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4830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点精练二 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比对下列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信息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请指出是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组 1.原文:圭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选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表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而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我国文明发展的作用巨大。 比对分析:_ _,有。张冠李

2、戴。“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错,据原文最,后一句“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可知,“天文,学”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答案,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2.原文:孔子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不出这两类。,选项: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为基础,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比对分析:_ _,有。曲解文意。“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错,原文相关内容

3、的表述为他们“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答案,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3.原文: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当道者对士人的态度大多只是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只作为美谈。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1,2,3,6,7,4,5,8,11,12,9,10,13,14,15

4、,16,17,选项: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 比对分析:_ _,答案,有。无中生有。“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错,由原文可知,,士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不当官,不掌权”,但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并非“无势”。,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4.原文: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 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

5、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选项: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比对分析:_ _,答案,有。强加因果。从原文最后“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5.原文: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6、,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万民,进达仁爱境界。,选项: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进达仁德境界。 比对分析:_ _,答案,有。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内容可知,选项中的“进达仁德境界”应为“进达仁爱境界”。,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6.原文: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即现实主义、超越主义和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包括法家、兵家、纵横家,理想主义则为儒家。 选项: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应分为三系,即现实主义、超越主义和理想主义,其中现实主义以法家为代表,理想

7、主义以儒家为代表。 比对分析:_ _,有。以偏概全。“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应分为三系”错,“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只是日本学者冈田武彦的观点。,答案,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7.原文:从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自然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盟誓见信的宗旨。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选项:古人盟誓将盟辞书写于石圭,这是因为用

8、来测度时间的圭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这又和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有关。 比对分析:_,答案,没有问题。,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8.原文:吉祥文化早已深入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

9、国家比得上。,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选项: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说,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人。 比对分析:_ _,答案,有。混淆时态。原文最后说“大概没有其他国家比得上”是猜测语气,选项中“是全世界最多的”,说法绝对;“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人”错,了解吉祥文化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了解中国人的一个切入点。,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第二组 9.原文: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

10、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 设立了“六君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选项: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比对分析

11、:_,答案,没有问题。,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有。“最重要”属无中生有。,10.原文: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选项:学术传播指承传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文本”作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比对分析:_,答案,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11.原文: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

12、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1,2,3,6,7,4,5,8,11,12,9,10,13,14,15,16,17,选项: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比对分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