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591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南粮食信息2008 年第年第 7 期期 总第总第 110 期期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编制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编制心系同胞见真情 慷慨解囊为灾区2特特别别关注关注2跨省移库稻谷销售为什么这样火?2关于流动性过剩与高通胀的进一步分析4深度分析深度分析6高粮价导致供需关系转变6目前粮价上涨无碍粮食安全8市市场场广角广角11突发地震抑制玉米需求回暖11中国食用植物油安全隐患有多严重?13交易快交易快讯讯165 月 20 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情况.165 月 20 日中央储备玉米成交情况.175 月 15 日潮州、江门粮食交易情况175 月 14 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交易情况.175 月 13 日最低

2、收购价稻谷成交情况.185 月 13 日中央储备玉米成交情况.185 月 7 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交易结果.195 月 6 日潮州、南澳稻谷交易成交情况195 月 6 日中央储备玉米交易结果.19心系同胞见真情心系同胞见真情 慷慨解囊为灾区慷慨解囊为灾区大灾面前有大爱,危难关头见真情。连日来,发生在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始终牵动着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全体员工的心,抗震救灾场面也无时无刻不让我们为之动容。5 月 19 日,全体员工继 5 月 14 日之后又一次慷慨解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为灾区捐款、献出爱心。5 月 21 日下午 14:28,伴随汽车、火车、舰船鸣笛和防空警报鸣响,公司全体员工怀

3、着沉痛的心情,整齐、肃穆地站好队伍,满含泪水为灾区死难者默哀三分钟。随后,陈少伟总经理带头捐款,大家积极响应,3000、2500、2000、1000、500虽然我们公司仅 40 余人,但在不到 10 分钟的时间内我们就为灾区捐款 4.1 万元,并于当天下午 16 点前送到省粮食局党委办。公司的一名退休老同志和保洁员也积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全体员工表示,这只是我们爱心活动的开始,捐助活动会继续搞下去,公司全体员工会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将爱心不断奉献给灾区的同胞们。虽然地震灾难震撼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心,但也激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灾难中升华,公司全体员工都接受了一次精神

4、的洗礼。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全体员工纷纷表示,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把对死难者的哀思,化为我们生者奋然前行的勇气,化为战胜困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汶川灾区的支援,用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优异成绩,来告慰地震灾害中遇难的亡灵。特别关注特别关注跨省移库稻谷销售为什么这样火?跨省移库稻谷销售为什么这样火?5 月 13 日,跨省移库的最低收购价稻谷首次在广西、浙江主销区竞价销售,交易过程火爆,5.27 万吨

5、 2006 年早稻全部成交。其中移库在广西的 2.95 万吨2006 年早稻最高成交价 1810 元/吨,最低成交价 1560 元/吨,成交均价 1738 元/吨;移库在浙江的 2.32 万吨 2006 年早稻最高成交价 1680 元/吨,最低成交价1610 元/吨,成交均价 1630 元/吨。5 月 20 日,跨省移库的最低收购价稻谷再次在广西、浙江销售,仍然全部成交。其中移库在广西的 0.99 万吨 2006 年早稻最高成交价 1760 元/吨,最低成交价 1720 元/吨,成交均价 1742 元/吨;移库在浙江的 0.52 万吨 2006 年早稻以1800 元/吨全部成交。同期在湖南、安

6、徽、湖北销售稻谷成交率低下。5 月 13 日在上述三省销售的16.25 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 4.4 万吨,总体成交率为 27.1%;5 月 20 日 11.45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 0.85 万吨,总体成交率 7.4%。两次成交率均大大低于广西、浙江销区。并且销区早稻的成交价格也大幅高于 5 月 6 日在产区销售的早稻价格,其中广西平均销售价格高出约 250 元/吨,浙江平均销售价格高出约 170元/吨。跨省移库稻谷销售为什么这样火?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相对于产区而言,销区粮食库存更低,市场供需更为紧张。广西、浙江以及广东均是粮食的主销区,粮食供给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区,同时由于

7、地处沿海,国际粮价的上涨也更容易传导到这些地区。以广东为例,我们经常说广东 60%以上的粮食需求依赖从外省调入或进口,实际上这里的 60%还是按照户籍人口的粮食需求计算出来的,考虑到珠三角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人的粮食需求也必须在广东解决,那么广东的实际粮食缺口更大。第二,最低收购价粮食在产区的低成交率存在一定人为因素影响。众所周知,由于存储企业存在利益驱动,粮食出库的积极性不会高,影响交割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得最低收购价粮食成交率低下、成交价格过低。比如移库到广西 13 日的销售价格居然比产区高出 250 元/吨就显然表明产区的销售价格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国家发改委预计到 2010 年

8、,我国粮食总流通量将达 2.6 亿吨,其中跨省流通量达 1.3 亿吨,占 50%。并且受中国经济布局不平衡的影响,中国粮食的产区和销区分布极度不平衡,产销区之间的运距过大,粮食运输时间过长。像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 20 天到 30 天的时间,那么一旦南方的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东北地区的粮食短期内难以到达,销区粮价短期内就可能快速上涨,从而波及全国。特别是当销区粮食供应紧张与铁路运力紧张交织在一起时,销区粮价上涨的压力将更为凸显。2008 年初的雪灾,造成南方的省际铁路、公路运输瘫痪,食品价格飞涨,可以说殷鉴不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粮食供给紧张之时,主销区粮价往往率先反映,并

9、很快传导到主产区,并导致主产区农民惜售,进一步加剧粮价上涨。因此要抑制粮价上涨,必须首先稳住销区的粮食价格。但是目前大部分粮食储备在产区,每年的托市粮也基本上都放在产区。当销区粮价上涨时,再临时组织粮食调运,难以做到快速及时反应。因此国家应加大销区粮食储备,切实落实销区 6 个月的粮食储备规模。并且应改变地方储备粮需求以户籍人口计算的方式,按照粮食需求的实际情况,流动人口及常住人口都应纳入统计范畴,这样销区的储备应保持更大的规模,才可以起到充分的保障作用。储备粮放在销区,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粮食产需脱节问题,保障销区粮食安全。并且由于销区粮食需求量大,对于实现储备粮轮换顺利出库也极有帮助。对于目前

10、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而言,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将待销售的粮食先转移到主销区的的站台、港口和码头等交通便利之处,然后再行竞价销售,新的销售底价可在原底价的基础之上加上合理的运输物流成本。这样由于不存在承储库的利益问题,并且直接面对销区,必将大大提高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成交率,既解决了最低收购价粮食难以出库问题,同时也直接满足了销区市场需求,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本次广西移库稻谷销售的红火局面表明,这样的思路值得一试。 (本文已在第 2715 期粮油市场报发表)关于流动性过剩与高通胀关于流动性过剩与高通胀的进一步分析的进一步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围绕其成因的讨论也日渐升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

11、示,3 月份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8.3%,4 月份 CPI 达到 8.5%。 食品价格上涨在整个 CPI 升幅中“贡献”良多,自去年开始中国的食品价格已累计上涨了 21%。很多人将此番价格飙升归咎于气候恶劣、牲畜疾病以及配送系统不畅等等原因,并普遍认为这股势头不会持久。若不包括食品价格,CPI 升幅为 2.2%。这些初步迹象似乎表明,目前通货膨胀问题即使不是全部、也应主要是由暂时性的食品供应紧张引起的。按照这种观点,一旦食品生产恢复正常,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就会迅速烟消云散。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食品价格上涨固然会推高CPI,但它们并非引发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所在。当某一特

12、定商品价格上涨时,它通常应会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化,而非整体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由于食品涨价,居民在采购食物上的开销加大,在其他方面就相应减少,由此导致的消费下降应会给其他商品的价格带来压力。理论上来讲,其他商品的降价趋势应能充分抵消或说补偿食品涨价的影响,如此一来通货膨胀也就会被化为无形。当然,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理想化的世界里,价格变化未必能自动地“此消彼涨”。不过,价格补偿的压力的确存在,而且我们有可能计算出剔除食品价格后商品及服务价格应该出现怎样的降幅。由此就可以衡量出食品价格上涨给消费指数的其他组成部分带来了多大的降价压力。央行把 2008 年整体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区间设为不高于 4.8%,

13、倘若货币政策真的和这一目标水平相适应的话,那么在食品价格上涨 21%的情况下,非食品价格必须出现显著的下降才能使央行不脱离目标轨道。具体来讲,非食品价格需要下降 3%以上才能实现央行的通货膨胀控制目标。要指望 CPI 数据所追踪的非食品价格出现 3%的下降未免不太合理,但在不太久远的过去,国内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确曾表现低迷。诚然,价格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经济学家谓之“价格粘性”。然而,就算希望非食品价格出现这么大幅度的降价不现实的话,食品价格的激增无论怎样都应该给非食品价格带来实实在在的下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也能多多少少给整个价格体系带来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响。但迄今为止,我们什么都没有看

14、到。今年 1 至 3 月间,剔除食品价格因素的核心 CPI 升幅从 1.6%扩大到了 2.2%。这和所谓通货膨胀急升是由短期食品供应紧张造成的观点完全对不上。所以可以认为,这一现象表明流动性过剩才是通货膨胀背后的真正原因。人民币估值偏低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合力推动投资资本及投机热钱加速涌入中国,造成了太多钱追逐太少商品和服务的局面。而中国政府显然也未能通过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严格限制放贷等措施来有效化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造成形势进一步恶化。食品供应紧张掩盖了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正是货币政策将更多资金引出非食品商品及服务领域,并转向食品。但是,食品供应问题只是掩盖了货币

15、政策对物价的上行压力,它并非造成这种压力的元凶,因为这种压力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正是拜食品价格的反常激增所赐,通胀压力没能在非食品领域找到出口,食品价格的猛涨吸收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度需求。一旦食品价格不再如此迅猛地上涨,通胀压力将在更广泛的商品及服务领域显现。这就是为什么最新的 CPI 数据令人感到担心的原因。它表明,食品价格飙升时非食品价格非但没有出现人们希望的抑制通胀或通缩的现象,反而也在加速上涨。如果政府再不大力调整当前的货币政策,那么通货膨胀显然还将持续,并将向其他领域蔓延,即使食品价格“退烧”也不能阻止这个势头。深度分析深度分析高粮价导致供需关系转变高粮价导致供需关系转变上世

16、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粮价大体上出现了三次下跌和三次上升,最近的一次的显著上升始于 2002 年以来。但从全球粮食供给和消费看,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粮食供给始终大于粮食消费,粮食并不存在绝对的短缺。显然,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取决于绝对供需缺口。如果粮食价格不取决于绝对的供需缺口,那么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粮食库存的波动对粮价的影响。我们将粮食的库存和国际粮食的平均价格作比较可见,粮食价格的波动与粮食库存波动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这进一步证实粮食的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对供需,而不是绝对供需。产产量主量主导库导库存的存的历历史改史改变变库存波动取决于粮食的产量和消费的波动。当粮食消费大于产量时,库存减少;当粮食产量大于消费时,库存增加。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的数据看,粮食产量围绕粮食消费波动,也就是说,粮食的产量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而粮食消费的波动性相对平稳,这意味着粮食产量是影响粮食库存从而价格的主要波动性因素。影响粮食产量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从数据看,2002/2003 年之前,粮食产量对粮食库存的解释力比较强,粮食库存的确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减而增减。但从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