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809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防治技术材料培训班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疟疾防治技术,界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的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媒介按蚊传播的传染病,它是由于疟原虫,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寄生在人体组织器官和红细胞内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为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恶性疟原(Pf)、卵形疟原虫 (Po)。疟原虫在生物界的分类位置为:原生动物门、孢子纲、血孢子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第一节 病原学,一、疟原虫的生活史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 1.红细胞外期当感染有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其涎腺内的子孢子随涎液注入人体,约经半小时,随血流到达肝脏,侵入肝实质细胞内,形成组织型裂殖体,受然肝细胞破裂裂殖子

2、入血. 2.红细胞内期 红外期裂殖子入血后,一部分被吞噬细胞消灭,一部分进入红细胞。裂殖子发育过程为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最后形成又裂殖子,而胀破红细胞,导致疟疾症状出现。间日疟发育过程需要48小时,恶性疟24小时,三日疟72小时。裂殖子仍进入红细胞重复上述发育,疟疾症状反复出现。两到三次发育后,部分裂殖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大()、小()配子体,其它疟原虫仍进行上述发育。 (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第二节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现症病人或或无症状带虫者。 二、传播途径:国内主要传播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我地以中华按蚊为主。 三、输血疟疾 三、易感人群:人

3、群普遍易感。 四、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3、流行特征,第三节 发病机理,一、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种株不同而异,恶性疟727天;间日疟短潜伏期株为1125天;长潜伏期株为612个月,甚至长达625天。 二、发作间日疟为48小时,故隔日发作1次;恶性疟24小时,1日发作1次。 三、贫血间日疟受染红细胞一般2%,故贫血较轻;恶性疟红细胞受染率可达10%,故贫血早而明显。 四、肝脾肿大,五、 凶险发作 疟疾凶险发作常发生于恶性疟,主要来自于云南、海南及非洲国家打工、劳务回归人员输入性感染者。其症状表现为:凶险发作,有脑型、过高热型、胃肠型、厥冷型等。此类疟疾为抗药性恶性疟疾,应引起各级医疗卫

4、生部门高度警惕。 六、 再燃与复发 隐匿期残存在红细胞内期原虫,可能因抗原变异,重新大量繁殖,再度发作。恶性疟易见再燃,间日疟如未彻底治疗,也可再燃;蚊传疟疾初发患者,经抗红内期治疗后,血中原虫已彻底肃清,但过一段时间后,红外期裂殖子向血中转移繁殖,又出现原虫血症或伴有症状,称为复发。,第四节临床表现,一、间日疟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五期即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前驱期 患者有疲乏、头疼、不适、厌食、喂寒和低热。 发冷(寒战)期 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此时体温多超过38C。 发热期 一般持续3-4个小时,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 OC。 出汗期 可

5、微汗至大汗淋漓,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间歇期 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二、恶性疟 前驱症状多见,常有畏寒、头痛、肌痛、乏力、纳差、不适等症状。发作时有畏寒、发热,在48小时内可见二次发热,体温曲线可呈“M”型,贫血及脾大出现早而明显 .,三、再燃和复发型疟疾 间日疟常有再燃与复发,恶性疟仅有再燃而无复发,人体免疫力不断增强,复发的间隔期逐渐延长,最后疟原虫完全被消灭而痊愈。在无重复感染时,间日疟的复发多数出现在 1年内,很少超过2年,个别可长达数十年。复发是由迟发型子孢子或休眠子孢子所引起。,四、特殊类型疟疾1、孕妇疟疾 妊娠后期,临产期

6、和产褥期中,由于免疫功能低落,原有隐性疟疾病例常有临床发作,且血中原虫密度较高,症状较重,贫血显著,不易自愈。 疟疾可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足月顺产婴儿体重亦较轻。 2、先天性疟疾,3、婴幼儿疟疾逐渐起病,精神迟钝或不宁,热型不规则,仅畏寒而无寒战,热退后半数不出汗。高热时可有惊厥或抽搐。贫血发展快,可有咳嗽和肺部罗音,脾、肝肿大常较显著,可有黄疸乃肝功能损害。病程长,复发率高,病死率远较成人高。 4、输血疟疾 库血贮存短于6天者最危险,7-12天后较安全,12天以上极少引起感染。,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如下: (1)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2)体温在短时间内

7、快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 继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小时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则可发现夜间的体温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3)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4)病人在发作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 (5)发病见于中午前后或下午,夜间开始发作者较少; (6)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轻,有“自愈”的趋势; (7)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作次数相符; (8)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脏肿大。,二、疑似疟疾的诊断 (1)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

8、 (2)间歇性发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时出现一次; (3)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粒; (4)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脏肿前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 (5)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三、疟疾的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符合以下任何一点即为疟疾: (1)血液中查见有疟原虫; (2)临床症状典型; (3)抗疟药物治疗有效,四、实验室诊断 1.血检疟原虫:从耳垂取血制成厚、薄血涂片,经染色后通过显微镜镜检疟原虫,能够发现疟原虫的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的各期形

9、态,迄今仍是最可靠的确诊疟疾的方法。临床上酷似疟疾,血检原虫阴性者,应坚持一天查血2次,连续几天,细致地按规定检查厚血膜,其阳性检出率高于薄血膜很多倍,凡是疟疾,最终定能在周围血液中查到疟原虫。 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用已知的某种或几种含疟原虫血液制成的血涂片作为抗原,检查受检血清中有无疟疾抗体。目前这一采集滤纸干血滴作IFA检测的方法已做成快速诊断试纸条,更方便使用。,第六节 疟疾的治疗,一、治疗原则 1、应用抗疟药愈早愈好,不仅可及早解除病人痛苦,且可防止恶性疟转化为凶险型发作。 2、抗疟药的选用,要求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疟疾病人,采用氯喹、伯氨喹类药物。严禁使用奎宁针剂治疗疟

10、疾病人! 3、按疟疾正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达到消灭传染源和根治病人的目的。,二、现症病人治疗 1、间日疟、:采用氯伯八天疗法 氯喹1.2克(基质)三天分服,(第一天0.6克,第二、第三天各0.3克),加伯氨喹180mg, 8天分服(每天22.5 mg)。 2、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治疗 氯喹1.2克(基质)三天分服,(方法同上),加伯氨喹180mg,8天分服(每天22.5 mg)。 3、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 下列方案任选一种,并加伯氨喹180mg,8天分服。喹哌1.5克,3天分服。咯萘定1.2克加磺胺多辛1克,2天分服。青蒿琥酯600mg,5天分服,首天加倍。双氢青蒿素360mg,5天分服,首天加

11、倍。,三、重症病人治疗 1、咯萘啶3mg /Kg肌注,或溶于10ml/Kg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1.5小时。8小时后可重复。 2、青蒿琥酯 第1天180mg,第2、3各120mg,缓慢静滴。 3、蒿甲醚第1天160mg(肌注),第2、3天各80mg。,四、假定性治疗 对疑似疟疾病人,可用氯喹0.6g(基质),加伯喹30-45mg作假定性治疗.确诊后全程治疗. 五、预防服药 氯喹0.3克(基质)间隔7-10天;或氯喹0.6g(基质),间隔半月.,常用抗疟方案和药品剂量,现症儿童抗疟方案和药品剂量,第七节 疟疾的预防与控制,一、传染源防治 在疟疾流行区的病人都是当地最主要的传染源,为

12、及时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源的扩散,对疟疾现症病人必须做到及时诊断和正规治疗。,、现症病人治疗与管理.现症病人治疗.现症病人管理 、假定性治疗 、疟疾休止期治疗为清除的残存的传染源和复发病人,在疟疾传播休止期每年3-4月对上年的疟疾病人、疑似病人、复发病人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抗复发休止期根治,以达到降低发病率缩小流行范围,防止暴发流行的目的。,、休止期根治对象和范围4.1在休根工作开展前,必须对休根对象进行调查摸底,以确定休根的对象和范围。4.2休止期根治方法 休止期根治为“氯、伯八日疗法”,休止期根治必须采取送药到户,每天一送的方式全程足量服药,并详细登记。在休根期间市、县要组织对休根

13、质量进行考核,休根率必须达到90%以上,全程休根率达到95%以上,以保证彻底清楚传染源的目的。休根结束后各市、县、乡各级要写 书面休根小结逐级上报疾控中心。,五、清理复治 主要用于疟疾严重流行区、残病灶地区,在疟疾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以村或居民组为单位的疟疾病人突然成倍增加的情况,为控制发病,防止暴发流行,可采取“氯、伯四日疗法”进行全民清理复治。,第八节 疟疾监测,一、疟疾病例监测 二、疟疾病例分类和登记 三、发热病人血检 四、疟疾疫情报告,第九节 疟疾防治工作责任,一、基层卫生组织的职责1、乡镇卫生院 负责本乡镇疟疾防治措施的贯彻执行。 要把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定为常规。收治疟疾病人,对重

14、病号及时介绍到县医院治疗。 按旬上报疟疾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原虫种类;如果发现恶性疟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以村为单位做好疟疾病人登记名册。 培训农村医生。定期召开例会交流业务信息,布置任务,开展评比活动。,2、村卫生室或联合诊所 负责本村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如有条件的卫生室和诊所应涂制厚、薄血片,送乡镇医院或邻近镜检站化验。对于疑似疟疾病人,应立即给予假定性治疗,待接到阳性报告后,再给予正规治疗。 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告疫情,如发现恶性疟 病人或疑似恶性疟病人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搞好报病、送药、流动人口管理等项工作。 对疟疾病人、疑似病人均应做好登记和治疗 记录。,二、乡.村防疫医生职责1、乡镇防

15、疫医生 具体执行本乡各项卫生防疫和疟疾防治工作。 定期下村,尤其疟疾流行季节,到各村、各居民点检查发热病人漏报漏检的情况,血片制作的质量,是否及时送检,检查对现症疟疾病人治疗的质量,是否对疑似疟疾病人进行了假定性治疗,是否按规定做好登记等。 协同县专业人员搞好疟疾调查,病例分类,疫点调查及时处理。 定期向院长呈交书面工作报告,包括计划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2、农村医生职责 带领居民点卫生员做好爱国卫生除害灭病工作,进行休止期治疗,流行季节全民根治和/或全民预防服药。 流行季节每半个月轮流到小队巡回医疗,发现发热病人均需涂血片送检。临床症状典型病人当即给予抗疟药物治疗,疑似病人给予假定性治疗,并做好登记。 定期向卫生院报告疟疾病人数、死亡数、疑似疟疾病人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