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40753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实用教程第13章劳动法(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如劳动关系复杂多样化、劳动关系合同化和契约化、 劳动关系法律化及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劳动争议日益 增加等。劳动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承 担着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任务,它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 进步以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乃至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用。,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 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 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全国 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是由第八届全国

2、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 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的。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 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确定。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横向关系)和隶属关系 (纵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是以劳动给付为主要内容的。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3、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基本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2、基本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

4、律和职业道德。,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二)、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基本权利(1)、要求劳动者按要求完成劳动任务;(2)、要求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3)、要求劳动者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要求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2、基本义务 (1)、平等、择优录用职工; (2)、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3)、保证劳动者休息休假; (4)、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5)、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 (6)、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 (7)、配合解决劳动争议; (8)、保证劳动者实现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

5、二节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建立劳动关系的方 式。它是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法律关系的 一种法律形式,是组织社会劳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 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 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之一,也是 劳动法的基本问题之一。,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一、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1、劳动合同的概念我国劳动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 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 协议。”根据协议,劳动者加入到用人单位内,成为用 人单位的一员,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规 章;用人单位应及时分配被录用者工作,按照劳

6、动的数 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提供符合法律规定和双方约 定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待遇。,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的特征(1)、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特定性。 (2)、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中地位的特殊性。 (3)、劳动合同往往涉及与劳动者有关的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4)、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法定性。 (5)、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延续性 (6)、劳动合同是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种类1、以劳动合同期限为标准(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定期劳动合同) (2)、无

7、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定期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种类2、以劳动合同的目的为标准(1)、录用合同 (2)、聘用合同(聘任合同) (3)、借调合同(借用合同) (4)、停薪留职合同 (5)、学徒培训合同,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种类3、以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时间为标准(1)、全日制劳动合同,也称全职劳动合同 (2)、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又称部分时间劳动合同 4、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动合同,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1、合同的主体不同。 2、合同主体

8、地位不同。3、劳动者待遇不同。 4、劳动报酬的确定原则与支付方式不同。5、法律适用不同。 6、争议处理的程序不同。,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四)、劳动合同法1、立法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为了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 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 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2、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 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

9、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 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依照本法执行。”下列劳动者不适用劳动合同法:(1)、公务 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 员;(2)、农村劳动者;(3)、现役军人;(4)、 家庭保姆。,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和同,二、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的内容1、法定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和同,二、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的内容1、法

10、定条款(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2、约定条款 (1)、试用期条款; (2)、培训条款; (3)、保密条款; (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形式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 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 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 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十三章 劳动法

11、,第二节 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的订立1、订立原则劳动合同法第3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 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 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 动合同约定的义务。”2、订立程序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 所必须经过的过程和步骤。劳动合同的订立的程序按照合同 订立的程序规则进行,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劳动合 同规定的条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 履行的原则:(1)、亲

12、自履行原则;(2)、全面履行原 则;(3)、协作履行原则;(4)、权利义务一致原则。,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2、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尚未履行 或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合同当事人依法修改或补充劳动合同 内容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仅限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 化,而不是主体的变更。,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二节 劳动合同,(五)、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 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 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1、双方解除(协商解除)2、单方解除(法定解除),第十三章 劳动法

13、,第二节 劳动合同,(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有其他符合 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导致劳动合同关系终结。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 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 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 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 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一、工作时间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 昼夜或一周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即

14、劳动者每天应工作 的小时数或每周应工作的天数。劳动者每天应工作的小时数 叫工作日,每周应工作的天数叫工作周。,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二)、工作时间的种类1、工作周2、工作日(1)标准工作日。(2)缩短工作日。 (3)不定时工 作日(无定时工作日)。(4)延长工作日。(5)综合计算 工作日。(6)计件工作时间。(7)、弹性工作日。,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三)、延长工作时间1、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 准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包括加班和加点。,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2

15、、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1)、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规定。 (2)、延长工作时间的特殊规定。 (3)、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二、休息休假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休息休假是 劳动者休息权的基本内容,休息休假的规定是实现劳动者 休息权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对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法律 保障,主要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二)、休息休假的种类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2、两个工作日间的休息时间3、公休假日4、法定节日5、年休假6、探亲假,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16、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三、工资 (一)、工资的概述1、工资的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 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一般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 间的工资报酬以及在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三、工资(一)、工资的概述2、工资的特征(1)、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所取得的劳动报酬。(2)、工资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后而应该得到的物质补偿。(3)、工资标准必须是事先规定的。(4)、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定期支付给劳动者本人。(5)、工资的支付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依据的。,第十三章 劳动法,第三节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三、工资(一)、工资的概述3、工资的形式(1)、基本形式、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2)、辅助形式、奖金。 、津贴。 、补贴。,第十三章 劳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