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常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5209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动脉瘤常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主动脉瘤常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主动脉瘤常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主动脉瘤常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主动脉瘤常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动脉瘤常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脉瘤常识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动脉瘤常识,血管的解剖,外膜动脉的最外层。可保持血管壁的张力及形状的结缔组织 中膜血管壁的中间层,大部分为环肌纤维。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构成,以顺应血管腔直径的改变(扩张或挤压) 内膜动脉的最里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支撑的内皮层。薄而光滑以降低血流阻力、减少血小板发生凝集的机会,主动脉瘤形成原因,动脉粥样硬化 创伤 感染 吸烟 家族史 结缔组织疾病,主动脉瘤分类,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脉夹层)分类,血管壁的层与层间病理性分离导致血液流入淤积其中 Debakey分类法 Stanford分类法,Debakey分类法,1型-升主动脉内膜有破口,沿主动脉任何部位形成夹层 2型-升主

2、动脉内膜有破口,但夹层仅局限于升主动脉和动脉弓 3型-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降主动脉内膜有破口,夹层局限于降主动脉,Stanford分类法,A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夹层形成全主动脉 B型-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降主动脉内膜有破口,夹层局限于降主动脉,动脉瘤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症状可能是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导致的 最常见的主诉是慢性的腹部、胸部或背部的疼痛 休克(急性) 经常可触及搏动性肿块 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截瘫等,主动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平片:偶尔能显示主动脉瘤壁的”蛋壳样”钙化影,常在正位片上较明显.因为大部分患者无此表现,目前极少使用,但在行平片检查时,不应忽略这一影像学表现. 超声

3、:对主动脉直径的测量可精确到3mm以内.其缺点是无法直观地显示瘤体的结构,比较难辨别瘤体与内脏动脉的关系.如瘤体存在扭曲,但超声检查仍不失为一种进行筛选及对较小动脉瘤进行随访的理想手段.,主动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瘤最理想的影象学检测方法.增强时能清晰地显示瘤体及附壁血栓.随着螺旋CT技术的应用,CT检查更为迅速,分辨率更高.经三维重建后能非常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外观及其与内脏动脉的关系,极大的方便了腔内治疗的术前测量工作. MRI:经三维重建后的MRI与CT相似的诊断价值.MRI因检查费用高,成像时间慢及受体内金属植入物的限制,应用不及CT广泛.但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因其不

4、需要使用造影剂而仍为首选检测手段. 血管造影:随着CT及MRI技术的出现,作为有创技术的血管造影因其无法准确反映瘤体构形而渐受冷落.但在伴有肾性高血压,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损害和内脏缺血的病例中,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外,在腔内移植术中,血管造影(通过标记血管造影导管)仍被视为测量工作的最终依据.,主动脉瘤的治疗原则,1、防止破裂 2、保持末端器官的血流供应 3、效果持久(修复效果期限应长于病人的预期寿命) 4、无害(不能因治疗动脉瘤而至病人死亡),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无处理 传统的手术 腔内修补,主动脉瘤治疗的发展简史,1964年 Dotter医生首先提出腔内治疗动脉瘤的概念1991年Parodi医生首次应用直筒状支架在人体动脉瘤 的腔内治疗中取得成功1993年Chuter医生设计分叉状带膜支架,使更多类型的腹主动脉瘤能接受该技术治疗1994年Dake医生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瘤标志着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1997年中山医院、长海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技术引入中国,腔内修复的操作,腹股沟处小切口将导丝和导管置入主动脉支架展开缝合切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