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424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_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 革 热,登革热分布,全球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 超过36亿登革热风险人群,124个国家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5亿人感染,9.6千万有临床表现,1千万DF,2百万DHF 每年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疫情没有规律可循,波动范围很大,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及由输入性所引起的继发病例,甚至导致暴发疫情的发生 尚未发现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我国登革热疫情特点,相关定义,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不在本地的病例。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病人发病前 15 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

2、单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 登革热暴发:一个最长潜伏期(15 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概 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大流行,我国广东、海南、台湾等是登革热流行区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典型登革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

3、且有流行病学史, 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 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皮疹、出血倾向, 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者,疫情发现,流 行 病 学,传染源 在城市型登革病毒感染循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里,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研究发现,蝙蝠也是登革病毒的贮存宿主。,传 播 媒 介,埃及伊蚊白蚊伊蚊,积水蚊子孳生的“摇篮” 蚊子的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一般需要15天左右,其中约10天都在水中度过。,白纹伊蚊的进化过程:,卵,幼虫,蛹,成蚊,2-3天,5-7天,

4、1-2天,夏季9-15天完成一代生活史,蚊虫寿命1-4周,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数年免疫力,对异型病毒有近1年的免疫力。,流行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主要发生于夏秋季。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有一定的周期性,约3-5年大流行一次。,临 床 表 现,本病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5-7天。 典型病例主症: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发 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 常伴畏寒

5、、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恶心、厌食,乏力等。,皮 疹,初期为多形性皮疹,病程3-6天出现。 1周后转为出血性皮疹。 特征性皮疹: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出 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 束臂实验阳性; 常见:牙龈鼻腔出血、结膜出血、皮下出血; 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致死:颅内出血;,束臂试验,淋巴结肿大及其他,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 结可肿大,并有触痛;肝肿大,少数有黄疸,60%以上病例有ALT不同程度升高;脾肿大

6、少见。,无症状感染者,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人群的1/3,只能用血清学方法才能检出,但他们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重症表现,严重的出血倾向; 血小板明显减少,低于50109/L; 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低蛋白血症、胸腹水等血浆外渗表现者; 休克表现。 意识改变(昏睡或烦躁不安、昏迷及抽搐); 严重消化道症状(持续呕吐、剧烈的腹部疼痛、黄疸)。 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肝/肾衰竭、脑病、心肌炎等),重症预兆,在退热期前后病情恶化; 严重的腹部疼痛; 持续呕吐; 四肢湿冷; 昏睡或易怒/烦躁不安; 内脏出血(如:黑便或呕吐咖啡样物); 少尿。,要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的原则管理传染

7、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控 制 措 施,救治病人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在有条件机构治疗。 患者救治及隔离 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治疗、卧床休息地点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有条件的,或重症病人要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病例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控制措施-传染源管理,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疫点范围:包括病家及楼宇,疫情处理前3日每日一次灭蚊,之后每3-5天开展一次灭蚊。 疫区范围: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灭蚊剂,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结合 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 及

8、时、快速、全面、反复杀灭。,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特别做好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灭蚊工作。,清除伊蚊孳生地-控制幼虫: 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疫区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一周内将疫区范围内蚊幼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 入户调查原则上要求100%有效入户。,伊蚊各类孳生地,1、空置地卫生死角,伊蚊各类孳生地,2、各类水生植物容器,伊蚊各类孳生地,3、储水池、储水桶,伊蚊各类孳生地,4、竹林,伊蚊各类孳生地,5、人工景观池,伊蚊各类孳生地,6、空置的房屋,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皆有孑孓,伊蚊各类孳生地

9、,7、废弃容器,伊蚊各类孳生地,8、在室外堆放的汽车废旧轮胎,伊蚊各类孳生地,9、植物容器,伊蚊各类孳生地,10、建筑工地,伊蚊各类孳生地,11、各类沙井、下水道等。,登革热会致命吗?有后遗症吗?,登革热一般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登革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 直接传播吗?,不会。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什么习性?哪些地方容易受到这种蚊子叮咬?埃及伊蚊

10、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 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还有那些国家登革热疫情较重?到这些国家旅行应注意些什么呢? 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较为严重,如: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等。到这些地方旅行应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时宜穿长袖衫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 (2)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3)旅游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4)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