动:对比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拓展:自己提出问题,并设计关于种子发芽的实验,进行研究(自由研究性质)。后续:种植一株植物,连续观察一段时间,记录

6、它的生长过程。,3、根 和 茎,活动研究植物的根 1、比较根的形态直根和须根 2、归纳根的作用根的固定作用 3、拓展研究根是怎样吸收水分的? 活动研究植物的茎 比较植物茎的不同形态 观察茎输送水分的作用,4、叶和花进行单元总结,活动研究植物的叶 1、观察并归纳叶的共同特征 2给植物的叶分类 3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拓展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活动研究植物的花 观察植物的花 解剖植物的花 了解花的授粉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种植体会。,认识花的构造,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运用多种方式认识物质的性质,单元研究内容:,混合和分离,单元结构:固体液体沉浮,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

7、里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研究固体性质,研究液体性质,创造性活动,1、认识固体,活动:辨认固体和液体 1、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把物体按照固体和液体分类 2、和面活动既有固体又有液体 活动:研究固体的性质 1、用多种方法(看、闻、敲、打、摸、磨等)研究固体的性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 2、按照弄碎物体的难易程度,判断物体的硬度并排序 活动:混合和分离固体 1、混合前后的重量变化 2、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3、分离混合的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预测验证:把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正确认识沉浮现象 1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质地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 观察:把物体放入水中,认识

8、溶解现象 放入水中,搅拌;观察现象 应用:生活中的把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 拓展:分离固体和液体 盐水蒸发分离实验 水和米的过滤实验 彩色结晶分离实验,3、认识液体,了解前概念: 1、写出知道的液体名称 2、列出已知液体的性质 实验:研究更多的液体的性质 比较同体积液体的重量(比重):测量 研究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粘稠度) 研究不同液体的在蜡纸上的形状 总 结:方法越多,认识的性质就越多,公平试验: 注意控制变量,4、把液体倒进水里,活动1:将食用油和蜂蜜倒入水中会怎样 1、预测: 2、制定方案先确定不同的倒入顺序(蜂蜜/食用油/水,) 3、按照制定的方案做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各种现象的共同点

9、 活动2:将四种液体(洗洁净/食用油/蜂蜜/玉米浆)倒入水中 1、分别倒入水中,观察现象(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有的沉,有的浮) 2、混合后倒入,观察现象(原先不溶解的溶解了) 拓展: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提出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 活动一:使铝箔和橡皮泥浮起来(改变物体在水中占据空间的大小) 活动二:制作竹排木筏来承受物体(借助漂浮的物体) 活动三:研究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改变自身轻重) 活动四:往水里加盐,以增大浮力(改变密度),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关心天气核心概念,气象,天 气,气 侯,短期的 暂时的 突发性的,长期的 稳定的 规律性的,气 温,湿

10、度,降水量,风力风向,百叶箱,雨量计,风向标,春,夏,秋,冬,核心词,季节,本单元单元构成:天气气候,1、今天天气怎么样 2、气温是多少 3、雨下得有多大 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常见的天气因素,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今天天气怎么样,话题:从出去玩关心天气引入 讨论:从哪儿可以得到天气信息(互联网/报纸/电视的天气报道) 设计:如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天气符号要易识、记、画) 资料阅读:了解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1、现代的天气预报:借助仪器设备、高科技观测 2、古代的天气预报及谚语:观察自然现象总结经验 讨论: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2、气温是多少,1

11、、技能训练:温度的读写 2、实际测量:今天的气温有多高? (1)测量教室里各个地方的气温 (2) 测量阳光下和阴影下的气温 ,引出测量气温需要的百叶箱和 3、分析结果:与天气预报当天气温对比,实测与预报有不同,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 4、引发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连记录的时间都要一样?,3、雨下得有多大?,1、动手做:做一个毛发湿度计木板、头发、小铁片、小指针 2、动手做:做一个简易雨量计 均匀设置刻度(单位:毫米) 放置空旷之处 规定受雨时间(一场雨一小时内承受雨量的多少) 3、讨论:不同大小的雨量计如何测量?柱形、盆形、瓶形,4、今天刮什么风,1、感受风:了解风向和风级

12、风吹来的方向: 风吹力的大小 动手做:制作风向标、风力计 简易的材料:塑料泡沫小球,铅笔 阅读:风级歌 纪录活动:连续记录一周天气(耐性),5、气候与季节,1、气候的概念: 以秋季为例,总结气候特征 讨论其他季节的特征 2、不同季节动植物的变化 不同季节里植物的变化 不同季节里动物的变化 3、观察记录:连续观察一种动物和植物三个月的连续观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恒心以及获得对动植物变化的惊奇,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过程方法和技能显性化训练,收集证据,观察,调查,实验,测量,(控制条件的观察),(引入数据、借助工具、进行定量精细观察),直接利用感官,眼,耳,鼻,舌,手,借助工具观察,(有目的

13、的收集证据的活动),(工具是人体感官的延伸),观察需要比较和分析,观察需要记录和描述,测量工具,测量单位,精确测量,模糊测量(估算),测量种类,观察与测量,观察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活动,土壤学家侯光炯和昆虫分类学家周尧,观察与定性的描述,讨论:观察需要哪些感官?(眼看、手摸、鼻闻) 活动:调制一样甜的糖水(舌头)听谁在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耳朵) 活动:品茶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 关于茶叶的有关知识 辨别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 看、闻、摸、品,充分感知,测量与定量的描述,问题:感官未必可靠(感官有局限性) (精细观察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定量的测量)活动:测量身高、体重、力量,体会测量需要工具。(运用物体精确认识事物)阅读:神秘难“测”的珠峰(从8848米到8844米)讨论: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测量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活动:测量杯子里的水有多少?(体会精确测量)阅读:古代的人如何测量时间?(由模糊到精确的测量)活动:测量一片树叶的大小(模糊测量估算)估计一亩玉米地的产量?(抽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活动材料,组织教学活动; 各个单元的顺序可以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科学活动记录,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