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5224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是研究各种形式能量转化的基础。物理化学涉及的能量主要是功、热和热力学能。,2,2.1 基本概念及术语,1、系统和环境 系统:所研究的那部分物质,即研究的对象。如汽缸中的系统,反应器中的系统。 环境:与系统相关的部分。系统和环境之间有一个界面,界面可以是真实的物理界面,也可以是虚构的界面。,3,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系统可以分为三种: (1)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 (2)隔离系统(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有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2)敞开系统(开放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即有物质交换,

2、也有能量交换。,4,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 表示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如温度T、压力p、热力学能U、焓H等。 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或组成确定的均相系统,经验证明,只有两个是独立的状态函数。例如,已知T、p就可知V,它们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V= f(p,T)。对理想气体T,p,V 之间的关系为: pV=nRT,5,一般用x、y表示两个独立的状态函数,Z表示任意一个状态函数,则存在如下关系:Z = f (x,y) 状态函数的特征:状态函数Z值取决于系统的状态,状态发生变化时,Z的改变值Z=Z2 - Z1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的Z值,而与变化的过程无

3、关。所以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其全微分的积分与途径无关。,6,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或组成确定的均相体系: Z = f (x,y),3、状态函数的分类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1)广度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与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如V、m、U等。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V = Va+Vb,7,(2)强度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与物质的数量无关。如T、p强度性质没有加和性,系统各部分强度性质的数值相等。如Ta = Tb,p a = p b 另外,广度性质与广度性质之比可以得到强度性质。如V/n =Vm,8,4、平衡态 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而且系统中各个状态性质均不随时间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

4、平衡态。 热力学平衡态应同时包括四各平衡:,9,(1)热平衡:当系统中没有绝热壁存在时,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温度差。 (2)力平衡:当系统中没有刚性壁存在时,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压力差。 (3)化学平衡:系统组成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4)相平衡:系统中各个相的量和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10,5、过程和途径 过程: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 途径:实现某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 例如1, 同一过程可由三个途径实现。,11,12,6、发生变化的系统类型:,单纯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7、常见的变化过程: (a) 等温过程(isothermal process)在变化过程中,系统的始态温度

5、与终态温度相同,并等于环境温度(T2=T1 =T环境=常数)。,13,(b) 等压过程(isobaric process)在变化过程中,系统的始态压力与终态压力相同,并等于环境压力(p2=p1 = p环境=常数)。 (c) 等容过程(isochoric process)在变化过程中,系统的容积始终保持不变(V1=V2 =常数)。 (d) 绝热过程(adiabatic process)在变化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不发生热的传递(Q=0或 Q = 0 )。,14,(e) 循环过程(cyclic process) (Z=0)系统从始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了始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状态函

6、数的变量等于零。,15,(1)功(work)功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J。规定:当W0时,系统得到环境所作的功;W0,系统放热时,Q0。 和功一样,热也不是状态函数,无限小的过程的热用Q表示,不能用dQ表示,Q的积分与途径有关,积分热用Q表示,不能用Q表示。,25,(3)热力学能,热力学能,也称为内能,它是指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内的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J。它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只能求出它的变化值。,26,系统的状态确定时,热力学能有确定的值,当状态变化时,热力学能的改变值只与始末态有关,与途径

7、无关。即U = U2U1 U是广度性质,但摩尔热力学能Um = U/n和质量热力学能u = U/m均为强度性质。其单位分别为Jmol-1和Jkg-1。,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或组成确定的均相系统:,U = U(T,V),27,1、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 2、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形式:,2.2 热力学第一定律,U2 = U1+Q+W,移项整理得:,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的某一过程:,28,积分式 U = W+Q 微分式 dU =W+Q 上两式称为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另外,W = W体积功+W = pamb dV+W 代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式得:

8、dU = - pamb dV+W+Q,表明已知封闭系统某一过程的热和功,可以求出热力学能的改变值。,29,例题1(P91,2.3)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水(H2O,l),求过程的体积功。H2O(l) = H2(g) + 1/2O2(g) 解:W =pambdV, 对于恒压过程,W = - pamb(V2-V1)W=pambV(H2+O2)V(H2O,l)pambV (H2+O2) = pamb3RT/2p 由于是恒压过程 pam= p, 因此, W=3RT/2= - 38.315298.15/2= 3.719kJ 作业:2.1、2.2、2.4、 2.5,30,3、焦耳实验,1843年

9、焦耳做的实验见P42图2.2.1。容器内为低压气体,可看成是理想气体 。实验结果是:,水浴温度没有变化,即 dT = 0,dp0, dV0 。说明系统和环境交换的热为零,即Q = 0,另外,pamb=0,则W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dU =Q+W = 0。,31,所研究的系统 U = U(V, T),对上述过程,由于dU=0,dT=0,dV0,,则,说明理想气体的U与V无关。,同理,U = U(p, T),得,说明理想气体的U与p也无关 。,32,因此,理想气体的U与V、 p均无关,只与T有关。即对于理想气体 U = U(T) 当理想气体的某一变化过程T2 = T1时,则U = 0,

10、33,2.3 恒容热、恒压热、焓,1、恒容热 什么叫恒容热?系统在恒容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称为恒容热,用符号QV表示。 恒容过程就是dV=0或V=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pamb dV+W+Q,可知恒容热为QV = dU W, 如果非体积功为零,即W= 0,34,2、恒压热 什么叫恒压热?系统在恒压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称为恒压热,用符号Qp表示。恒压过程中,系统的压力始终等于环境压力,且等于常数,即p = pamb = 常数。,则 QV = dU (dV=0;W= 0), 其积分式为 QV = U ( dV=0;W= 0 ),35,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pamb dV+W+Q,得:

11、dU =p dV+W+QP = d(pV)+QP +W; 如果非体积功为零,即W = 0 ,则上式为dU =d(p V)+Qp ,移项整理得:,36,Qp = dU+d(p V)= d(U+p V), 令 H = U+pV,H 称为焓,代入上式得: Qp = dH (dp = 0 ; W = 0) 其积分式为 Qp = H ( dp = 0 ; W = 0 ),37,3、焓 焓的定义式:H = U + pV 注意pV不是体积功。 为什么要定义焓?为了使用方便,因为在等压、不作非膨胀功的条件下,焓变等于等压热效应Qp。Qp容易测定,从而可求其它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焓H是状态函数,因定义式中的焓

12、由状态函数组成。H的单位是J。,38,H和U一样,它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只能求出它的变化值。H具有广度性质,但摩尔焓Hm = H/n 和质量焓 h = H/m 都是强度性质,其单位分别为 Jmol-1和Jkg-1。 焓的微分:dH = dU +pdV +Vdp焓的积分:H = U + (pV) 或 H = H2H1 = (U2 + p2V2)(U1 + p1V1),39,如果研究的系统是固体或液体,没有气体,对恒压或压力变化不大的过程,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pV)0; 则 HU。如果研究的系统有固体或液体,同时也有气体,则H U + (pV)气,如果气体近似为理想气体,则H U +(nRT),40,对于理想气体,由定义式 H = U+pV, 而 pV =nRT,代入得H = U+ nRT,已知 U = U(T),所以 H = H (T) 说明理想气体的H只和T有关,而与p和V无关,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