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

上传人:实*** 文档编号:5502722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概念 环境医学:是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医学研究环境中 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以及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包括生活质量的关 系,揭示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对人群健康有利 的环境因素,消除和改善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并配合有 关部门做好环境立法、卫生监督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空间以及各种因素、介质,从我们身边的的生活环 境到宇宙环境。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其中自然环境中包括 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因素,社会环境中包括教育、社会学、经济、文化以及 医疗

2、保健等因素。 生态系统 :是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形成的有机综合体。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综合体,在其内部各组分之间,依次进 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当这三种活动处于流通顺畅、自动调控 运转自如的状态,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公害:凡影响三人以上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振动、恶臭等以及 妨碍公路上行人的行为等均视为公害。 2.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特征 (1)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环境因素的剂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可以从轻微的生理或生化改变 到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环境因素的剂量与机体所呈 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

3、系,称为剂量效应关系。 在某一群体中,相同剂量的环境因素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效应,从无健 康损害?代偿性损伤?亚临床状态?疾病?死亡。各种效应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不同。 环境因素的剂量不同时,各种效应的比例也就相应地改变。这种随剂量不同在 人群中某种效应发生率不同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是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基础。 (2)敏感人群 根据作用剂量或强度的不同,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效应可表现为感觉不 适、生化改变、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等。当某一 强度的环境因素作用于人群时,大多数人可能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 偿功能状态。然而,由于易感性(年龄、性

4、别、生理状况、健康状况、遗传因 素等)的差异,有少数人可能出现病理改变甚至死亡,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 群称为敏感人群。因此,在环境医学实践以及提出预防措施时,应注意保护敏 感人群。 (3)微量元素的健康效应 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元素,根据它们在人体内的含量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 元素。宏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 99.95%,其中对人体必需的有氧、碳、氢、氮、 钙、磷、钾、硫、钠、氯和镁 11 种。含量小于人体体重 0.01%的化学元素统称 为微量元素,而含量小于 0.0001%的又可称为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通过各种机理在机体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铁、锌、铜、碘、

5、锰、硒、钴、钼、铬、锡、钒、氟、 硅和镍共 14 种元素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生长发育以及生殖 繁衍是必不可少的,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其他尚未发现有益生物学作用的微量 元素被称为非必需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通过新陈代谢同所在的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从外界获取。某些地方由于地质的原因,环境中某些必需微量元素 过低,影响到该地生活人群对元素的摄入量,造成体内微量元素缺乏,严重时 出现临床症状,导致疾病的发生。环境医学上将这类由于某些地区的水土中某 些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生物地球 化学性疾病往往明显局限于一定地区,因此也称为地

6、方病。 3. 环境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在环境医学领域,主要采用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 点,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宏观关系。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 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环境流行病学与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 4. 我国环境医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的环境质量形势依然很严峻,面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仍十分突出。我 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但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重。 在解决许多传统环境卫生问

7、题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带 来的一系列环境与健康问题。为此,应在环境与健康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应强调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健康放在更 为突出的位置 (二)大力开展有计划、系统的环境与健康基础调研工作 (三)支持环境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建立公开与共享的环境与健康信息体 系,为预防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 环境流行病学 1.基本概念: 环境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某一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或事件的分布规律及 与该人群生活环境中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并用之来控制和预防这些危险因素 的一门学科。 暴露:当某一个体接触了一定浓度的某种环境物质并达到一定的接触时间 时

8、,这个过程就叫做暴露。 效应 :机体功能或健康状态在暴露环境有害物质后所表现出的任何变化均 称之为效应。 混杂因素:当研究暴露于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时,由于受到一个或多个 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 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些影响称之为混杂,那些外来因素称为 混杂因素。 2.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特征主要是对疾病的分布和频率进行描述,特别是 根据人群样本中所获数据来推断和评估总体的参数。在环境流行病学工作中描 述性研究用的最多的是现况研究。 (2)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与描述性研究不同,分析性研究

9、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研究开始前的设计中就 设立了可供对比的二个或 n 个组(或时间段),用于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或用来 筛选危险因素,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实验流行病学 将人群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组 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实 验流行病学。与描述性研究相比,实验流行病学的明显优点是能够检验病因假 设。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虽然两者都能用来检验假设,但实验性研究的检验能 力比分析性研究要强的多,主要是因为它通过随机分组,双盲和使用安慰剂等 方法,有效控制偏倚和混杂。 3.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

10、内容 在环境流行病学领域中,暴露与健康效应是两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暴露 和健康效应进行有效而准确的测量与评估是整个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一、 暴露 (一)定义 当某一个体接触了一定浓度的某种环境物质并达到一定的接触时间,这个 过程就叫做暴露。暴露的途径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暴露可以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皮肤直接接触(或眼睛接触)、经胎盘血液接触(母婴垂直传播)以及输 血或器官移植来完成。 (二)分类 暴露可以分为外暴露、内暴露和局部暴露。 1外暴露 暴露又可以分为广义的外暴露和狭义的外暴露,广义的外暴露 是指实际存在于环境中有害因子的量,通常的环境监测即是测量这种暴露。狭 义的外暴露是

11、指外环境中的暴露因子进入人体内的量即所谓的摄入。 2内暴露 指进入人体内的物质实际上被机体组织吸收的量,即吸收。 3局部暴露环境因子对机体的局部作用可以分为刺激作用和穿透作用。 (1)刺激作用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作用。 (2)穿透作用理化因子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机体的组织器官或经皮肤粘 膜吸收。 (三)暴露的测量与评估 暴露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所需要收集的重要资料, 因此是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对象及其亲属及利用科 学手段对外环境及研究对象进行监测来完成。 1测量方法的选择 (1)直接询问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情况包括暴露史。

12、 (2)调查者自行填写调查 (3)调查受访者的亲友或同事 (4)参考有关记录 (5)对受试者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测量 (6)环境的测量 2替代暴露变量在环境流行病学的实际调查中,许多情况下污染物本身不 能被测量,在这种情况下,测量一个与之相关的替代因子,不失为一个明智的 选择。例如在测量社区环境中吸烟造成的污染,可以通过间接测量特定人群中 吸烟率来推算。替代暴露变量测量虽不及直接暴露测量那样准确,但它毕竟多 了一种选择。 3外环境暴露测量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空气、水、土壤)、局部环境 (住宅、工作场所)或个人环境,一般情况下对环境因子的暴露是未知的,因为 多数情况下很难经受试者回忆得到结果,

13、因此必须由研究者进行测量。 环境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它可以是现场人为评估,亦可以是现场仪器 测量,还可以是现场采集样品后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对现况 暴露和过去暴露的测量。 (1)现况暴露的测量 (2)过去暴露的测量和估计 (3)资料质量的控制 4暴露的生物学测量系统地采集人体的标本(如细胞、体液)以确定污染物 或代谢产物的浓度,称为暴露的生物学测量。它主要包括测量不同生物材料 (如头发、血液、尿液) 中污染物的浓度;测量污染物在该生物材料中代谢转化 物的浓度以及测量人体与该污染物接触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学测量是比较客观,具有定量测量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但在实际应用 时,应考

14、虑到接触的来源可能是多途径的,其主要缺点是受试者要提供生物标 本(采血、采尿) ,有时会感到不便。对生物样品的测量需进行质量控制,如建 立标准采样步骤和质量控制程序等 二、 效应 (一)定义 机体功能或健康状态在暴露环境有害物质后所表现出的任何变化均称之为 效应,这个定义即适用于个体也可应用于群体。 根据机体受影响范围的大小,健康效应可以分为局部效应和系统效应。根 据暴露环境有害物质后在机体出现效应所需的时间,健康效应又可以分为急性 效应和慢性效应。这些效应可以是暂时的(可逆转的)或永久的(不可逆转)效应。 对环境污染物来说,都有一个从轻微的生理或生化改变到典型的临床症状、 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15、的效应范围,称为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谱。 (二)健康效应测量技术 1资料来源包括原始资料和二次资料。前者是指为某些特定研究目的而专 门收集的资料,如通过调查表或医学检查获得的资料,后者是从现存的记录中 而得来的资料。用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包括医院记录、慢性病和传染病 登记、出生缺陷登记、医院出入院病人访问记录、儿童诊所登记和环境监测记 录等。 2资料收集收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 (1)死亡和发病率资料收集主要通过查阅死亡登记记录、疾病报告和医院 病历记录来获得。 (2)调查表通过使用调查表来获取信息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手段,通过 调查表,流行病学家可以获取环境暴露的信息、人口学信息

16、、遗传学信息、个 体和家庭健康信息及其它一些信息。 (3)体检针对某一人群的健康检查能获得该人群的有关健康效应信息,体 检前要制订方案,统一标准,并要对结果进行认真的核查。 (4)生物学监测是评价健康效应的重要手段,考虑到不同监测人员及监测 仪器(试剂)之间可能带来的偏差,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进行生物学监测时应 考虑监测方法能否被受试人群所接受以及所获资料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三、 混杂因素 (一)定义 当研究暴露于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时,由于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 制约关系,又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 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些影响称之为混杂,那些外来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二)分类 混杂作用可以分为正负两个方向。负混杂作用是指混杂因素使暴露因素与 疾病的关联趋向于无效值即实际存在的关联被减弱。正混杂作用是指混杂因素 使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夸大。 (三)混杂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