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6301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杨基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探索农业信息综合发展的“白河模式”白河地处陕西最南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县有耕地面积 29.5 万亩,零星分散为 20 多万块。穷则思变,要干、要变革。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白河人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走出白河看白河:信息对于贫瘠的山区来说就是新的生产力!白河抓住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来助力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适合白河情况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模式,在这里我把白河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恳请在座的领导、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一、 “白河模式”的主要内涵“白河模式”就是建立以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站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为载体,以“农业 110”服务为标志,以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为目的的农村信息服务网

2、络。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就是整合服务 “三农 ”的网络、设备、人员、投资和内容,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一网对农村” 。同时,农业内部通过农技体系改革建立“三权归县”为主体的多元农技服务物化平台,加上无限变焦的虚拟信息平台,实现农技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及时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 “白河模式”的主要做法1、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农民受益的信息网络。从 2007 年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伊始,我县一直把农村信息建设列为民生工程来抓,县上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得到县委、政府、编委批准,将县农

3、业局自设的“农业信息站”升格为副科级的“农业综合信息中心” ,全县实现了 12 个2镇级和 124 个村级信息站全覆盖。特别是 2010 年最后一批42 个信息村建设中就有 22 个村处于信号盲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我县打破镇村区域界限,采取就近就便“结对子”的方式,实现了村村建有信息站。所谓的“结对子”就是在信息覆盖盲区村建立“电子书柜”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将结对子村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分门别类的建立文件夹储存,逐步把电脑充盈成名副其实的“电子书柜” ,使网络覆盖盲区村信息站实现间接上网;对于更新较快的市场、价格、需求等动态信息直接通过“沟沟通”电话即时联系,以此解决网络覆盖盲区

4、的信息村网络连接难的问题。信息入村工程建设的实施极大带动了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山区农村的应用,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为山区农户带来了便利。以白河中厂镇的宽坪村为例,由于该项目的实施,截至 2011 年上半年,全村发展种养殖大户 10 余户,特别是在蔬菜产业建设上,为该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该村农民纯收入每年以 15的速度增加,农村信息站成为村委会和村民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重要通道,信息化在推动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建立“三农”急需的综合信息平台。其运作和构架是依托组织部门的远程教育网和农业综合信息网,兼容卫生

5、、民政、文化、教育、广电、统计、户籍等信息需要,建立县级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14 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农业信息综合运用示范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分批建设、分级管理集互联网经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卫生等信息资源共享的县镇村综合服务站,通过一站多用,3一站多能,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之路。 “去年种大蒜的,家家都赚钱了,我们种豆角连工钱都没赚回来,明年也要多种大蒜”这是农户在构想来年种养殖计划时的普遍心态,这种永远落后于市场的预测方式,造成农户经营决策行为的趋同性,容易引起农产品的相对过

6、剩,使农户收入减少。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和需求,我们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各信息站点通过与互联网的链接,发布、查找、下载各类信息,组织群众观看、查阅,帮助他实现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流畅造成的盲目生产问题,从而辅助基层领导的宏观决策,有效指导企业和农户制定未来生产计划,总之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3、打造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员既要懂电脑,又要了解实际需要,还要会收集、整理、发布信息。为了塑造队伍,我们借助职教中心和金奇电脑学校的师资力量,对村级信息员、合作社组织和产业大户进行培训,努力使他们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

7、业科技和经营管理。同时通过大学生村官等兼职信息员来稳定和提升队伍素质。三、取得的成效1、创立了“农业110”服务模式根据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公共基础设施差、技术咨询难的现实状况,我县创新思路与电信公司合作,开展农业“110”服务模式,进行方便、快捷的涉农信息服务,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这一模式受到省市农业信息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国首届“信博会”上进行展示推介。 “农业110”由指挥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在信息中心分设种4植业、养殖业、综合类三个“专家咨询”平台,通过拨打“7820110”服务专线就可以按照语音提示,进行种养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

8、息等方面的咨询,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信息中心将收集的信息资料整理后即时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商定具体意见后,由服务中心安排专家进行网上即时解答,并根据需要利用“农业110”服务车赴现场开展服务。自“农业110”热线服务电话开通以来,共接听解答2200余个技术、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问题,派出农业“110”服务车300余次,发送各类信息服务短信30000余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500余场次,培训农民3万人,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近1.2亿元,农业信息网已成为我县农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手段。2、实现了网络服务“五大”功能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物理、组织、受众三个网络资源优势,逐步提高服务“三农”的综合

9、能力,使农村信息站的作用日趋完善,通过虚拟平台和物化平台的有机结合实,让农民群众充分感受了农村信息网络带来的实惠。一是网络传亲情,实现温馨服务。通过开通网上语音视频,组织农民工和家人进行视频会面,让外出人员及时了解家乡的变化,让留守的孩子看到了父母的笑脸,让老人享受到子女的关爱,使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成为农民工的“亲情港湾”。中厂镇石梯村通过为外出的 352 人建立亲情信息联系卡,掌握外出人员和留守人员情况,将外出务工与家乡发展信息定时交流,不仅为当地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服务信息,也通过村级信息站网络视频实现了亲情会面。据统计,我县每年约有 2 万人次农民朋友通过村级信息站网络视频实现了亲情会面。二

10、是网络听民声,推进效能提升。通过网络平台把群5众的意愿和渴求收集传递到相关部门,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使农业信息网成为广大群众传达心声和意愿的平台或窗口,为政府和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使之成为链接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金色桥梁”。2010 年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县镇村三级信息服务站共收集各类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达 378 件,经过梳理归类,协调解决到位的有 219 件,群众满意率达 98%以上,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三是网络帮技术,开辟农业“110”。通过农业网络开展技术服务,把村级信息站建成“农业 110”呼叫站。冷水镇星义村熊本峰夫妻,大学毕业后回乡进

11、行生猪养殖,几年来,通过农业“110”信息平台对养殖、防疫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专家咨询,对疑难病症进行网上诊疗,现已建起了占地 2500 平方米、年饲养量 3000 头的猪场,年收益在 15万元以上,两位大学生对网络帮技术的作用是赞不绝口。目前,农业信息网已开通了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畜禽养殖、疫病防治、政策法规解答等窗口。全县发展的农业示范园区 3 个,科技示范户 1000 户,科技示范基地 10 个,农村专业合作社 34 个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产业技术方面的咨询。在网络帮技术上,还可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住户看病难的问题。在村级站点安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村民就可以查询常见病的症状、用药,

12、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合作医疗基金报销、审核、发放、监督登记,妇女儿童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四是网络促经济,聚焦产业发展。通过网络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提供准确的供求信息服务,发展“订单”生产,搭建网上“展厅”,推介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培育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据统计,仅 2010 年,通过农业信息网中介平台提供的信息,6全共发展种植类产业订单 2000 亩,实现产值 600 万元;发展养殖业订单 116 件,实现产值 380.8 万元。五是网络解民渴,繁荣乡村文化。利用网络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陶冶情操,不

13、断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化活动氛围。茅坪镇金花村、宋家镇磨坪村、麻虎镇金银村等多个村级信息站通过配备的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利用电信移动宽带、党员远程教育等网络,组织群众开展歌舞文艺活动、观看电影以及党员节目,使村级信息站成为农民群众的文化中心。四、发展思路与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升。今后,我们将根据农村信息发展的主客观要求,不断巩固、发展、提升。1、巩固农村信息服务“三农”的有效成果。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物化平台,同时改造升级现有农村信息网络等虚拟平台,优化信息网站功能,扩容网站空间,同时加大农业信息综合运用“白河模式”的宣传力度,用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

14、化。2、发展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在现有农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农业综合信息应用系统,通过软件开发和设备引用,逐步将信息触角延伸到种、养、加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同时将监测数据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传递给农业干部和农民群众,用精准农业引导现代农业发展,使农业信息数据库为本县农业的决策、管理、生产提供直接、现实、有效服务。3、提升农村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资源共享部门的合作机制,实现涉农资源的有效共享;加强农业信息采集、提升农村信息的有效利用;加强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和7建设,修正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几年来,我们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动力,不断把农业信息化工作推向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