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2825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_【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2,定义:是针对血压、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及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3,基本生命支持复苏程序,B L S,心肺复苏,4,Primary A-B-C-D,A Airway A1-评估意识;A2-打开气道 Look-看胸廓有否起伏Listen-听呼吸气体有否声音Feel-感觉呼吸气流B Breathing 给予正压呼吸C Circulation 给予胸部按压DDefibrillation 评估是否VF/VT?是否

2、需要电击,A3评估呼吸3 L,BLS,心肺复苏,5,循环系统:动脉搏动、血压、心音消失、心电图呈直线或室颤或者是电机械分离;,心肺复苏,6,神经系统:停跳:秒晕厥 ;秒昏迷或抽搐;秒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分钟瞳孔固定;呼吸系统:呼吸断续,呈叹气样,随后停止。,心肺复苏,7,二、应首先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如果有2个急救者。一名立即实施CPR,另一名快速求救-,心肺复苏,10,人工通气方法选择口对口人工呼吸徒手抢救时首选方法 口咽通气管/口咽吹气管 储氧袋面罩呼吸囊正压通气-病房首选 气管插管注:小儿吹气时脖子不能使劲后仰,成人可以后仰90度,8岁以下50度,1岁以下30度,BLS,心

3、肺复苏,13, 气道异物的梗阻(FBAO)的识别和处理:)原因:上呼吸道是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意识丧失和心肺骤停时发生的舌后坠,无反应的患者可因内在因素(舌、会厌)或外在因素(异物和假牙)导致气道梗阻。,心肺复苏,14,)表现:FBAO患者可能一开始就表现为气体交换不良,如乏力、无效咳嗽,吸气时出现高调噪音,呼吸困难加重,还可出现紫绀。气道完全梗阻的患者,不能讲话,不能呼吸或咳嗽,可能用双手抓住颈部,气体交换消失,故必须对此明确识别,立即救治,否则患者将丧失意识,甚至很快死亡。,心肺复苏,15,)解除FBAO的方法:、腹部冲击法:采用Heimlich法从背后抱住患者,用拳头力挤上腹部或上腹贴在椅

4、背上,或使意识丧失的患者取仰卧位,猛推其腹部。有时也可移去异物。、对无意识FBAO患者的解除法:胸部按压有助于无反应患者解除FBAO。,心肺复苏,17,经皮环甲膜穿刺术,先作一皮肤切口,套管针外径成人6mm小儿3mm,亦可选12号外套管针,长5-10cm。经皮环甲膜穿刺进入后,针芯取出,外套管向下留置于气管内。外接喷射呼吸机作高频通气,其呼出气经由喉自然气道排出。当上呼吸道完全组塞难以呼气时,须作另一穿刺进入气管腔作排气用。,心肺复苏,18,心肺复苏,19,六、循环支持)胸外按压:机理: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2提供一系列压力,这种压力迅速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通过胸外按

5、压使血液流向肺脏,并辅以适当的呼吸,就可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便行电除颤。,心肺复苏,21,有效按压的标准:成人按压幅度4-5cm,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可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50%。,心肺复苏,24,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儿童120次/分垂直下压45厘米 2040Kg 按压:通气,无论单人或双人CPR时2005指南推荐:302,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和呼吸比,BLS,心肺复苏,25,七、除颤与除颤方法:、电除颤: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80%左右为室颤,其自行转复者极少。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故院外5分钟,院内3分钟内完成电击除颤。应以5年内可能

6、发生心脏骤停发生几率大的地方合理配置AED产品。除急救人员外,确定需接受CPR和AED培训的特殊救助者,包括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救护车司机、游轮船员和航班工作人员。,心肺复苏,29,)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波形 一次成功率 单相波 360 99 双相波 用150-200。电复律类 适应症 电量(J) 非同步 室颤、多形性室速 360 同步 房扑、房颤、室上速、 50-100-150单形性室速,心肺复苏,30,除颤的时间问题,有除颤仪时,以下情况需先除颤 目击成人倒下 监护仪显示VT/无脉VT 小于4-5MIN心脏停搏?,心肺复苏,31,先除颤?先CPR?,小于5MIN 立即除颤 大于5MIN

7、:先CPR2MIN(30:2x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 儿童(1-8岁):先CPR 2MIN(30:2x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婴儿(小于1岁):不适用AED,心肺复苏,32,对神志清醒状态的患者,另一个机械的方法是“咳嗽诱致心脏压缩”或“咳嗽复律”,通过有意识的不断用力咳嗽可使心室颤动患者的胸腔内压周期性的增高,以推动血流向前。同样动作可使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复律。,心肺复苏,33,、心血管急救系统(ECC)与AEDECC系统可用于“生存链”概括,包括四个环节:)早期启动EMS系统)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34,四个环节中电除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要正规训练院

8、前和院内急救人员和实施AED。早期电除颤应作为标准EMS的急救内容,院前5分钟内,院内3分钟完成电除颤作为目标。,心肺复苏,35,高级生命支持(ACLS),心肺复苏,36,一、通气与氧供: 、短时间内吸入的纯氧。、通气方式:1)面罩:以储氧面罩最好。)球囊面罩:它每次提供的容量约为1600ml远大于CPR所要求的潮气量(10ml/kg;700-1000ml),过度通气会引起胃膨胀,其次是反流与误吸,故应调好潮气量6-7ml/kg、500ml,吸入一次潮气量的时间一般不少于秒。缓慢均匀供气可最大限度的避免胃膨胀的可能性。,心肺复苏,37,八、 心脏停搏的药物治疗,心肺复苏,38,1 给药途径 1

9、)静脉:肘前或颈外静脉(12min),颈内和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2)气管内:气管内置管而又未建立静脉通路者,可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或阿托品,药量是静脉的22.5倍,并用10ml盐水或蒸馏水稀释。 3)心内给药:心内注射肾上腺素,仅限于紧急情况下,心包填塞和气胸的危险。同时延误胸外按压和肺通气开始时间,因此仅在其它方法失败后才考虑使用。,心肺复苏,39,2、给药方法:外周静脉给药,到达中央循环时间长,需 要12min。要在1020秒内快速推注20ml液体可使末梢血液迅速充盈。但对无自主循环恢复的病人最好采用中央静脉穿刺给药或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才能立即起效,但对行静脉治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做

10、中心静脉穿刺。,心肺复苏,40,Redding观察:从注药到心搏恢复的时间:近心静脉127秒,气管内132秒,心内139秒。,心肺复苏,41,3、药物特点A、肾上腺素:具有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点,在CPR可增加心肌和脑的血供,但同时也能增加心肌做功和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故大剂量使用对缺血性心肌病的CPR病人有争议。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经计算表明,其发挥最佳效应范围为0.045-0.2mg/kg,大剂量值(0.070.20mg/kg)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增加,但出院患者的存活率无明显改善。,心肺复苏,42,1)应用于非心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1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持续静滴,对于成人

11、其给药速度应从1g/min开始,逐渐调节至 所希望的血液动力学效果(10g/min)。2)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时:首次静推肾上腺素1mg,而两次间隔给药为35min,而不是5min,如果1mg后无效,其递增大剂量给药方式为(1,3,5mg),直接使用中等剂量(每次5mg,而不是1mg),也可按体重增加剂量(0.1mg/kg)。,心肺复苏,43,初始大剂量的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可能增加心搏骤停患者的冠脉灌注压,增加血管紧张度的改善,自主循环的恢复率。但同样可导致复苏后的心功能不全,并且在复苏后期偶也可以导致高肾上腺素状态,开始治疗时应用更大剂量肾上腺素不能改善长期预后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但也没有证

12、据表明,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导致明显的危害。,心肺复苏,44,作用机制:小剂量的时候对于受体作用腔,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对受体的作用逐渐增强,剂量越大主动脉内平均压与外周动脉压力差越小,虽然大剂量肾上腺素明显的减少心脏的排出量,但可增高冠灌注压和心肌血流,而且能兴奋高位和低位起搏点,室颤时能时细颤变粗颤,以利复律。,心肺复苏,45,C、 纠正酸碱失衡:在心肺复苏的最初15分钟内主要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而不是代谢性碱中毒。充分通气及恢复组织灌流,是心脏停搏时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措施。碱性药物应用指征为原有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苯巴比妥过量、长时间的心脏停搏或复苏者近年已趋于不用或晚用,

13、仅在除颤、心脏按压、插管、通气及使用肾上腺素1次以上者才考虑使用。,心肺复苏,46,G、胺碘酮 作用机制:作用于钠、钾和钙通道,以及对一受体和受体有阻滞作用,可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1)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洋地黄无效时,胺碘酮对控制心室率可能有效。 (2)对心脏停搏患者,如持续性VT或VF,在电除颤和使用肾上腺素后, 建议使用胺碘酮。,心肺复苏,47,(3)可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多形性VT和不明起源的多种复杂心动过速。 (4)可作为顽固性PSVT, 房性心动过速电转复的辅助措施, 以及AF的药物转复方法。 (5)可控制预激房性心律失常伴旁路传导

14、的快速心室率。 对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静注胺碘酮比其他抗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更适宜。如患者有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小于40或有充血性心衰征象时,胺碘酮应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相同条件下,胺碘酮的作用更强,且对比与其他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更小。,心肺复苏,48,给药方法:先静推150mg10分钟,后按1mgmin持续静滴6小时,再减量至0.5mgmin,对再发或持续性心律失常,必要时可重复给药150mg,一般建议,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副作用: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预防的方法可减谩给药速度,若出现临床症状,可通过补液,给予加压素,chronotropic剂或临时起搏。,心肺复苏,49,H

15、、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在心脏骤停时适应症:(1)电除颤和给予肾上腺素后,仍表现为VF或无脉性VT;(2)控制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VCs;(3)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心肺复苏,50,给药方法: 1、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剂量为静注1.0-1.5mgkg,快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顽固性VTVF,可酌情再给予1次0.5-0.75mgkg的冲击量,3-5分钟给药完毕。总剂量不超过3mgKg(或200-300mgh)。 2、VF或无脉性VT时,除颤或肾上腺素无效,可给予大剂量的利多卡因(1.5mgkg),只有在心脏骤停时才采取冲击疗法,但对心律转复成功后是否应给予维持用药尚有争议。有较确切资料支持在循环恢

16、复后预防性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持续用药维持心律的稳定是合理的,静脉滴注速度最初应为1-4mgmin。若再次出现心律失常应小剂量冲击性给药(0.5mgkg),并加快静滴速度(最快4mgmin)。24-48h后,利多卡因在肝脏中的代谢会受到抑制,半衰期延长,因此,24h后应减量或测血药浓度。 3、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缺血或AMI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但预防性用药常能导致高的病死率,并已禁止预防性用药。,心肺复苏,51,脑死亡的判断:CPR后,如心跳恢复,而呼吸未恢复并有瞳孔散大、四肢无肌张力、无任何反射活动、脑电图无电活动征象者,判断为脑死亡。,心肺复苏,52,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凡来诊患者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并心肺复苏已历时30分钟者,而出现下列情形是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1、瞳孔散大或固定; 2、对光反射消失; 3、呼吸仍未恢复; 4、深反射活动消失; 5、心电图成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