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修辞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5845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修辞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总复习——修辞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总复习——修辞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总复习——修辞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总复习——修辞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修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修辞(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2012年蜂岩中学中考语文总复习,蜂岩中学 陆晓光,一、复习要点,2、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3、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1、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二、常见题型,(一)、客观题,1、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

2、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B,1、仿句型,(二)、主观题,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既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一组句子就会发现。第一句

3、的比喻里有后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些条件,另外,所造的一组比喻句都须合理贴切。,2、情境型,(二)、主观题,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参考答案: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

4、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1、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作用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 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三、辨析修辞手法及分析其作用,温馨提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如: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2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3他骄傲

5、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拟物)4、“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颈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满车河沙。”这里把挖土机当作动物描写,赋予它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让它具有人的感情、动作,所以,我们不能将它和拟人混淆了。,比一比:,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桃树、杏树、梨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桃树、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地开花的情状。,2、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商店、饭馆的门拟人化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商店、饭馆冷清,没有生气的气氛。,2、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

6、道理的修辞方法。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温馨提示:、比喻的构成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看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应看它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的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间,但却不是比喻:同类事物相比较。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表示猜度。例如:

7、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表示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位威武的戍关武士。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比喻的类型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明喻暗喻的区别是: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等。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暗喻) 、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8、(借喻。“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三者中,暗喻又有如下变体: a、本体和喻体属并列关系。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B、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C、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书籍人类的朋友。北京祖国的心脏。,(3)、比喻的表达作用比喻的作用有二: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理深人浅出。,(4)、区别: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明喻 甲象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等 出现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9、出现,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句】: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作用分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温馨提示:A、夸张的类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谁敢再说他半句坏话我就掰下他的脑袋来。 他说话总扯起嗓门,人们在一百里外也

10、能听到他的声音。,、缩小夸张:故意把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转眼已经六年了。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B、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 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11、。(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比一比:,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示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 【作用分析】: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

12、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温馨提示:,排比常的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联用,开头的词语往往相同。,智力大比拼:,1、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示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品质、意志、气质、胸怀的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美丽宽广的特点,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5.对偶

13、: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比一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示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墙上芦苇、山间竹笋的特点,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

14、复和间隔反复。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温馨提示:,1、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要,使用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2、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比一比:,1、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15、前进!前进!,示例: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前进”,强烈地表达了战士们渴望胜利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作用分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温馨提示:,A、自问自答 :那是什么呢?是名贵一紫竹。B、只问不答:我们试想一想,林琴南攻击文学革命的小说,为时并不久,现在哪里去了?,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句】:这能全怪我吗? 【作用分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