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3766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讲解员-周老师,按民窑与官窑分,是一种大的分类。 往下细分,出现过的著名的民窑,宋五大名窑:官汝钧哥定。 烧制时间 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命名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划出“朝”,如唐瓷、宋瓷、明瓷 、清瓷等;二是划出“年代”,一般用于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窑、明宣德窑等。烧制地点 指总的烧制区域。如“越窑”泛指浙江余姚、上虞、绍兴地区的窑址,“耀州窑”泛指 陕西铜川市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址。烧制特征 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是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色又是区别瓷器类别 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陶瓷在发展中经历了单色釉到多色釉(彩釉)的过程。单色釉包括

2、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多色釉包括两种:一种用釉色与形状不一的色块构成釉面,如均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 层夹彩三种。烧制窑别 是我国封建等级制度最生动形象的反映。官窑器泛指官办窑厂专为皇室烧制的产品,始 于唐五代,明清时盛况空前。民窑器则是民间窑厂烧制的各种产品。官窑器工艺精美、端庄华贵,民窑器则显得洒脱、生动,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 冯龙山文化遗

3、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 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原始青瓷,原始青瓷如意纹盂,古代淘器,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 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 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 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

4、,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 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 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 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 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 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

5、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 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 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越窑青瓷耳杯,三国越窑,青釉双系兽面扁壶,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 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

6、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

7、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绿釉莲瓣纹四系罐,南北朝青釉莲瓣纹罐,南北朝青釉莲花尊,莲花尊 辽博国家宝藏,南青,北白,安阳窑南北朝莲瓣四系罐,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 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唐朝后期的定窑瓷

8、,唐朝瓷器,唐朝唐三彩,唐朝白釉瓷器,唐朝长沙窑瓷器,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 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 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 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 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 饰,在

9、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 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元 釉里红,元 釉里红瓷片,元 釉里红,青花是使用天然钴料,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罩以透明釉,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 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有以下特征:一, 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 纹饰不退色三, 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 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 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 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青花始于唐,成熟于元代

10、,这就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元青花,怎么看元青花呢,据专家介绍,有“清花胎釉工 “五点,青-白中闪黑的呈色要深入胎骨,不能浮于表面,侧看有锡光,手摸局部釉面似糯米感.斜光透 看胎釉略显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花-绘画粗犷豪放,用笔有力度,速度,气度.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有晕散胎-胎色灰白,不致密,貌似厚重实际不重,敲之声响似铜钟.釉-釉汁厚润,白中闪青,少有洁白.工-底部砂底稍粗,底心带一点釉斑,很少见火石红,元代青花瓷,元代青花瓷,元代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

11、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此罐高27.5cm, 径宽33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车前两个步卒手持长矛开道,一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纵马而行,手擎战旗,上书“鬼谷”二字

12、,苏代骑马殿后。一行人与山色树石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 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的:“元代瓷器精者颇精”。“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鬼谷子下山,鬼谷子下山近图,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

13、日。 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明清瓷器,明清瓷碗,中国古代瓷器的种类,斗彩瓷,一、斗彩瓷,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 一种瓷器装饰手法。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的烧成是 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 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的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青花的装饰,也不 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 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

14、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一、斗彩瓷,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 一种瓷器装饰手法。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的烧成是 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 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的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青花的装饰,也不 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 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斗彩瓷,青花瓷,二、青花瓷,又称

15、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 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 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 (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 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 哥釉青花等品种。,青花瓷,五彩瓷,三、五彩瓷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

16、。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它的最大特征是: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五彩瓷可以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再在其余部分各按所需绘彩,复入彩炉二次烧成。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宜德时期的,但很少见,西藏萨迦寺有收藏。嘉靖、万历时期五彩器物比较多见,而且出现了大的罐、瓶类,胎骨变厚。与成化彩瓷迎然不同的是,色彩除釉下蓝

17、色外,还有釉上红、绿、黑孔雀蓝、紫、褐、赭等色和金彩。常见图案内容有莲池鸳鸯、凤穿花、花卉奇石、婴戏、云龙、云凤、云鹤、天马、道教古祥图案等。,五彩瓷,珐琅彩瓷,四、珐琅彩瓷,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 即珐琅彩,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 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 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 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 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 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 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 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