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7516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8.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1之--实验专题概要(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二 实验部分,考试说明对学生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一、高考要求的实验,(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用高倍镜

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1 (11个),必修2(3个),必修3 (5个),实验一 观察DNA 、RN

3、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方法步骤:,0.9%生理盐水,人口腔上皮细胞,8%盐酸,蒸馏水,30水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取口腔上皮细胞水解冲洗染色显微镜观察,固定,三方法步骤:,人口腔上皮细胞D

4、NA、RNA分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NA、RNA分布,四、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 将涂片用8%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马上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2、在处理洋葱根尖细胞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A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C 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 水解DNA分子,C,D,实验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

5、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但不能看到其具体的构造。 三方法步骤: 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螺旋,提示: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

6、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三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

7、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椭球形或球形、绿色,实验现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四方法步骤:,实验四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

8、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 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有紫色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0.3g/mL 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清水,

9、显微镜观察,液泡体积变大、颜色变浅,质壁分离复原,1、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2、不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如0.5g/ml)做实验。虽然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因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3、若用可穿膜的物质(如:KNO3)做实验会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因外界物质会转移到细胞内而引起细胞液浓度升高。,4、动植物细胞在吸水与失水方面的差异: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不会有质壁分离现象;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的限制和保护不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五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一实验目的: 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10、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实验原理: 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三实验材料: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四实验步骤:,显微观察,先低

11、倍(找分生区细胞),再高倍(先找中、后期细胞,再找到各时期的细胞),(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B,D,A,实验六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二P88),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 2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 1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

12、胞,使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三方法步骤:,三方法步骤:,卡诺氏液(甲醇冰醋酸=11),1.低温处理必须在培养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如若生根前就送进冰箱,低温抑制新陈代谢也就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的形成,不会发生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受低温影响的过程。 2.剪取根尖时间一般在中午10点左右,此时分裂旺盛,受低温影响较大,实验效果明显。3.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足时染色体看不清,染色过度,染色体一团糟,无法分辨。,实验注意事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七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一实验目的: 通

13、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实验材料的选取,思考: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为什么宜选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如蝗虫精巢、哺乳动物的睾丸?,a. 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量,雄性生殖腺内减数分裂旺盛,可以观察到各时期的图像。,b. 卵巢中的减数分裂不连续,次级卵母细胞需

14、要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三、方法步骤,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八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

15、糖鉴定实验,应选含还原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或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二)脂肪的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三、蛋白质的鉴定,0.1g/mlNaOH 0.05g/mlCuSO4,0.1g/mlNaOH 0.01g/mlCuSO4,先混合再加入,需加热,依次加入,不需加热,Cu(OH)2被还原,呈砖红色,碱性条件下Cu2+与 肽键反应,呈紫色,实验注意事项,还原性糖: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羰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原。,实验九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