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53603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第三节(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及其教育启示,奥苏贝尔认为,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动物和人类的机械学习对学校学习没有多少实际价值,而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主要关心发生在课堂的学习。,一、奥苏贝尔的生平与著作,戴维奥苏贝尔(19182008)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应用心理学系任教,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

2、。,代表著作:,自我发展与个性失 青少年发展的理论与问题 儿童发展的理论与问题 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精神障碍,“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二、奥苏贝尔的学习观:认知同化论,(一)意义学习(二)意义学习的类型(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论,(一)意义学习,1、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实质性联系:非字面性联系,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命题的联系。,例:,“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凡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实质性、非人为性的联系3、区分: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机械学习,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外)2、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态度)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认知) 、可利用性 、分化程度 、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双维坐标的图解方式:,5、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认知结构: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安排学

4、习内容时应注意: 先传授概括性和说服性的概念和原理 注意渐进性,(二)意义学习的类型,1、代表性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1、代表性学习,含义:“它是学习一些单个符号(主要是词汇)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例:当听到狗这个词时,儿童认知结构中两种内部刺激同时被激活:狗的视觉映像&听到狗这个词引起的内部刺激,图:表征学习的阶段,尽管符号与客体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但对每一物体的命名也不完全是任意的,因此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2、概念学习,其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关键属性)包括两种形式: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概念同化: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新概念的本

5、质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获得新概念的意义。概念形成:个体从概念的许多具体例证中,通过辨别和概括,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概念。例:立方体,概念学习经历的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学习概念的名称常常遇到:忘记概念名称但记住概念本身的意义注意:概念学习&概念名称学习,3、命题学习,含义:“学习以命题形式所表达的观念的新意义。” 它以句子的形式来表达,由几个词或术语构成,命题学习实际上是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女孩会画画” 儿童已经有了一套把由言语信息引起的映像转化为构成该命题意义的表征映像的规则。,新学习的命题与学生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6、、联合学习,1、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较低的新概念归属到认知结构中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的意义。按照新概念对原有概念影响的大小分为两种形式: 派生的下位:新的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是一种具体命题。 例:“猫会爬树”“(邻居家的)猫会爬(门前的那棵)树” 相关的下位:新内容的纳入可以扩展、修饰、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例:“平行四边形”“菱形是四条边一样长的平行四边形”,2、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

7、上位关系。 例:水果3、联合学习:并列地组合,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 例:如质量和能量、需求与价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等,(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1、意义获得的同化模式 同化:个体把客体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这只能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顺应:个体因环境作用而引起的原有图式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 其结果是新旧意义同化,新知识获得意义,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2、意义保持和遗忘的同化机制,完整的有意义学习过程的三阶段: 习得:新知识的意义的获得。 保持:新意义的保持&遗忘性同化的出现。 再现:新的意义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中分离。,有意义遗

8、忘的基本规律:从新的不稳定和不清晰的意义向认知结构中旧的稳定和清晰的观念还原;从比较具体的概括意义向较高级的概括意义还原。若要使习得新知识后一直保持下去,就要有一个连续同化的过程。,三、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影响因素,认知驱力: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增强驱力:反映一个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附属驱力: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四、奥苏贝尔的学习论在教育中的 应用,(一)学习组织的原则 1、逐渐分化原则: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2、整合协调: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

9、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豌豆、西红柿、萝卜、土豆 蔬菜植物的果实 植物的根,3、先行组织者策略,含义: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材料作为引导性材料。它可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注意到固定点、提供脚手架、清晰稳定的组织、清楚地表明旧新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在学习者具有了“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他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浮力”的特征和规律。,思考题:教师讲授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时,设计了两则导语,请分析下列两则导语,哪一个符合现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为什么?,导语设计实例1: 从前西湖边上有一座砖塔,取名叫雷峰塔。传说塔的下边镇压着关于白蛇传传说中的白娘子。据说这座塔的每一块砖都可以降

10、妖。后来这座塔倒掉了,这在人们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雷峰塔是西湖边上的风景之一,少了岂不可惜;有人认为雷峰塔是国宝这时,鲁迅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杂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鲁迅先生对冷风他的倒掉有什么看法呢?请看课文,导语设计实例2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封建社会是怎样摧残人民幸福、扼杀人民自由的吗谁能举例来说明?学生纷纷举例:如给妇女缠足、父母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禁止寡妇再婚等现象。教师归纳: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封建社会是黑暗而残酷的。由于劳动人民痛恨封建社会摧残人民幸福,扼杀人民自由,所以创设了白娘子和雷峰塔的故事。1924年9月25日这一天,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社会上对此事议论纷纷,鲁

11、迅借题发挥,夹叙夹议的阐明了封建势力必然灭亡和人民必胜的道理。 教师提问: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是杂文的一半特征。同学们都看过哪些杂文?这些杂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学生举出鲁迅作品和报纸上看到的杂文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了这些杂文,最后指出今天学习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就是一片杂文,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夹叙夹议,借题发挥的?,第一个导语介绍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它不是课文的上位知识,也没有明显的形式图式组织作用,当然也就不是先行组织者。 第二个导语提供了关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两个上位知识,它是从两方面对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影像的形式图式功能:第一个上位知识是:封建势力一般是怎样摧残人民幸

12、福,扼杀人民自由的?这使学生获得或强化了封建社会一般特征的知识;第二个上位知识是:关于杂文写作特点的上位知识,即杂文的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一般特征。这使促进学生获得杂文写作方法知识的上位知识。,实验:,120名大学高年级学生被分成两个组,学习一份2500字关于钢材特性的知识材料。学习之前,两组被试各学习一份500字的先行材料。实验组学习的是先行组织者材料,控制组学习的是与新材料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 经过测验结果表明,人为的采用先行组织者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组织者的类型: 、说明性组织者:与新知识产生上位关系,提供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既可用于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概念的

13、整合,又可用于增加本质不同而貌似相同的新旧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实验:,155名大学生分成3个组:分别学习一份2500字组成的关于佛教的知识材料。学习之前,第一组学习500字的比较性组织者,第二组学习说明性组织者,第三组学习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3天和10天后分别进行两次测验。测验结果表明:比较性组织者在3天测验后最好,说明性组织者在10天测验后最好。 因为:说明性组织者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概要,因此保持性较好。,先行组织者教学要求: 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水平进行教学 讲授内容少而精、简而明 讲授要保证学生掌握一般或普通原理 讲授要引导学生理解关系,评价: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理论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

14、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中要先寻找一种能充当新旧知识联系桥梁的引导材料,即先行组织者,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同化新知识。 先行组织者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发散思维”,不能解决学习的个别差异问题,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自我动机的激发等。,比较:布鲁纳与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1、相似之处: 、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都属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意义学习 、都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都重视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主张认知结构对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新

15、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都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2、不同之处:,、理论的具体内容 、对学习实质的表述 、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 、学习过程的方向 、学习结果的注重点 、局限和优势,五、对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的评价,(一)贡献 1、主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 2、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学校教学的理论实践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心理学基础,对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和探索; 3、对接收&发现学习、机械&意义学习做出明确区分。,(二)不足之处,1、仅限于论述学生的认知学习或知识学习方面 2、存在着不少“假设”成分,例如同化的几种模式、新旧观念之间的可分离性。,六、奥苏贝尔学习、教学与动机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一)正确认识接受教学。 (二)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三)运用“先行组织者”同化理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培养不同的学习动机。 (五)重视认知与情感的融合。,谢谢大家!(*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