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506516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护人类文化遗产 共建和谐精神家园,内容提要,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认识文化遗产 文物及其具有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事例分析 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对社会的意义 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事例分析,关于文化遗产理论的研究在当代学术界已成为时尚,但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以及这一科学遗产观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在学术界还处于起步阶段。 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指导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从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重视人类文化遗产是其本质要求。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性和现代性、先进性和广泛性、民族性和世界

2、性的统一,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创新的本质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谢地坤研究员则提出继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观点,强调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善于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文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复旦大学应必诚教授也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革新,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早已揭示了这一规律。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有着密切联系。有不少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很有帮助,相关原理解析,人的生活离不开认识与实践。人不仅要认识

3、自然力量而且要不断地认识自己的类本质力量,并把这种本质力量对象化,实现自身的价值。 实践是人认识自己和实现自己的根本途径,人也借助于物来认识与实现自己,因为被实践改造过的物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黑格尔说:“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马克思科学地指出,人通过实践改造或创造对象世界和自身,其产物即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作为人的作品,是人的对象化,是人的现实,凝聚和体现着人的需要、智慧、力量与劳动。因而,人通过辛勤

4、的劳动、工作、创造及其成果,表现、确证和肯定了自己,贡献、再现和实现了自己,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并以外在的物的形式保存了自己,实现了暂时向永恒、有限向无限的超越,获得了自身的第二生命。这样,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人的对象化,就为认识自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劳动的产品、实践的成果作为人的作品,不只具有供人消耗与使用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让人欣赏与认识的审美价值和知识价值。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它向人提供了发展自我意识的必要性,同时又为人认识自己准备了条件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即马克思主义对文化遗产问题的根本看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各民族文化遗产在保持文化独特性基础上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是文

5、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早已揭示了这一规律。以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为指导研究文化遗产,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更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还要重视它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应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各民族文化遗产在保持文化独特性基础上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为指导研究文化遗产,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

6、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莱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研究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无尽头的、细致的文化遗产意识教育和培养过程。,返回,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

7、提。,返回,认识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8、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返回,文物,文物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无

9、形价值。,文物工作者,文物具有的价值,1、历史价值。历史的遗迹和遗物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一定人群,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需要,运用当时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术创造出来的。它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情习俗等,从而构成文物时代特点的主要内容。文物的时代特点即历史性,能帮助人们去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2、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主要是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欣赏价值主要是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价值主要是给人以娱乐、消遣。借鉴作用主要是从中吸取精华,在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3、科学价

10、值。主要包括知识、科学、技术等内涵。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说明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状况。,返回,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

11、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然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瑰宝,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存的悠久传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收集、研究和刊布金石铭刻就已经形成学科,文人雅士则热衷于收藏“古董”、鉴赏“古玩”和研究“古物”。20世纪初,通过对古代遗存发掘和研究而重建古代历史的现代考古学带来“文物”的概念,古代遗存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得以不断揭示。,1982年我国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建立了历史

12、文化名城保护制度。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又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法律内容,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起单体文物、历史地段、历史性城市的多层次保护体系。,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型进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一新形势下,深刻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将更多的文化遗产及时纳入保护范畴,是关系到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实质是将文物保护紧密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13、目标相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明确文物保护和事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实现文物的长期保护和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地方应专门编制本地区文物事业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文物比较丰富的地区在明确本地文物工作总体目标的同时,要分别提出文物维修项目、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和利用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保护文化遗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

14、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宣传。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围绕“文化遗产日”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返回,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对社会

15、的意义,1、保护文化遗产能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2、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4、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5、文物是科技创新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借鉴与源泉。,6、文化遗产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保护,1、保护文化遗产能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 2、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 4、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16、,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 5、文物是科技创新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借鉴与源泉。 6、文化遗产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返回,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总结,求实求真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人类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是宝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文化典籍、历史遗址、出土文物,还是民间文学艺术、民俗民风、屋宇器具,皆堪称繁若群星,浩如大海。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是全人类的巨大财富。,开发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繁荣,而且有利于全人类文明昌盛。现代科学是人类智慧最重要的成就,是现代文明的精髓。科学崇尚求实求真。所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上就是说必须以求实求真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毋论考古挖掘,还是古籍整理;毋论维修古建筑,还是仿制古物;毋论学理分析,还是文艺阐发,皆必须示历史之实,求历史之真,力求符合历史的真面目。当然,完全符合历史的真面目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千方百计的求实求真,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第一,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全部生命的创造物,作为炎黄子利、的当代中国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勾画出历史的真面目,并传之子孙后代。第二,真历史只有一个,假历史可有无数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