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492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3(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种子种子教学设计之二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 5 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

2、会本课生字、新词。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2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3交流体会。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

3、,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3(1)望着交上来的

4、树种,我想说点什么。(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3)“我”深受感动。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第二段是课文的第 28 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第三段是第 9 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

5、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4【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2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

6、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2学习第 28 自然段。(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7、)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5(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2指导书写。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设计之一作者:赵波【教学目标】1能分辨第 1、3、5 自然段中作

8、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2学会“颐”“匣”“纽”“旺”“肢”5 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 13 个词语的意思。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辨课文第 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6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准备】录音、灯片。【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

9、园,知春亭畔,玉澜堂。)给课文分段。(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3检查自学情况。(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 7 笔,书空。(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子。(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4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 1、2 题。(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学习第 1、2、3 段,分辨事物和联想。7【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一段。(1)听录音。(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

10、。全班讨论、交流。(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2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读第 3 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第 5 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2)

11、熟读第 6 自然段。(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4总结。(1)配乐朗读课文。(2)完成作业本上第 3 题。第三课时8【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完成练习。【第三课时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四段。(1)齐读第 9 自然段。(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1)完成课后第 3 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

12、读。3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第 4、5 题。(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 6 题。钓鱼钓鱼说课设计之一说课设计之一【说教材】钓鱼的是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 34 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9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

13、、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

14、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二、导入。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三、新授研读课文。

15、10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四、总结。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

16、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五、作业。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爷爷的芦笛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713 自然段。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11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