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53421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1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场的猪病防制课件(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猪场的猪病防制,吴增坚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传染病对养猪业的危害 猪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养猪与环境 猪场的外环境 猪舍的内环境,目 录,猪场防疫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淡化治疗 优化猪群 合理免疫 规范操作 猪场消毒 讲究实效 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 对猪场威胁较大的几种传染病 猪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口蹄疫 伪狂犬病 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细小病毒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衣原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免疫接种操作规程 消毒操作规程,猪场兽医的任务和职责 产房工作守则 保育猪舍工作守则 配种猪舍工作守则 妊娠猪舍工作守则

2、 育肥猪舍工作守则,养猪场的猪病防制传染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养猪场中猪的死亡率平均为10%。 其中传染性疾病约占80%。 传染病还带来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公猪不育、母猪不孕、早产、死产、生长发育减缓、医药费用增加、猪肉品质下降、影响出口外贸。,猪传染病的分类: 条件性病原引起的常见病,例如:仔猪黄痢、白痢,轮状病毒感染, 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副伤寒等。 隐性或慢性感染的常在病,例如:伪狂犬病,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气喘病,细小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衣原体病,附红细胞病等。 外源性、急性感染的流行病,

3、例如:猪瘟、口蹄疫、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被感染的动物,病猪和病死猪的尸体 病原的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动物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 用具传播 活的媒介传播,易感猪群,猪群的内在因素(遗传、体质)猪群的外在因素(环境条件)猪群的特异免疫状态(免疫接种),传染病流行过程示意图, 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 易感畜群,养猪与环境为了使猪场持续发展,要求创造条件在猪场周围和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 一、猪场的外环境 要求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绿化 猪场外围

4、植5米以上宽度的防风林带。 各场区间植3米以上宽的防风、隔离林。 场区道路两旁植行道树。 场区内的空闲地遍种蔬菜、花草。,清晨闻啼鸟 夜静虫蛙鸣 阵阵青草香 飕飕风雨声, 带来的好处 能使冬季的风速降低 75%-80%。 可使夏季的气温下降 10%-20%。 能清净场区环境的空气。有害气体减少 25%臭气减少 50%尘埃减少 35%-65%细菌数减少 20%-80% 四季可补充安全的青绿饲料,对猪的健康、繁殖好处多多。 使笼舍内的猪群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猪场工作人员也能感到心旷神怡。,二、猪舍的内环境 1温度 仔猪怕冷 哺乳仔猪舍的室温要求20以上。保育箱内的温度要求0-7日龄32-34,8

5、-20日龄25-28。 保育猪舍的室温不低于16。 适宜的温度,给仔猪带来好处多多: 有效地防制仔猪黄痢、白痢、轮状病毒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有效地防制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明显地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保育舍的室温16以上较10以下)生长速度增加 4.3% 饲料报酬下降 5.0% 猪舍增温、保温的方法很多,每个猪场应因地制宜选择。,肥猪怕热 当外界气温超过30,对种公猪、妊娠母猪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当气温超过35时,要注意成年猪不能长时间耐受。 若猪的直肠温度升至41时, 肥猪要发生中暑 妊娠猪可引起早产、死产 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影响达三个月。 高温能使猪的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高温可

6、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而诱发或激发胸膜肺炎、胃溃疡、应激综合征等。 猪舍防暑降温的方法很多,每个猪场应根据本场具体情况选择。,2湿度 猪舍内适宜的湿度为65%85%。 不论大小猪都要求干燥的环境。 潮湿的危害: 易诱发多种疾病:仔猪黄、白痢、呼吸道病皮肤病、风湿症、蹄子、关节的疾病等。 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猪舍的防潮措施: 避免或减少带猪冲洗猪圈。 猪舍要求通风良好。 猪舍地面平整,不积水,沟渠排水通畅。,3空气 规模化猪场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猪舍内有害气体超过以下允许值则构成危害: 二氧化碳 3000PPM 氨 30PPM 硫化氢 20PPM 有害气体对猪的危害表现以

7、下几方面: 影响食欲、生长发育受阻。 刺激中枢、发生咬尾嚼耳等应激综合征。 刺激上呼吸道粘膜,而诱发多种疾病:例如:肺炎、胸膜肺炎、猪肺疫等。, 洁净猪舍空气的措施: 重视猪舍的通风排气、风速要求0.2米/秒。(门窗、气窗、排气管、送风管) 及时清除粪尿污水。 保持猪圈内外干燥。 适当降低猪群密度。 酌情喷洒空气洁净消毒剂。(舒博消毒剂主要成份为新过氧化氢溶液),4光照 猪对光照的要求 仔猪:60-70勒克斯 14-18小时/天。 繁殖母猪:60-100勒克斯 16小时/天。 公猪、肥猪:8-10小时/天。 光照对猪的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 活化、增强免疫功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改进猪舍的

8、光照条件。 扩大门窗结构,采用自然光照。 冬季适当补充人工光照。 夏季避免阳光直射。,猪场防疫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淡化治疗,优化猪群 一个猪场不可能不发生猪病,任何一个兽医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病猪都治愈。 养猪场要求经济效益,治疗那些老大难的病猪是劳民伤财何必去治呢! 消灭传染源是防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治疗急性、烈性传染病是得不偿失,不能治疗。 猪场领导要转变传统的农村养猪的观念,应从经济效益,出发,为猪场持续发展着想,不必强求过高的成活率。该 淘汰的猪就淘汰,但淘汰死亡 不要把猪场办成老、弱、病、残猪的疗养院、福利院。 猪场兽医要走出埋头治病的误区,改变陈旧的猪病防治 模式,不要为个别疑难

9、病猪纠缠不清而耽误时间。兽医 要注重群体病的防治 对一般疾病如仔猪黄、白痢及某些普通病可在原猪圈内治 疗,其他病猪(主要在保育舍内的病猪)应迁至隔离舍内 治疗。,一旦确诊下列疾病不予治疗,立即淘汰: 无法治愈的病猪 治疗费用较高的病猪 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 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 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 带来的好处 猪场内的病猪少了,猪群整体健康状况提高了,猪群优化了。 兽医工作主动了,可抽出时间搞防疫、检疫,兽医的业务水平提高了。 有效地抑制了抗菌素等药物的应用,提高了猪肉的品质。 降低了医药费用的支出,经济效益提高了。,二、合理免疫、规范操作有人困惑,现在养猪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次数越来越多,

10、而疾病的控制越来却越难,原因何在?当前猪的免疫和免疫接种存在的问题 有的猪场存在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如伪狂犬病、兰耳病型圆环病毒感染等,可使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猪的常见传染病中,有的至今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猪呼吸综合征),有的疫苗价格昂贵(传染性胸膜肺炎),有的病原血清型较多(链球菌),有的疫苗接种途径较麻烦(气喘病活疫苗)等原因,影响疫苗的推广。, 免疫程序不合理选用疫苗的观念陈旧,有些老病如猪肺疫、猪丹毒、副伤寒等已经很少发生了,应从免疫程序中删除。免疫接种的日龄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生搬硬套,如“超前免疫”目前认为只适用于猪瘟,而不能用伪狂犬病、兰耳病等。 有些疫

11、苗一次免疫效果不佳,若经二次以上重复接种,可提高免疫力,达到加强免疫的目的,如口蹄疫、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 免疫接种技术不规范忽视免疫接种前的健康检查,不及时剔除病猪和可疑病猪,可能带来人为传播疾病的后果。, 接种部位重复,可引起局部肌肉坏死,多次在同一部位 接种疫苗,不易吸收,而导致免疫失败。 免疫接种器械、针头消毒不彻底,注射动作粗暴,防疫 密度不高,应激危害严重,影响免疫效果。 如何搞好猪的免疫接种 要认识到免疫接种仅是防疫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疫 苗接种的猪并非进入免于疾病发生的保险箱,同时要结 合消灭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防制措施。 制订出科学的、规范的免疫接种操作规程。 制订

12、出适合于本场的合理的免疫程序。,序号 疫 苗 名 称 接种日龄 说 明1 猪瘟活疫苗 20 接种2头份2 口蹄疫灭活苗 20 与猪瘟同时分点接种3 兰耳病灭活苗 25 4 气喘病活疫苗 30 胸腔肺部接种5 猪瘟活疫苗 70 接种4头份6 口蹄疫灭活苗 70 与猪瘟同时分点接种7 气喘病灭活苗 80 肌肉注射8 乙脑活疫苗 30-300 每年3月和4月份各接种一次9 细小病毒灭活苗 10010 伪狂犬活疫苗 120 亦可用灭活苗11 猪瘟活疫苗 180 接种4头份12 伪狂犬活疫苗 200 亦可用灭活苗13 病毒性腹泻二联苗 20-成年 每年11月份接种1次 包括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14

13、口蹄疫灭活苗 成年 间隔6个月接种一次15 猪瘟活疫苗 成年 间隔6个月接种一次(避开怀孕期),种猪免疫程序(供参考),三、猪场消毒、讲究实效有人抱怨,现在养猪是消不完的毒,发不完的病,那么消 毒在猪场的防疫体系中究竟起到何种作用?应该怎样消毒!消毒概念的再认识: 消毒的作用是杀灭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对病猪没有治疗作用。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是有限的,一次消毒不可能一劳永逸,猪场消毒要求经常化、制度化。 预防性消毒(猪场进出口人员的消毒、猪舍内全进全出的消毒等)是起到以防万一的作用。若是一次疏忽或一次遗漏,都可能带进病原,造成“前功尽弃”,所以消毒贵在坚持。, 当猪场发生传染病时所进行的消毒,必须消除传染源后(隔离或淘汰)才能奏效,否则是徒劳的、浪费的。 紫外线消毒是受到紫外灯的强度、高度、温度、尘埃、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有些猪场未达到要求,起不到 应有的 消毒作用,而对人则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消毒剂虽有杀菌灭毒的效果,但对人、畜也同时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消毒剂的浓度并非越高越好,用量不是越大越好,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科学化、规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