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612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与基孔肯亚热(cdc)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增城市人民医院,病理学对“炎症”的描述如下:“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白细胞升高” 我们不妨以此为依据,帮助我们记忆登革热的临床特点:红:出血为红,登革热常见症状:皮疹、器官出血,可以概括为“红”。肿:登革热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肝肿大(但少见脾肿大),可概括为“肿”。热:登革热名字里面都有“热”,此病最先出现的表现往往就是急性高热,可概括为“热”。痛:登革热病人常有明显的关节痛、全身痛,痛的程度剧烈,可概括为“痛”。,功能障碍:由于登革热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毒血症导致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降低等因素,可出现多器官出血。类似于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可概括为“功能障碍”。白细胞降低:

2、这一点跟病理学对“炎症”的特点概括刚好相反,因为登革热是一个病毒感染性疾病,所以常见淋巴细胞增高,而不是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而后者占了白细胞的绝大部分,所以,综合而言,白细胞是降低。这也跟我们常见的小孩子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降低类似。,登革病毒伊蚊传,多见两广与海南,各组年龄均易感,症状明显青少壮,急起高热淋巴肿,面红乏力全身痛,(典型:典型登革热 急热:急起发热)三到六天出皮疹,多型分布及全身, 五到八天半出血,多个部位可发生,(病程5-8天最多约半数病员发生出血,牙龈、消化道、泌尿道、阴道、胸腹腔等多个部位均可发生) 四分之一有大肝,并发溶血累器官,(1/4病员可有肝肿大,G-6PD缺乏患者可

3、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可有累及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的并发症)实验检查白胞减,中性降低淋巴添,(血常规可见WBC减少,中性减少,淋巴增多,病程第2天开始,热退一周后恢复) 补体结合超三二,恢复四倍助诊断,(血清补体结合实验滴度超1:32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可确诊) 慎用解热镇痛药,休息对症病自限。(本病大多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中慎用解热镇痛药以避免诱发溶血),蚊媒病,虫媒传染病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蚊媒传染病是其一种, 即蚊虫传播的疾病 蚊虫是最重要的一类医学昆虫 全世界蚊虫有3200多种,我国360多种; 其中按蚊、库蚊、伊蚊约占半数以上; 许多传染

4、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 登革热及黄热病等,都是由蚊虫传播的,登革热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大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可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脑病的重症。,流行特点,主要流行于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区最为严重。,登革热的世界分布图,全球登革热发病数及流行国家分布,1991-2011年全国登革热流行趋势,发病月份分布,1990-

5、2010,810月报告病例占92.4% 711月报告病例占99.1%,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蚊伊蚊,病原学,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 不耐热,50度30min可灭活; 可分为4个血清型(,);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发病机制,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释放入血,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之后再次侵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大量复制后,释出于血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的复制,病理生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无毛细血管内皮损伤。白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变,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血浆渗漏是DHF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热退期间, 血浆大量进入

6、腔隙中,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压 降低,最终导致休克,引起DSS。,自然病程经过,典型登革热登革热(1997)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普通登革热登革热 2009新指南重症登革热,登革热的临床分型,临 床 表 现,本病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5-7天。 典型病例主症: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发 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 常伴畏寒、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恶心、厌食,乏力等。,皮 疹,初期为多形性皮疹,病程3-6天出现。 1

7、周后转为出血性皮疹。 特征性皮疹: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出 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 束臂试验验阳性; 常见:牙龈鼻腔出血、结膜出血、皮下出血; 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致死:颅内出血;,束臂试验,淋巴结肿大及其他,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 结可肿大,并有触痛; 肝肿大,少数有黄疸,60%以上病例有ALT不同程度升高; 脾肿大少见。,登革出血热临床表现,临床上可分为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及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两型。 具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 。,登革出血热临床

8、表现,皮下出血(瘀斑),肝肿大; 束臂试验阳性; 严重者消化管或其它器官出血。 血浆渗漏表现:低蛋白血症、胸水、腹水、心包积液、胆囊壁增厚, 红细胞压积升高、血小板减少。,登革热B超示胆囊壁增厚,发病第十三天,发病第五天,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皮肤变冷、脉速,昏睡或烦躁,出汗; 脉压差进行性下降,发生休克;,并发症,国内病人最常见的是中毒性肝炎(60) 急性血管内溶血(合并G-6PD缺乏症)。 心肌炎 脑炎 精神异常 急性脊髓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 。 血细胞比容 :登革出血热时,血细胞比容增加。 血小板: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

9、部分病例有蛋白尿和红细胞尿。 生化检查 肝功能异常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 升高电解质 :低钾血症,病毒分离 抗原检查(NS1) 特异性抗体检测 (IgM, IgG) 特异性核酸检测 (RNA),病原学检查,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叮咬史; 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 病原学:登革病毒;DF抗体;登革病毒核酸; 排它性诊断,诊断分类,疑似诊断: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及体征(皮疹),典型血像等;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登革热抗体IgM(+) 确诊:临床诊断+病毒分离/登革热抗体IgG恢复期四倍增高/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鉴别诊断,流行性感冒、

1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 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液系统疾病 败血症 斑疹伤寒、风疹,麻疹、猩红热、药疹 基孔肯雅热,麻疹出疹期皮疹,重症高危人群,二次感染登革热患者;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消化性溃疡、哮喘、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年龄15岁的儿童; 年龄65岁的老人; 营养不良者。,治 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口服补液为主; 监测生命体征;,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是以伊蚊等为传播媒介,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等 。,流行概况,1952

11、年首次爆发于坦桑尼亚 1956-1970代整个非洲都发生过流行 近20年,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均有局部地区的流行 2005-2007在印度和印度洋群岛爆发流行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发生输入性病例,我国基孔肯雅热流行情况,1987年首次从云南西双版纳分离出CHIKV 2008年国内首次报告输入病例 2008年3月初,广州1例斯里兰卡输入病例; 2008年10月,茂名信宜2例马来西亚输入病例; 2009年11月,佛山1例印度输入病例; 2009年11月,深圳1例马来西亚输入病例 2010年广东东莞暴发流行,基孔肯雅病毒分类,临床表现,潜伏期212天 突然高热达39,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 可有结膜充血和

12、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关节痛/关节炎,各处关节呈游走性肿胀和剧痛,导致患者身体弯曲或扭曲,可持续数周和数月。大多数患者在数周或数月痊愈,部分患者关节僵硬疼痛可持续数年, 极少数患者关节炎表现十余年后才恢复。,皮 疹,发热23天后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 ,疹间皮肤多为正常 ,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实 验 室 特 点,白细胞计数低或在正常范围。血小板减少或不明显。血沉降率可能轻微增高。 CHIKV-RNA及IgM抗体阳性。 病毒分离,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12 天内有疫区旅行史或蚊虫叮咬史 ; 临床表现;发热、急性关节痛/ 关节炎、皮

13、疹; 实验室检查 (1)血清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 (2)恢复期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 4 倍以上增高 (3)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RNA (4)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诊断病例定义,疑似病例:具备典型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实验室诊断病例: 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 查任一项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鉴别诊断,28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一)一般治疗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不宜过早活动 (二)对症治疗 降温: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 有明显出血者避免酒精擦浴。慎用阿司匹林类 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用镇痛药物 脑膜脑炎:防治脑水肿可用甘露醇、速尿等 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