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公正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5522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中的公正问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一、对教育公正的理解, 学者的理解 强调教育公平的社会性质(杨东平,2000) 强调教育公平的社会功能 (钱志亮,2001) 强调教育公平的教育性(郭元祥,2000) 强调教育公平的平等性 (Noddings,1998),概念界定: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 会议观点:儿童生来是平等的,但是出身的不同而导致后天发展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教育应设法消除环境中的经济障碍和社会障碍,保障其对基本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享受权。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年会,从范畴意义上看,教育公平是一个反映相对性的范畴,而不是反映绝对性或确定性的范

2、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而不是反映教育量的范畴。 从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活动中对待每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 本书定义教育公正是现代社会中政府在教育公 共资源(机会、权利、利益、条件等)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所应坚持的“应得”原则和所应实现的“相称”关系,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均衡、合理安排与有效利用,以保障和促进不同的个体或社会群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其所应得。, 对此定义的理解 教育公正的性质: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教育价值观,是制定与评价现代社会公共教育政策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价值尺度。 教育公正规范或调节的内容: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或配置方式,包括

3、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利益和教育条件等一切由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并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教育公正坚持的是:政府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遵循“应得”原则,实现“相称”关系,使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得到平等、均衡、合理安排与有效利用, 避免“马太现象”。 教育公正与教育平等、教育不公正与教育不平等的关系 联系:教育平等是教育公正的首要原则和核心内容 区别:不能简单地相互等同, 权利公正、能力公正与需求公正, 划分标准 根据政府在教育公共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所坚持的“应得”标准和所意图实现的“相称”关系

4、的不同来划分, 权利公正 基于权利标准的教育公正 把政府法律所赋予公民平等权利的实现看成是衡量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是否实现了公正的核心标准。, 能力公正 基于能力标准的教育公正。把个人能力大小作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优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标准。 旨在倡导每个人应该按照其某方面公认的能力水平受到相应对待,能力不同的人应该受到不同对待。 基于能力标准的教育公正观适用于所有优质稀缺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 需求公正基于需要标准的教育公正 ,把个人多样教育需要的满足作为评价公共教育政策是否公正的指标 ., 起点公正、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 划分标准根据教育公正所意图调节的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在整

5、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起点公正 定义: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自然或社会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某一阶段学习生涯的机会,即入学机会的平等。 它是其他类型教育公正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底线公平) 起点公正的实现客观上受到许多复杂因素包括人们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过程公正 定义:指青少年学生进入到某一阶段的教育系统以后受到公正的对待,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同质的学习资源和同样的教育关怀,教育者不以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过程公正更加隐蔽,更加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结果公正 定义:结果公正是相对于最后目标而言,强调学生走出校门时

6、获得大致相同的学业成就,从而使不同社会出身的儿童在起点上和学校体制外的差别得以消除,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即教育质量或发展质量平等。 学校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最大限度地克服或消除影响结果公正的内外因素,保障每一个学习者都具有同等的获得成功的机会。, 原则公正、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 划分标准:根据教育公正实践的过程 原则公正(理念公正)政府或学校机构在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过程中,从思想上将公正或促进公正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而不是将“效率”、“卓越”或“个人特别需要”的满足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 程序公正 设计良好的程序 程序公正与操作过程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保障程序公正的基本途径:充分体现决策

7、民主,遵循知情原则、回避原则、民主参与原则等,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质公正 类似于结果公正,强调公正在实践中被真正地实现。, 三者关系 从理论上说,三者应该是统一的,原则公正是理念,程序公正是手段,实质公正是目的。 实际上,并非必然的相互一致。 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审慎选择公正原则。,三、教育公正的实现, 教育公正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原则 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途径, 教育公正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平等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公正的第一要义。反对教育排斥和教育歧视,追求教育平等,是实现教育公正的必由之路。 在教育领域

8、中的“平等”主要体现在:人格平等、政治权利与法律地位平等、发展权利平等。 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 差别原则 内容:在做到机会平等的前提下,给予那些学业成就优异的人或学校以更多的份额。 实行差别原则的原因 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产生一种积极引导的教育效果,符合伦理的与教育的原则; 这种差别原则实施的结果是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业成就比较优异者的结合,从而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符合社会的和经济的原则。, 程序优先原则 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保障之一,应该是一种更加优先的价值原则。 要实现程序公正,须做到以下几点: 公开化 民主化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满足需要多样

9、性原则 基本教育需要(普遍性) 非基本教育需要(差别性) 两种需要具有一定的变化过程 实现两种需要的主要责任主体:政府 和市场, 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途径, 促进教育市场化 强调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过程中要放松管制,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突出学校特色和竞争意识 。 加强政府干预 强调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有利改变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并防止市场行为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干扰” 。 两者应结合使用。,总结: 在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对于“应得”的教育与“非应得”的教育应区别对待。 既没有普遍适用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

10、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的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思考与练习,1.石中英等人认为“公正”概念包括哪几种含义? 2.公正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即公正是人的主观情感需要,还是一个抽象或者具体的客观实在? 3.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结果公正? 4.什么是公正、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 5.教育公正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6.谈你对教育公正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7.为什么公正需要教育? 8. 教育公正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参考文献, 吴忠民. 社会公正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 郭彩琴. 教育公平论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哲学考察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11 陈云奔、李如密. 教育公平制度设计的三种取向及其启示J . 教育科学, 2007,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