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76744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感觉,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在51岁时复明。后来,他在谈到恢复视力后的经历时说:“我从来没有想到黄色竟是哪此的黄! 黄色太让我感到惊讶了,难以形容。红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但是,我难以相信这就是红色。天不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床,想去看一切我能看见的东西。夜晚,我遥望天空中的星辰和闪烁的光。有一天,我看见一些蜜蜂,它们美极了。我看到一辆卡车流星似地在雨中驶过,在空气中留下一道水雾,太美了!我还看见一片凋零的叶子在空中飘荡,让人难以忘怀。世界上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那么美!你们能理解吗?” -摘自Dennis Coon心理学导论,本章主要内容,感觉的一般概念 视觉 听觉 其它感觉,第一节 感觉

2、的一般概念,什么是感觉 近刺激和远刺激 感觉的编码 感觉的规律,一、什么是感觉,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最基本过程。 2、感觉的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的平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二、近刺激和远刺激,20世纪初考夫卡认为,刺激有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 了解近刺激和远刺激的关系对我们研究感觉有重要意义。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远刺激一般不发生变化,而近刺激常常发生变化。,三、感觉的编码,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

3、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的现象。 早期理论: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现代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块理论(模式理论),四、感觉的规律,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只有达到一定量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觉。例如:,绝对感受性(E):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又叫做感觉敏度,绝对感觉阈限(R):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听觉:1620000分贝听波视觉:3707

4、60光波,反比关系,E=1/R,(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量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感觉的变化。但是,并不是刺激的所有变化量都能引起感觉。例如:,如,甲教师 100人班级少5人时发现学生逃课k=5/100=0. 05 200人班级少10人时发现k=10/200=0.05 300人班级少15人时发现,k=15/300=0.05 如,乙教师 100人班级少10人时发现k=10/100=0.1 200人班级少20人时发现k=20/200=0.1 300人班级少30人时发现,k=30/300=0.1,差别感受性: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 觉能力。如。生活经验、实践劳动是提高差

5、别感受性的基本条件。,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或叫最小可觉差(JND)。,反比关系,差别阈限和什么有关呢?,1、韦伯定律德国心理学家韦伯发现,原始刺激量(I) 和新刺激的变化量(I)之间是一个常数 (K),K= I/ I。韦伯定律适合于中等刺激量 2、费希纳定律P=KI 3、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P=KIn,特殊神经能量学说,主要观点:他认为,各种感觉器官具有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不同的。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他还认为,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评价:否定了感觉的客观性,在认识论上错误的。,(三)

6、、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下,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如,视觉适应、嗅觉适应、皮肤觉适应等,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适应有一定的刺激范围的(绝对感觉阈),对过弱的刺激或过强的刺激感觉无法适应。,有些感觉的适应快、容易;而有些感觉的适应慢、难。,1、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是指同一个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物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也是一种感觉错觉现象,同时对比:同一个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如、感觉的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是指同一分析器先后所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如,2、感觉对比,感觉的同时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是指各种不同感觉都

7、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感受性提高,也可以感受性降低。如,3、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相互影响的例子,音乐旋律,使人的肌肉活动显得轻松。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食物的色、香能提高味觉的感受性。在噪音的 刺激下,视觉感受性会降低。声光音乐会,感觉的补偿:是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特别敏感。聋人的震动觉也特别发达。如、人民币盲点、贝多芬,4、感觉的补充作用,感觉的补偿是差别感受性惊人提高的表现,而 且这不是先天的,也不是老天爷的恩惠。是生活 和实践的迫切需要,是个体坚强意志

8、的结晶。,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联觉并不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联觉的形式较多:最常见的颜色视觉能引起联觉。 听觉也能引起联觉,如“轻快的乐曲”、“沉重的声 音”、等。,5、联觉,各种联觉现象(具体、生动),近色、暖色,远色、冷色,轻快的乐曲1,沉重乐曲1,第二节 视觉,视觉刺激 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的基本现象,一、视觉刺激,宇宙间充满着各种电磁波。从波长小于几个微微米的宇宙射线,到波长达上千米的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波的范围。在这些波长的范围内,只有很小一部分才能产生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nm到780nm之间的电磁

9、振荡,即可见光谱。,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一)眼球折光系统,外层:巩膜和角膜眼球壁 中层: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神经内段 眼球眼球内容物:晶体、房水、玻璃体,(二)视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视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外层:锥体细胞(1.2亿)和棒体细胞(700万)中层:双极细胞内层:神经节细胞 作用: 棒体细胞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锥体细胞昼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两种细胞转换神经元的功能。其中转换物质叫做视觉色素,视网膜,盲点,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没有感光细胞,叫盲点。 看下图,并试着做一下: A:将书放在离双目约30厘米处,捂住右眼,只用左眼注视图中右上方的十

10、字。通过慢慢调整调整眼睛视点的位置,图中的黑点会消失。这时,黑点正好落在眼睛的盲点上。B:重复以上程序,但这一次用左眼注视右下方的十字。当空白点落在盲点上时,黑线即被看成是连续的。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物体有时会从视野消失的原因了吗?,(三)视觉的传导机制,1、传导通路电信号 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视交叉 ) 外侧膝装体 大脑枕叶的纹状区(17区),2、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的互相抑制现象。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现象。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四)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17区) 失认症:

11、枕叶健全就闪光,这些区域被破坏病人就会失去视觉。 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视觉感受野进行系统的研究。 视觉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些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选择性反应)。 视神经系统的两条通路:大细胞通路(M通路)是分析运动和深度;小细胞通路(P通路)是分析颜色和形状。,三、视觉基本现象,光线有以下基本特征:1、明度2、波长3、空间分布4、持续时间,(一)反应强度的现象明度,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

12、般来说,光线越强,看起来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与物体照度无关。 光谱敏感函数: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的光谱敏感函数不同。普肯耶现象在不同的光照下,人们视觉机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亮度现象。,(二)反应波长特征颜色,定义: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有狭义和广义的颜色。广义的颜色包括非彩色和彩色;狭义的颜色仅指彩色。有三种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1、颜色混合2、色觉缺陷3、色觉理论,色调,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

13、不同。对物体表面来说,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性反射。,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颜色的明暗度取决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如、不同的黑色,饱和度,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饱和度的。如基本颜色。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颜色混合,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色光混合:将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的现象。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现象。两者性质上不同。前者是加法过程、而后者是减法过程。,色觉缺陷,色弱:在刺激光较弱时,这些人几乎分别不出任何颜色的现象。 色盲:全部色盲和局部

14、色盲两种。 全部色盲把全部颜色都看成灰色和白色,失去了颜色的感受性。一般缺乏锥体系统。 局部色盲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色觉理论,三色说:心理学家托马斯.杨和赫尔姆茨的观 点。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对不 同的光波的光有反映。实验结果表明,红色感受 器对长波约577的光有反映;绿色感受器对波长约 540的光有反映;蓝色感受器对波长450的光有反 映。这些感受器分别叫做短波、中波和长波。 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的。认为,视网膜存在着 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和黄蓝视 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出对抗的过程,把它 称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后来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 的对立机制。,(三)视

15、觉中的空间因素,1、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以分为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2、马赫带:明暗边界上出现的起伏现象。也就是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黑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加工的结果。 3、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能力。医学上称指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用视角大小来表示。 成分: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和游标敏度三种。,视角,定义: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两个概念,最小可见敏度:视觉系统

16、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 最小间隔敏度:视觉系统区别物体间最小间隔的能力。 影响因素:网膜受刺激的部位、背景的照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眼睛的适应状态等。,(四)视觉中的时间因素,1、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2、视觉后像:视觉刺激物停止后,在一定时间内还有感觉存在的现象。正后像和负后像之分。3、闪光融合:闪烁光作为视觉刺激,如果能达到临界频率,所引起的心理效应叫做闪光融合。4、视觉掩蔽: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够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做视觉掩蔽。,视觉适应,感觉适应: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现象。视觉适应:在视觉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暗适应:照明停止后或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生理机制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