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7012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元代小令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_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小令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关于元曲,“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曲”分类,杂剧,散曲,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又名“叶儿”,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天净沙秋,元 白朴,【作者简介】,(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

2、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天净沙 秋,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3、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思考,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接点名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思考,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思考,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思考,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补充背景介绍,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

4、庭,元灭金后,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这首曲子正是写于1261年,作者这年36岁。,明确,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理解难点,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画面中的“一点

5、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中心,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板书设计,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解 题,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6、,介绍作者,天净沙 秋思 译析:,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枯藤老树昏鸦: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

7、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照应上文的“昏”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

8、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合作探究,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9、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诗的写作手法:,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简约与深细 相依,静景与动景 相映,景色与情思 相融,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10、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

11、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

12、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

13、,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

14、“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景色与情思相融,四块玉 闲适,闲适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亩m,将jing,量ling,贤xin,愚y,正字音,四块玉,文学常识,关汉卿(约1240约1310)号己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朝戏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所作杂剧今知有60余种,现存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等全剧十三种。他的戏剧创作比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还早三百多年 。与马致远

15、、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剧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剧情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关汉卿四块玉 闲适,在元代,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元代法律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之争,汉人误还报。”(元史 刑法志四 斗殴)汉人受到歧视,受到压迫,无理可争。这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社会背景。,写作背景,四块玉 闲适突出特色是本色的语言运用,本色的语言是从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自然、真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写作特色,南亩耕,,白天到田地里去耕地劳作。,

16、东山卧,,累了的时候,在田间地头就地躺下休息一会。,世态人情经历多。,世间的炎冷,人情的冷暖都已经经历很多了。,闲将往事思量过。,没事的时候把自己经历过的“世态人情”静静地想一想。,贤的是他,愚的是我,,原来不管贤良或者愚蠢的是我还是别人,(都已经成为过去了)。,争什么?,有什么好争辩的呢?,结构思路,本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写归隐田园,洁身自好。 第二层(中间两句):过渡 第三层(最后两句):以反语的形式,表达了洁身自好的情怀。,中心意旨,关 汉 卿 的 四 块 玉 闲适 表 现 的 是 向 往 那种 闲 适 情 景 ,无 拘 无 束 的 散 诞 的 生 活 ,而对 那 “ 官囚 ” “ 利 牢 ” 的名 利 场 、是 非 海 ,则感 到 厌 倦 、蔑 视 和 憎恨。,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陶渊明弃官归田,谢安东山隐居,拒召高卧,洁身自保,高风亮节。作者用典故,也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自己“世态人情”都经历,一个“多”更表明饱经沧桑,洞察世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