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002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

2、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3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 、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4、,知道 1 千米=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4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 、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

5、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 、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

6、错误,并及时改正。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5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重视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六、课时安排:一、测量(7 课时)千米的认识4 课时左右吨的认识 3 课时3 课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 课时)加法3 课时左右减法3 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 课时左右6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三、四边形(6 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5 课时)五、时、分、秒(3 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 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 课时)口算乘法3 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 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 课时)八、可能性(4 课时)九、数学广角(3 课时)掷一掷

8、1 课时十、总复习(4 课时)7毫米的认识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一、 巩固复习米和厘米1、 学生猜老师的身高2、 告诉学生,老师的身高是 168 厘米,问,那是几米几厘米呢?3、 问:这里有哪些长度单位?4、 比划一下 1 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5、 比划一下

9、1 厘米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二、 通过自身体验引出毫米1、过渡语:我们人有身高,我们身边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学们看看这两件文具分别有多长?2、是刚刚 3 厘米吗?那再仔细观察,估计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样的几小格3、看来同学们的估计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现在说一说这块橡皮有多长了吗?回形针呢?84、用几厘米几小格来表示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要学到一个比厘米更小,更精确的单位毫米。三、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就是 1 毫米呢?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一般会指从 0 刻度开始的)那尺上哪里还有 1 毫米,同旧之间互相指一指师:其实尺上每 1 小格都

10、是一毫米3、师:你们知道了尺上 1 毫米的长度,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呢?4、师:测量 2 分币的厚度5、师:用手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6、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有多长?装进自己的脑袋里(量完后教师说明: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 1 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 1 毫米。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尺子的厚度 1MM)7、你们现在已经认识了 1 毫米,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四

11、、通过估计测量,建立几毫米的概念师:是啊, 1 毫米实在是太小了,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真有用毫米作单位才能测量的物体。师:你们瞧!这幅儿童画里画的是什么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有多长?一粒米又有多长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画在了作业纸上,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它们各有多少毫米?现在测一测,看看你们估得对不9对?你是怎么测量的?五、认识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1、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很聪明地从尺上找到了 4 毫米、6 毫米,知道有几小格就是几毫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橡皮有多长,回形针有多长?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单位,那又该怎么说呢?3、你为什么说是 33 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

12、出 1 厘米=10 毫米4、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 1 厘米,数数它里面是不是有 10 小格5、那回形针呢?共有几毫米?为什么?说清理由6、即时练习(1)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大发现,完成下面几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厘米( )毫米厘米( )毫米 毫米( )厘米毫米( )厘米( )毫米米( )厘米 ( )毫米(2) 、测一测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毫米这个单位?A:估一估,这个四边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只能用毫米作单位,再测一测,你估的对不对?B:测一测书本的厚大约有几毫米?先估后测C;说一说,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时候要

13、用到毫米作单位?3、填上合适的单位以前我们就知道如果乱用单位就会出错或者闹笑话,因此我们要合10理的运用这些单位,那同学们看看,在( )里该填上哪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1)(2)钢笔长 14_ 粉笔长 75_ 楼房高 15_ 铁钉长 50_大头针长 3_ 大桥长 200_4、课本练习(1)P5、1 师:指导读题(读题、什么是正方形)生量一量并写下长度(CM,MM 为单位)(2)P5、2(3)P5、3 量前两样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七、拓展 师: 拓展延伸,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存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板书毫米的认识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

14、10 10 10毫米-厘米-分米-米mm cm dm m11分米的认识(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 1 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 分米长的小棒。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要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该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生:米)对了,请坐。(师板书:米

15、)师:你们再想一想,1 米大约有多长呢?谁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对,1 米大约就是这么长,米一般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师:当我们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时我们该选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厘米板书厘米)那么 1 厘米有多长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同意吗?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4 月 10 日,星期五12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 4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长度单位不对)那你能帮他改一改吗?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二、 同伴合作,探究新知1、 估一估(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量一量(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