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7550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猪病的防治(上)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猪病的防治 (上),畜牧兽医专业孙华老师四川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内容: 第一节 猪场防疫概论 第二节 常见流行病的防治 第三节 常见普通病的防治,第一节 猪场防疫概论,一、防疫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主要包括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免疫接种、药物预防、驱虫、诊断与检疫、疾病治疗及疫情扑灭等基本内容。猪的传染病在猪群中发生与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猪群)。,如何建立猪场防疫体系? 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2、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购进的猪只一般要隔离饲养1个月,经观察无病后,给其进行预防注射后方能合群并圈饲养。 3、坚持预防免疫注射制度:是

2、防治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兽医生物制品应具备低温储运、保管和使用的冷藏条件。 4、做好猪场环境和猪舍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5、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抵抗力:,二、消毒: (一)概念: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和减少生产环境中病原体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最常采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分类: 1、日常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根据生产需要在生产区和猪群中进行的消毒。 2、即时消毒(随时消毒):是当猪群中有个别或少数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其所在栏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只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3、。,3、终未消毒(大消毒):是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或部分猪舍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 (三)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最常用的)和生物学消毒法三种。 (四)消毒程序: 是根据消毒种类、对象、气温及疫病流行的规律,将多种消毒方法科学合理地加以组合而进行的消毒过程称为消毒程序。,三、预防接种 指使用疫(菌)苗等各种生物制剂,在平时对猪群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在可能发生或疫病发 生早期对猪群实行紧急预防接种,以提高猪群对相应疫病的特异抵抗力的方法。 (一)可预防疫病的种类:有三类。 1、按常规应予以预防的疫病: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及猪副伤寒。前两种是所有猪场都必须进行免疫

4、注射的。后三种视猪场情况选择免疫注射。 2、种猪场必须预防的疫病:有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 3、可选择性预防的疫病:较多。主要有猪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游行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衣原体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二)疫苗的选择: 应根据猪场疫病流行情况和疫(菌)苗的特点进行选择。 (三)免疫程序: 指根据猪场 的生产特点,按照各种疫(菌)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制定预防免疫接种的次数、剂量、间隔时间,称为免疫程序。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可供共同使用的免疫程序。 对仔猪应注意母源抗体的影响。,第二节 常见流行病的防治,一、猪瘟: (一)概念:是

5、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养猪事业的发展。 (二)病原:是猪瘟病毒(HC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有共同抗原;HCV有野(强)毒株和弱毒(温和性)株,其中强毒株主要引起急性猪瘟。弱毒株只引进亚急性或慢性猪瘟。 HCV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强,但5%-10%漂白粉及2%氢氧化钠是最有效的消毒药。,(三)流行特点: 1、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瘟暴发最常见的原因。 2、在自然条件下,HCV的感染途径是口鼻腔,也可通过眼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进入。 3、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生。 4、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 (四)症状:潜伏期一般5-7天,短的为2天,长

6、的为21天。根据病程长短和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5种类型。,病猪体表皮肤出现出血点,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突发病,全身痉挛,四肢抽搐,高热稽留,皮肤黏膜发绀有出血点。经1-8天死亡。,2、急性型:最为常见。在出现症状前体温已升高为41左右,持续不退。行动迟缓、头尾下垂、拱背、寒颤、眼结膜发炎,眼睑浮肿,分泌物增加。在下腹部、耳根、四蹄、嘴唇及外阴等处皮肤有紫红色斑点。病初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内积恶臭液体。哺乳仔猪发生后,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最终死亡。 3、亚急性型:常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病猪。症状较急性缓和。病程20-30天。,4、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

7、贫血、全身衰弱,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在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斑或坏死痂。病程1个月以上。不死者成为僵猪。妊娠母猪可造成流产、产死胎或产弱小的仔猪或断乳后出现腹泻。,慢性猪瘟母猪产下的弱仔,慢性猪瘟母猪产下的奄奄一息的仔猪,5、温和型: 病情发展缓慢,体温一般为40-41,皮肤常无出血点,在腹下部多见瘀血和坏死。有时可见耳部及尾巴皮肤坏死,俗称干耳朵、干尾巴。病程2-3个月。,(五)病变,1、最急性型: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水肿、变性和坏死。一般仅见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量出血斑点,病猪皮下脂肪出血,急性猪瘟病理变化,脾为出血性梗死变化,肾为“麻雀蛋”,大肠回盲瓣出现“钮扣状”溃

8、疡,喉头黏膜出血,淋巴结出血、肿大,2、急性型:最为常见。在出现症状前体温已升高为41左右,持续不退。行动迟缓、头尾下垂、拱背、寒颤、眼结膜发炎,眼睑浮肿,分泌物增加。在下腹部、耳根、四蹄、嘴唇及外阴等处皮肤有紫红色斑点。病初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内积恶臭液体。哺乳仔猪发生后,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最终死亡。,3、亚急性:全身出血性病变较急性轻。坏死性肠炎和肺炎的变化较明显。 4、慢性:主要表现坏死性肠炎,全身出血变化不明显。断乳仔猪肋骨未端与软骨交界处可见黄色骨化线,在慢性猪瘟的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5、温和型:一般轻于急性。淋巴结、脾、肾、回盲瓣有轻微变化。,六、诊断,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9、ISA):敏感性高,主要检测抗体。 2、正向间接血凝:敏感性和特异都较好。一般认为间接血凝抗体水平在1:16以上者可不感染猪瘟。 3、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注意其操作原理。 4、免疫荧光试验: 5、琼脂扩散试验:,七、防治,(一)治疗:尚无有效疗法。对贵重种猪。在病初可用抗猪瘟血清抢救。但不经济。 (二)预防措施:综合性防疫措施。 (三)流行(发生)时的防治措施: 1、封锁疫点:至疫区内最后头病猪死亡或处理三周后,经彻底消毒,才能解除封锁。 2、对全场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对病猪及其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消毒。 3、紧急预防接种:疫区内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应立即注射常规剂量2-3倍的猪瘟单苗。

10、4、禁止外来人员入内,场内饲养人员及工作人员禁止互相来往。 5、对带毒母猪应坚决淘汰。,复习思考题,1、简述猪瘟的症状? 2、简述猪瘟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诊断原理? 3、简述猪瘟流行时的措施?,二、口蹄疫,(一)概念: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本病发病率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二)病原:具有多型性及易变异的特点。已知有7个主型(A、O、C型,南非、型,亚洲型)。有65个亚型。各主型间不交互免疫。我国主要有A、O型及亚洲型。 该病毒对1%火碱液、3%-5%福尔马林、0.2%-0

11、.3%过氧乙酸敏感。,(三)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偶蹄兽。幼年猪易感性大于成年猪。 2、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 3、传播途径:消化管、损伤的黏膜、皮肤,以及呼吸道。 4、发病季节:多发生于秋未、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 5、流行特点:呈跳跃式流行。 6、传播媒介:多。,(四)症状:,1、潜伏期:1-2天。 2、临床症状:病猪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41-42),全身症状明显,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不振;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如继发感染可致蹄壳脱落;病猪跛行,喜卧;鼻盘、口腔、齿龈、舌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水疱和溃烂斑。仔猪可因心肌炎死亡。,病猪在蹄部出现的溃

12、烂,病猪在吻部出现的溃烂,病猪在吻部和舌部出现的溃烂,(五)病变,1、口腔、鼻盘及蹄部发生水疱和溃烂。 2、“虎斑心”:仔猪患口蹄疫死于心肌炎时,可见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淡黄色斑或条纹,形似虎斑。有时可见出血性肠炎。,病猪的“虎斑心”,(六)诊断,1、实验室:发病地区必须采取水疱液和水疱皮,迅速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确诊和鉴定出病毒型。 2、鉴别:与猪水疱病、猪水疱疹及猪水疱性口炎鉴别。,(七)治疗,病猪隔离,及时治疗。 加强护理,采取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部早日康复。,(八)预防,1、首先应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2、疑为本病发生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以求早日确诊,并采集病料送检。

13、3、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执行严格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 4、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严格消毒;病死猪应作无害化处理。 5、发病地区可考虑用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im,体重10-25kg,2mL,体重25kg以上,3mL,对猪O型口蹄疫有一定预防效果。,三、猪传染性水疱病(猪水疱病),(一)概念: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猪传染性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二)病原:与口蹄疫病毒差异较大。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三)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最多。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

14、%不等。有传播媒介。,(四)临床症状:主要症状是蹄冠、蹄叉、蹄底或蹄踵发生水疱。水疱由米粒大至黄豆大,数目不等。常连成一片,压之稍软,经1-2天破溃,露出红色的浅的破溃面,以后逐渐结痂恢复。跛行明显。若继发感染,蹄壳可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和口腔黏膜及舌面出现水疱和溃疡;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出现水疱。其拒绝哺乳,可造成仔猪死亡。病小猪生长发育停滞肥猪严重掉膘。孕猪有流产现象。本病一般症状较轻,死亡率很低,10天左右可自愈。,(五)诊断:与口蹄疫相鉴别。目前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细胞中和试验、乳鼠中和试验、以及琼脂扩散等方法检测血清抗体。 (六

15、)防治: 1、使用鼠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毒灭活苗免疫。 2、近年来在有本病疫情的地区广泛接种猪水疱病BEI灭活疫苗,可迅速扑灭本病。 3、猪群在遭受本病严重威胁时,可皮下注射可肌肉注射康复猪的高免猪血清,剂量为0.5-1mL/kg体重,12小时后即可起到抗感染效果,且能维持30天。,四、猪丹毒,(一)概念: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及关节炎型。 (二)病原: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其血清型约有24个。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抵抗力弱。,(三)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几乎所有各种家畜和禽类。小

16、白鼠和鸽常用作试验动物。自然条件下,猪对本菌最易感。 2、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 3、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管,其次是经皮肤的伤口感染。伤口是人感染的主要途径。 4、传播媒介:吸血昆虫。 5、发病季节: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较暖的初夏及晚秋,也有冬春发生的。 6、多发生于3-6月龄的猪只。,(四)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是常见的病型。流行初期,常见1-2头猪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猪体温为42以上。食欲减少或废绝。寒战,有时呕吐,喜卧,结膜潮红,有分泌物;病猪便秘或腹泻。如不死亡,可在胸、腹、四肢内侧、耳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裉色。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不及时治疗,多数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很高。 2、亚急性疹块型:是经过较轻的一种。体温很少超过42,病后1-2天,在背、胸、腹侧及四肢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深红、黑紫色疹块,其形状有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融合连成一大片,疹块部稍凸起,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很像烙印,故称“打火印”。随疹块的出现,体温下降,病势减轻,数天后自愈。病程10-12天,死亡率低。 个别也可转为慢性或急性。若继发感染,肩背部皮肤可产生大面积坏死和结成痂壳,有时病猪的耳或尾发生坏死脱落。 3、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单独发生的少见。病猪体温正常,全身症状不明显。若发生关节炎,病猪可出现跛行;若发生心内膜炎,病猪可出现呼吸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