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6176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心理咨询与治疗ppt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与治疗,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的?如果你的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你会怎么想?,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构成,心理过程 认知:感觉 知觉 思维 注意 记忆 情感:情绪 心境 情感 意志:决定 计划 执行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个性特征:能力 气质 性格(自我),诊断分类,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心理冲突,变形心理冲突,有自知力,主动求助,三原则,您好!我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您好,但是我不太好!,我已经失眠两个月了,我,其实我

2、,唉,人活着可真累啊,求助者,咨询关系,咨询师,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合理情绪疗法等,阳性强化法等,咨询方法,影响性技术,参与性技术,技术,方法,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疗法,后现代,心理咨询不是随便谈话和聊天,他是按一定程序实施的特殊“治疗”手段。,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变态心理 研究内容: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分类和解释,并阐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主要心理障碍症状的类型,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幻觉 思维障碍:妄想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情感

3、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低落、高涨、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迟钝、淡漠、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脆弱、易激惹、欣快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001年)(CCMD-3) 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994年)(DSM-),CCMD-3将精神障碍分为(诊断等级依次减轻):,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

4、、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的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人们意识不到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 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正进行着 性冲动(广义和狭义的)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 (1)潜意识本能论 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人格结构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个体的人格结构则由本我、自

5、我和超我构成 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 (3)焦虑论 (4)防御论 (5)力必多发展论 口欲期(0-1岁) 肛门期(1-3岁) 生殖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 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13-),意识的三种水平与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图,快乐原则,道德原则,现实原则,焦虑与神经症的产生,超 我,本 我,自我,焦虑,神经症,不良的自我防御,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异常心理出现的原因 (1)未能合理渡过“性心理”发展诸阶段,从而导致了性能量的固着或退化(退行) (2)自我无力处理超我与本我的矛盾而导致的焦虑 (3)自我压抑力量不足,使内部冲突冲破防线(否则会以梦、口误等失

6、误行为表达),(二)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类型说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原因 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出现了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例:神经衰弱和癔症,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和意志过程薄弱;后者的特征是抑制过程占优势和兴奋过程薄弱。 行为主义思路的特点 由动物实验结果推测人类心理,再以人类行为表现的实验对比动物实验 其他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班图拉,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如果某一行为反复得到奖励,它就会频繁重复;反之若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不会频繁发生,以致逐渐消失。 人类行为大多是由行为后果所决定的,社会学习,班图拉,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

7、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型,1、对心理异常的基本观点: 原因:潜能受阻,自我趋于完善的特征受阻无法实现(潜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异常的基本表现:存在焦虑(责任与自由选择的冲突,又称为基本焦虑) 存在个体有选择自身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与独立性 责任个体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因此,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症状。,2、评价 问题 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理念 缺乏实证基础 概念含糊,甚至不如力必多的概念 意义 关注个体与社会的相

8、互关系 存在焦虑即个体依附本能基础上产生的,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 把握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是指由于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导致自我检验和现实检验能力丧失、人格全面受损及工作、学习能力丧失的一组心理障碍。,一、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它的存在。 幻听 幻视 幻嗅 幻味 幻触 内感受性幻觉。,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然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深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 影

9、响妄想 内心被揭露感 夸大妄想 罪恶妄想 疑病妄想 嫉妒妄想 钟情妄想,自知力:指患者对其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察觉和识辨自己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兴奋状态: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患者有言语、动作、行为的明显增多。因疾病性质不同表现各异,有的以情感失调为中心,伴言语和活动增多,也有的以动作行为的异常为主。因病因不同分为躁狂性、青春性、紧张性、器质性兴奋。 木僵状态:指患者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轻者言语、动作、行为显著减少、缓慢,严重的运动完全抑制,缄默不语,不吃不动,保持一个固定的姿态僵住不动,可根据其原因分为紧张性、心因性、抑郁性、器质性木僵。,意

10、识障碍 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指对周围环境感知的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变窄或在此基础上意识内容发生变化。患者不能清晰地感知周围事物,或只能感知到与自己的心理应激有关的事物,或感知到一些令人恐惧的幻觉。 自我意识障碍:指对自身的独特存在、精神活动的自我支配及与其他人或事物的界限的认识发生障碍。患者感受到自我的不真实,或以其他人或动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进行活动。,二、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淡漠、思维破裂、脱离现实。 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发展

11、为精神衰退的可能。 偏执性精神病 临床表现为不可动摇的、固定的系统性妄想,慢性演进,呈不易缓解的持久性,多见被害妄想或嫉妒妄想。 意识清楚,智能良好,且妄想具有逻辑性、高度系统化的特点,而他们对这些妄想的情绪反应也是恰当的。患者对妄想对象可能施行暴力伤害。 病程持久,既不会完全缓解,也不会发生严重的精神衰退。,反应性精神病 指一组由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与应激源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经过恰当治疗,预后良好。病情恢复后,精神状态正常,无人格方面的缺损。 器质性精神病 指由脑部疾患或脑以外的躯体疾患引起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除精神病性症状

12、外,常有意识模糊、遗忘及痴呆。 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与功能性精神病相鉴别。,三、精神病性障碍的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 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维思通、奥氮平等。 心理治疗 家庭心理教育,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二、心境障碍 三、神经症 四、应激相关障碍 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六、心理生理障碍 七、癔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

13、识清晰,智能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间自知力基本丧失。,精神分裂症的分型,1、青春型(女性患者俗称“花痴”)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 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多见。2、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3、紧张型特点:精神运动性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 奋交替出现4、单纯型(早发性痴呆)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的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 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案例 男,42岁,半年前渐渐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内容多涉及患者的隐私,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患者听到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

14、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面监控。以后又出现一个自称是“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说患者是一个好同志。“少校”与“书记”在许多方面都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半月前,患者多次走访各个政府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章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亦称妄想性障碍,指一组以系统妄想(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30岁以后起病者较多,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 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点。本病发展

15、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觉察。妄想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较短而不突出。常见被害、嫉妒等妄想。 病程演进较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 共同特点: 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在2-3个月内痊愈。,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

16、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一、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形式:轻躁狂、无精神病症状的躁狂、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 病程:至少持续一周。,二、抑郁发作,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特点: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形式:轻度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复发性抑郁,三、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