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6927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中学语文论文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郑桂华聚 焦高中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快速建构的阶段,他们开始尝试思考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并喜欢用概念推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表现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是逻辑性不强,分析问题比较肤浅;论证的时候,不是靠证据和推论阐明道理,而是大量堆积材料来证明观点,或者滥用抒情,有时甚至凭空下判断;一些学生提出的证据也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改进。下面这则教学案例是白丽老师的一次有益尝试,她抓住一次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把目光聚焦于一处:帮助学生突破议论浅表化的局限,把分析引向较深

2、的层次。实 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白 丽“说理肤浅,议论流于表面”是不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通病,也是长期困扰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 “说理不深入”表面上看是“文”的问题,实质上还是“人”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思维有局限,不能用逻辑推理对问题做深入分析。分析能力的提升与其他语文能力的获得一样,同然需要多阅读、多写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不过,教师在思维方法、写作策略方而给予一些指导,对学生的思维从肤浅走向纵深会有一定的帮助。下而是我在这方面做的一次教学尝试。一、发现学生的真实问题这是高三年级的一次议论文写作,任务是根据如下材料,由学生当堂完成一篇作文。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

3、,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评阅学生的习作,我发现这次作文中有一类问题比较普遍:为数不少的学生作文从材料中单独抽取了“勇气” “宽容”等词语,然后围绕该词语的一般含义写文章。例如一个学生写老舍的勇气与宽容:“老舍先生对批评他文风的人一笑了之,他对这些批评宽容,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文字有信心。 ”一位学生写呼唤宽容 ,有这样的文字:“诸子百家在宽容政策的滋润下敢于发表意见,带来了百花齐放的局而。 ”一位学生写为这样的宽容叫好 ,其中有:“著名歌手丛飞宽容了那些不来看望自己的受助

4、者,他这才是真正的宽容。 ”显然,这几篇作文中写的“勇气”或“宽容” ,与材料中索克曼所言,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他们忽略了“少数” “多数”等关键性的限制词语,没有注意这段材料所设定的特殊情境下“勇气”及“宽容”的含义,更看不到“勇气”与“宽容”背后复杂的社会与人性,从而导致了文章立意的浮泛,说理难以深入。以上这几篇作文看似差别很大,但其症结一样对材料理解肤浅,说理浮于表面。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看到自己议论文问题的症结,并引导他们的思考从肤浅走向深入。二、对症下药,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其实,在知识层面上,多数学生是知道应该对问题做深入分析的,只是限于经验和能力,他们中的大多

5、数人无法做到深入分析。因此,教学应该做的,不仅是给他们指出一个日标或提出一项要求诸如“说理要深入”之类,更重要的是提供一条引导他们通往目标的路径。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来解决问题:第一个环节:展示实例,发现问题。课前,我把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大体了解这几篇作文的观点和思路。上课开始,出示第一张 PPT,内容是这次作文中的几个典型片段,请学生思考讨论。师:从“索克曼”这则材料及作文要求看,这几篇作文写得好不好?生(很快做出判断):不好。师:为什么不好?或者说,这几篇作文问题出在哪里?生:没有新意。生:写偏了,没有扣住关键。生:材料的完整意思是“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

6、的宽容” ,而这几个片段所讲的“宽容”都不是当主人公身处“多数”时,与“多数”无关。师:很有道理。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当时在审题的时候,有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有没有注意到“多数” “少数”这几个关键词?生:读到了,也想过,但是师:为什么没有写出来?生:一写就变了。师:你们几位是不是也是这样?还有其他同学,你这一篇作文虽然没有这样的问题,但以前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很想写,但就是写不出来,或者一下笔就跑偏了。 (学生点头)看来,今天我们有一个发现:不少同学忽略与“勇气”匹配的“少数” ,与“宽容”匹配的“多数” ,并不是没有看到,很可能是缺少一种“分析技术” ,没有把想到的表达出来,才造

7、成了你的议论比较浅,第二个环节:锁定焦点,学会追问。问题找到以后,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一步步追问,让思维环环相扣,把议论导向更深的层次。我认为,首先需要给学生的思维链条建立一个支点,就是根据材料提供的观点追问其所针对的社会现象。即分析的时候从这个观点出发,去设想这种观点所针对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需求。比如,2013 年全国课标卷的作文题是谈同学关系,其内在的社会指向,就是近年来媒体时常报道的同学之间关系冷淡甚至紧张的问题。2014 年北京卷的作文题谈的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也指向近年来讨论颇多的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师:如果你的观点是从索克曼的“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提炼出

8、来的“少数人需要勇气” 。想一想,这个观点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生:很多人处于少数群体时,缺乏勇气。师:为什么人在处于少数群体时缺乏勇气?生:害怕。师:害怕什么?不说明白就等于没有回答、 。生:害怕被别人嘲笑。生:害怕被守旧老人(宽容)序言中的人物)处死。师:说得好!联系了课内所学,很好。还有吗?生:担心自己做得不对。师:你说的是自我怀疑,不够自信吗?生:是的。师:同学们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了。因为害怕被别人嘲笑;被守旧老人处死,失去利益甚至生命;也因为自我怀疑,不够自信,怕失去面子;所以一个人处于少数群体时往往缺乏勇气。这有没有合理性?生(众):有。师:对,情有可原。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处于少数的时

9、候?(生思考。 )师:前途未卜、 ,胜败难料时,依然坚持,这才看出是有勇气。小偷已经抓住了,你上去踢他一脚,这算不算有勇气?你在网上吐槽起哄算不算?生:不算。师:对,因为没有任何风险。这里的勇气,内涵是什么?生:冒风险。师:那有风险的是不是都有“勇气” ,持刀抢劫算不算?一意孤行算不算?炫富露傻算不算?(生大笑)你们说呢?生:这里的勇气应该是追求真理的勇气。生:我觉得见义勇为也对。生:捍卫正义也可以。生:维护尊严也是。师:总之,此处的勇气应该有两个:一是生活中很多人遇到事情都缺乏的那种勇气;二是有正面意义的,如临危不惧,在错误占统治地位时坚持真理,在强敌面前捍卫正义。来,我们举例说明生:哥伦布

10、探索新大陆,詹天佑顶住压力。师:很好,思路打开了。我们的社会需不需要有这样勇气的少数人?生:需要。师:为什么需要?生:不敢见义勇为。生:社会上有很多保守的人。生:中国人不愿意冒险。师:说得很好,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守旧的因素特别浓厚,特别喜欢随大流,容不得另类。比如现在成绩好的学生,都要报理科,你要报文科,大家都觉得你有问题。同样的道理,材料里说的“宽容”内涵是什么?是不是一开始提到的“老舍的宽容” “丛飞的宽容”?生:不是。这里的“宽容”应该是像房龙(宽容)序言中所说的“宽容” ,就是对异己者的包容,对不同意见的包容。师:纵观人类文明史,多数人通常情况下“宽容”吗?生:不宽容。师:为什么

11、人们处于”多数”群体时往往“不宽容”?生:因为无知和愚昧。生:因为害怕被别人孤立。生:因为怕改变。师:分析得很好。看来,房龙的(宽容)序言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学生笑)社会需不需要“多数人” “宽容”?为什么?生:需要。因为少数人往往是真理的探索者,他们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师:毛主席还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呢,你们怎么说?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发展往往是由少数人引领的。师:不错。世界因多元而精彩,思想的碰撞推动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是由少数有勇气的人引领的。但只有多数人能包容异己,才能有更多有勇气的少数人带领我们一起前行。 (生点头认同)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12、我们从索克曼的第一句话切入,通过不断地追问,发现一一生:因为“少数”是与“多数”相对而言的,说“少数” ,会把“多数”带进来。师:还有吗?生:“少数”与“勇气”相连, “多数”与“宽容”相连,只要前一组不拆开,自然会把后一组带进来。师:有悟性。能否试试看,从第二句话切入,通过不断追问,把第一句话也带进来。试着写一写提纲。(大部分学牛开始主动与同伴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模仿以上的演绎方式,从第二句话切入,通过不断追问,把第一句活也带进来,并能完成一篇较完整的议论文提纲。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使议论由浅入深的基本思路,并把这种思路用到另外一则材料作文题上,使学生尝试通过不断追问把思

13、维引向深入的可能性。 (具体过程略)由于本节课是针对学生的真实问题开展研究与解决,为他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路径,所以学生研讨的积极性很高。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能有意识地借助这条路径,通过不断追问把思维推向纵深。通过几篇作文的训练巩固,学生普遍觉得说理不像以前那样无从下手,常常也能写出有层次和深度的议论文了。(上海市延安中学 200336)策 略白丽老师的这个教学案例有 4 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基于真实写作问题的教学。即以一次写作实践为研究样本,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围绕一个具体而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紧紧抓住影响议论文写作的思维问题开展教学。思

14、维训练是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关键问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严密与否、深入与否根本上都是思维品质的问题。第三,重视思维策略的学习。这则案例中白丽老师较好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并探索展开议论的逻辑思路。最后,布置课外作业拓展实现迁移。这些努力,都指向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的议论文减少一点浅表化,写得更实在一些,更深入一些。议论文写作中怎样避免议论的浅表化,涉及的训练当然很多,下面的几个策略有助于将议论文写得深入一些。策略 1:把该说的话说出来初学写议论文,学生在解题、立意、分析等方面常常都拿捏不准,一些老师在评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喜欢用“偏题”作判词,来给这些作文下判决书,这是很简单的做法。以案例中提

15、到的几篇习作为例,这几篇作文只是就材料中的重要词语“勇气”或“宽容” ,做泛泛议论,没有重点分析“少数人”与“勇气”等几个重要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果白丽老师判其为“有些偏题” ,给它们打一个“及格”左右的分数,再写几句诸如“审题要仔细,立意要紧扣材料”等无关痛痒的评语,似乎也可以。不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教师固然省力气,被判学生的心里却不一定服气。更为重要的是,这类评语不但不能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还会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因此,从教师的角度说,不要轻易给一篇学生作文判“偏题” ,这有点像给一篇作文判“极刑” ,而一旦判了极刑,往往就无法挽救了。白丽老师对待有偏题倾

16、向的作文的做法很值得称道。她没有用“偏题”这样带有强烈负能量的词语为这几篇不够好的作文贴标签,而是把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偏题”倾向加以转化,巧妙地说成是学生想到了却没有表达出来的“技术问题” ,这种策略看上去是教学技巧,但教学技巧的背后有先进的学生观、学习观做支撑,也符合学生学写议论文的实际情况,因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实际上,有些常被判为“偏题”的作文之所以“偏题” ,并不是学生审题不清,可能仅仅是“没有把该说的话说出来” 。这就属于写作中的某个“技术问题” ,而不是“写作的能力和水平问题” 。那么,在修改的时候,只要把该说的话补上就可以了。以此类推,若下次再写类似的议论文,只要把应该写的想清楚,写出来也就是了。至于哪些话比较容易被学生忽视或“说不出来” ,这需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技术性地解决。这是一个阿 Q 式的自欺欺人的花招吗?其实不是,不要小看这一点的影响力,因为一个时刻担心自己作文偏题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于题目本身,也常常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需要提示他写作时重点检查以下问题:1针对这则材料,我的观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