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883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题目:10 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 6-17. 试问: (1) 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 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 比较学生 2 与学生 9 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 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2345678910 学习时间学习时间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 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 、 “xuexic

2、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 图: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 (Bivariate Correlations)” ,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714,p(双 侧)为 0.20。自由度 df=10-2=8 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 r0.05= 0.623 ; r0.01=0.765。 因为 0.765 0.

3、714 0.623,所以在 0.05 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1=12.037 X1= 29.00 ;学习时 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2=12.437 X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2.037/29.00100%=41.51%100 X S CVS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2.437/56.00100%= 22.27%100 X S CVS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 2 和学生 9 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2=(X

4、 - X) /S= (7356)/ 12.437=1.367 Z9=(X-X)/S=(6856)/ 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 2 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 9 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 90,标准差 10;化学的平均分为 85,标准差为 8;物理的平均分为 79,标准差为 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 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1) 将该生地三科成绩

5、转化为标准分数: Z数=(X - X) /S= (9590)/ 10=0.500 Z化=(X - X) /S= (8085)/ 8=-0.625 Z物=(X - X) /S= (8079)/ 15=0.067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该生在数学上突出一些。 (2) 根据差异系数系数公式可知: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系数%100 X S CVS 分别为 数学差异系数:= 10/90100% =11.11%100 X S CVS 化学差异系数:= 8/85100% =9.41%100 X S CVS 物理差异系数:= 15/79100% =18.99%100 X S CVS 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三门学科的差异系

6、数9%20%,所以这三门学科均存在分 化苗头。 (3) 由(1)可知三门学科的标准分数,所以标准分数的加权平均数为: 标准分数的加权平均分 0.5( 0.625)0.067 0.019 3 fZ Z f 计算结果表明:该生的学期分数在班平均分数以下 0.019 个标准差的位置上,与平均水平 非常接近。 (4)总平均分: 100%10/71 100%14.08% S S X CV 离差 d数= 90-85=5 d化=85-85=0 d物=79-85= - t dX X 6 总标准差: 2 22222 22 ()() () 12.24 3 ( 6) 10 58 015 t n n sd s 三、P

7、119 5 题目题目:三位教师对 6 位青年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在 0 到 20 内) ,结果 见表 6-18.试问三位教师的评定是否一致? 表 6-18 学习成绩评定结果 教师123456 A1512184817 B813165210 C109154512 R333449131539 R21089115624011692251521 R 183 2 R 6561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因为评定对象为 6,所以用 W 系数检验法进行判断: 由上图可知: = 33489 =6561R 2 R SS= =6561-33489/6=979.5 2 2 / () N R R 查肯德尔 W 系数临

8、界值表 9,当 N=6,k=3 时,SS0.05=103.9 SS0.01=122.8 因为 SS=979.5SS0.01=122.8,所以一致性极显著,三位教师的评定一致。 四、P120 12 题目题目:六年级的周宾在一次期末考试时语文 96 分,数学 84 分,父母批评他的 数学学的不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已知他所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 92,标 准差为 9.54,数学平均分为 73,标准差为 7.12.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父母的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语文、数学两个基准不一样的学科不能单单从表 面上进行比较,要转化成标准分数才能判断优劣: 9692 =0.419 9.54 Z 语文 84

9、73 1.545 7.12 Z 数学 由上述计算可知,周宾的数学成绩明显优于语文成绩,其父母的判断是错误的。 五、P196 1 题目题目:假设对 4000 名大学新生的英语进行分班考试,结果考试成绩是正态分布。 若将学生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班教学,则各个等级应当分布多少学生?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1) 确定各组在正态分布上的位置 正态分布区间以 6 个标准差为全距,因能力分组是等距的,则每一个等级 的区间在横轴上的距离为 6/4=1.5。则四个组的能力区间范围是:A 组 1.5 以上,B 组为 01.5,C 组为 0-1.5,D 组为-1.5以下。 (2) 查表,有 Z 求 p。 A 组:P

10、A =0.5-0.4331=0.0669 B 组:PB=0.4331 C 组:PC=0.4331 D 组:PD=0.5-0.4331=0.0669 (3) 求各组人数 A=D=40000.0669=267.6 B=C=40000.4331=1732.4 六、P196 3 题目题目:为了对某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某校对情况相似的两个班进行了教 改实验。甲班 45 人,采用教师面授的方法;乙班 36 人,采用教师讲授要点, 学生讨论的方法。一年后,用同一试卷对两个班进行测验。结果,甲班平均分 为 69.5,标准差为 8.35;乙班平均分为 78,标准差为 16.5(假设方差齐性) 。 试问: (

11、1) 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 (2) 哪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程度大些? (3) 两种教法的总体均数是多少?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1) 1、条件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样本为独立,样本容量 大于 30,为双侧检验,可选择 t 检验或 Z检验。 2、检验过程 建立假设: Ho: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Ha: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明显差异 检验值计算: 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2222 112212 1212 45364536 2.86 24536245 36 8.3516.5 DX n Sn Sn n SE n nnn 检验值: 12 7869.5 t2.97

12、2.86 DX XX SE 比较决策: 当 df=n1+n2-2=79 时,t(79)0.01/2=2.650。因为 t=2.97 t(79)0.01/2=2.650,p0.01 即 t=2.97 处于-2.6502.65 之外。所以差异极其显著,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 设,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2)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甲班、乙班的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S CV甲=8.35/69.5100%=12.01% CV乙=16.5/78100%=21.15%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乙班的教学方法差异程度大于甲班。 (3)两种教法的总体均数=(69.545+7836)/(45

13、+36)=73.28 七、P274 1 题目题目: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三个随机抽取的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试 实验后同一测验成绩如下,试问三中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假设 实验结果呈正态分布) 教法 A:76 , 78 , 60 , 62 , 74 教法 B:83 , 70 , 82 , 76 , 69 教法 C:92 , 86 , 83 , 85 , 79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1)定义变量“jiaofa”和“chengji” ,输入数据并保存。 (2)点击“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 ANOVA” (3)选择“shuju”到“自变量”,选择“jiaofa”到“因子” 。 (4

14、)点击“选项” ,选择“描述” 、 “方差同质性检验”,点击“继续”返回。 (5)点击“两两比较” ,选择“Tukey” ,点击“继续”返回。 (6)点击“确定” ,结果如下。 上述结果表示样本方差齐性,可以选用“Tukey”法计算。 上述结果表明,三组学习成绩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同的教法对学生的 学习产生了极显著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教法A明显优于教法C 八、P275 4 题目题目: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 40 名学生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结果: 甲校平均成绩为 74 分,标准差为 5 分;乙校平均成绩为 71 分,标准差为 10 分。 试问: (1) 甲、乙两所学校的

15、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2) 甲、乙两所学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 在甲、乙两所学校同得 80 分得学生,其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4) 根据甲、乙两所学校的情况,试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真实情况。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1)该题为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样本独立。样本容量大于 30, ,为双侧检 验,选择 Z检验。 建立假设:Ho:1=2 Ha:12 均数之差标准误: 222222 1212 22 22 1.94 4040 510 DX SSSS SE nnnn 12 7471 /1,941.55 DX Z XX SE 因为 Z=1.55Z0.05/2=1.96,即 Z=1,55 处于-1.961.96 之内,差异不显著, 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研究假设,两所学校的数学成绩无明显差异。 (2)甲校差异系数为: 100%5/74 100%6.76% S S X CV 乙校差异系数为: 100%10/71 100%14.08% S S X CV 结果表明,乙校的数学成绩差异程度大于甲校。 (3)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样本容量大于 30,用近似正态法。 甲学校80分的学生在该校位置为0.88493(即有88.493%的学生在80分以下) 乙学校80分的学生在该校位置为0.81594(即有81.594%的学生在80分以下) 故而在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