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550209 上传时间:2017-03-2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65页)(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3722, 加入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式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报 告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基金项目(项目号:目负责人:蒋新华项目组成员:薛涛、刘国买、刘炳辉、刘春、许德仰课 题 组二八年六月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3722, 加入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式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报 告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基金项目(项目号:目负责人:蒋新

2、华项目组成员:薛涛、刘国买、刘炳辉、刘春、许德仰课 题 组二八年六月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3722, 加入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式前 言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背景有二: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构建多样化的本科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近几年新建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特色的培育,以及如何实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如何为地方经济建

3、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这些院校办学者急需考虑的首要问题。我校于 2002 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本科高校。2003 年,学校组织了以“学校发展战略”为重点的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工为本、以本为本”的办学思路和“以工为主,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这一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写入了福建工程学院 2003 年2010 年发展规划以及福建工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在六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探索,不懈努力。本项目在此背景下,通过前期两年多的预研与实践,于 2006 年 11 月开始正式立项研究,并被列为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 2006 年度重点基金项目。为了将

4、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凝炼出我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为今后我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指出更为明确的方向,提供更为充实的理论基础。本项目的研究力图阐明应用型本科形成背景及基本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试图从教育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等教育理念的层面上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规律;从比较教育角度分析台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和 养模式;从实践操作层面上探索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本项目由我校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务处联合承担,两部门领导与部分业务骨干共同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在项目负责人策划与领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本项目的理论研究,相关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和

5、结题鉴定,资料收集、成果整理和结集出版等;教务处主要负责组织本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等。课题组向提供帮助与支持的部门和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课 题 组2008 年 6 月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3722, 加入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式目 录第一章 背 景 探 索 .代工程和工程教育发展趋势 .国高等理工教育改革趋势 .众化高等教育呼唤应用型本科教育 .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比 较 研 究 .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式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6、.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与基本特征 .用型本科的教育发展观 .用型本科的教育价值观 .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观 .用型本科的人才观 .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 养 目 标 . 本 规 格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案 的 设 计 . 案 的 实 现 .特 色 研 究 . 色 提 炼 . 色 培 育 .背景探索1第一章 背 景 探 索一、现代工程和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一)现代工程发展趋势 1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汪应洛等在工程哲学一书中对现代工程发展的趋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概括。他们认为,现代工程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基本趋向:1人类的工程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和谐工程”

7、的理念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可;2工程系统观将成为工程活动的主导原则之一;3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与工程相关的知识正在迅速走向交叉和融合;4大尺度的工程创新将成为工程创新活动的重点内容;5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知识成为工程活动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知识基础,并被日益自觉融入工程创新活动之中;6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工程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7未来的工程将逐步成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程;8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和“知识工程”的兴起,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正在发生重大变革;9随着工程系统的扩展,工程科学的研究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10未来的工程将是充分体现民主决策特征的工程,公众理解

8、和参与工程将成为未来工程建设的重要社会基础。(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1. 美国“回归工程”运动 1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冷战结束,美国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界在录用人员的专业和面向的变化,使工程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美国工程教育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研讨。其中,主要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倡导的“回归工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浪潮。“回归工程”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转变到更多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整合”或“集成”的思想,重建课程内容和结构;学会学习和终身教育。用麻省理工学院(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乔尔莫西斯的话说

9、,“大工程观的术语是对为工程实际服务的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2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立”。根据“回归工程”运动的精神,工程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要求对工程教育的内容应重新进行调整和综合,重视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欧洲的工程教育改革 21993 年欧洲国家工程联合会 动了名为 计划,旨在成立统一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参加成员包括 内的 8 个欧洲教育认证组织,提出了著名的“式”,以指导欧洲大陆的工程教育改革。1999 年欧

10、洲29 国政府签署了 言,指定并承诺执行“以改革各国教育系统,促进各国学位、学制的统一互认,加强欧洲大陆的竞争力。2005 年欧洲高等教育区教育部长卑尔根会议制定了 in 欧洲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和侧重点与美国一样:在继续保持科学基础的前提下,着重强调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强调综合和集成。3.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三化一性”趋势 1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出现明显的基础化、综合化、国际化和实践性趋势。(1)基础化。由于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所以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2)综合化。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现代工程师应该具有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学

11、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即系统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3)国际化。随着大中型企业出现国际化趋势,一个未来的工程师还应该具有在国际化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能力;(4)实践性。工程教育的实践性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如协调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等,而不是指面向某一个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二、中国高等理工教育改革趋势(一)影响因素与时代背景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在适应时代发展,推进高等理工教育改革的文章中指出:1. 20 世纪 90 年代影响高等理工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第一章 背景探索3(1)综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叉的趋势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