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52153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脑 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江市疾控中心免规科 2011.9.15,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 B),内容提要,概述 流行概况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报告要求 防控意见,概述,国际上称日本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蚊虫叮咬传播 有严格的季节性,夏秋季流行,集中于7、8、9三个月,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主要分布在亚洲。 临床特点: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可有后遗症,流行概况 -乙脑,流行概况 -乙脑,流行概况 -乙脑,病原学,1、黄病毒,嗜神经性 2、球形,直径20-40nm,内为单股RNA病毒,外膜含膜蛋白和外膜

2、蛋白,具有凝血活性 3、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酸很敏感 4、病毒进入机体后抗原性稳定,机体产生三种抗体,发病机制,人 蚊虫叮咬 病毒进入人体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入血 病毒血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 病原体:病毒的数量、毒力 人体:机体的免疫力、防御功能 免疫力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 免疫力低下: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流行病学,1 、传染源:为家畜类,主要是猪,其次是马、牛、羊等 2 、传播途径:虫媒传播,蚊类为主要传播途径,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 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发病率最高,流行病学,4、 流行特征: 具有严格的季节性,80

3、-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 地理环境和气候不同,华南,华北,东北发病高峰不同,均与蚊虫的密度曲线相关 4-5年为1个周期,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多为1014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 初期 2 极期 3恢复期 4后遗症,初期,持续1-3天 起病急,高热,1-2天达到39-40C,头痛、恶心、呕吐; 嗜睡,精神怠倦; 幼儿在高热时候易出现惊厥与抽搐。,极期,高热: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意识障碍:昏迷的深浅,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呈正相关 惊厥或抽搐:高热、

4、脑实质炎症、脑水肿 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易发生脑疝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病程10天内出现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多于2周左右逐渐恢复。严重病例的神志障碍、痴呆、失语、吞咽困难、瘫痪或精神失常等症状恢复较慢。,后遗症期,上述精神神经症状6个月仍未恢复则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表现为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痴呆等,经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的持续终生。,根据病情轻重,分为四型: 1 轻型 2 普通型 3 重型 4 暴发型,乙脑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淋巴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微浑浊,白细

5、胞升高,氯化物跟糖正常 血清学:特异性IgM 病毒分离:主要从脑组织分离做回顾性诊断,脑脊液跟血液不易分离出病毒,预后,轻型、普通型预后良好 重型、暴发型病死率高,一般死于极期呼吸衰竭 病后可留有后遗症,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诊断,但确诊则需要依靠抗体检查或病原分离。 (一)流行病学:在乙脑流行区居住,在蚊虫叮咬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到过乙脑流行区。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 1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伴有脑膜刺激症状。 2急性起病,发烧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

6、统,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诊断标准,(三)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为主。 2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4乙脑病毒分离:从脑脊液、或脑组织、或血清分离乙脑病毒阳性。,诊断标准,(四)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具体三(一)加三(二)1或三(二)2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三(三)1 3、确诊病例:疑

7、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三(三)2或三(三)3或三(三)4,鉴别诊断,乙脑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中毒型菌痢(脑型):可暂无消化道症状,可有中毒性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正常。做肛拭或灌肠检查粪便,可见脓细胞及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2.化脓胜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有发热、皮肤淤点、淤斑,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100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涂片或培养可查见脑膜炎球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可根据年龄、原发病灶、脑脊液改变、涂片或培养找到病原菌进行鉴别。 3.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明显,

8、意识障碍轻,出现较迟。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呈毛玻璃样,细胞数(5001000)1O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 4.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部分型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引起,临床症状和乙脑相似,确诊有赖于血清免疫学检查和病毒分离。,乙脑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 高热:物理降温跟药物降温结合,降低室内温度 镇静:因高热和颅内高压易发生惊厥 呼吸衰竭:给氧,严重进行气管插管,改善肺部换气功能,出现脑水肿或脑疝给予及时脱水。,报告要求,各

9、级医疗机构发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于初步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尽快采集脑脊液(12ml)和血液标本(2ml);市疾控中心接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要在48小时内开展个案调查和及时将个案录入专病监测系统。详见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预防,原则: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人畜分开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疫情处置要点,隔离病例:隔离治疗,室内无蚊虫;病家周围50米范围居室、畜圈及蚊虫孽生地灭蚊;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孽生地; 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疾病危害、防蚊灭蚊、预防接种; 加强监测

10、与病例的主动搜索; 开展查漏补种,必要时应急接种:根据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落实覆盖地区、目标人群、实施时间、实施方法等,周密组织接种活动。查漏补种对象一般在7岁以下、15岁以下,至少以乡镇为单位。,下一步工作意见,切实落实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重视乙脑疫苗接种的优先性; 疫苗运转储存冷链保障; 密切关注疫情,及时采取措施1.上报,个案调查,标本采集2.防蚊灭蚊(有报道认为,蠓和螨也可能是乙脑的传播媒介)3.疫苗查漏补种:每年季节前1-2个月要开展7岁以下儿童乙脑补种。4.主动搜索病例 切实做好乙脑个案调查信息报告,提高监测质量。 加强联防联控:季节前与高发期加强与农业部门的信息沟通。,The End,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