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1576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纵隔肿瘤的生存率有多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pertest http:/ 1228 例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相对少见.这些肿瘤多数为良性,但有恶变可能.【诊断】纵隔肿瘤在形态上与原发或继发的肺肿瘤,肿大淋巴结,血管瘤等有时颇难区别.常用检查方法如下.(一)X 线检查荧光透视发现肿瘤有搏动,应先明确为扩张性或传导性搏动.如为前者,可初步怀疑为动脉瘤,可用 X 线计papertest http:/ X 线透视时若随吞咽而向上移动,可初步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正,侧,斜位 X 线平片,分层片,或高仟伏摄片,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外形,密度,有无钙化或骨化等,从而初步判断肿瘤的类

2、型.食道吞钡检查可了解食道或邻近器官是否受压.(二)纤维支气管镜或纤维食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支气管受压情况,程度,肿瘤是否已侵入支气管或食管,从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三)诊断性气胸可判断肿瘤发生于胸壁或肺脏,肺内或肺外.诊断性气腹可区别膈下因素,如膈疝等.(四)纵隔充气造影对显示前纵隔肿瘤的形态和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颇有帮助.(五)纵隔镜检查对明确气管旁,隆突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可钳取活组织明确病因诊断.(六)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应用 CT 检查前纵隔瘤肿,淋巴结肿大,纵隔脂肪组织的病变(如脂肪瘤)比其他任何X 线检查法均可靠.CT 诊断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准确性可达 90以上.

3、(七)核磁共振成像(MRI)有下列优点:成像参数多;软组织分辨率高;切层方向灵活;图像无骨性伪影;安全可靠,无电离辐射损伤.诊断纵隔肿瘤有独特之处.(八)颈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支气管淋巴结核和淋巴瘤常伴有周围淋巴结和颈淋巴结受累,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九)放射性核素检查怀疑胸内甲状腺肿,可作放射核素 131 碘扫描,对异位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的诊断很有帮助.(十)诊断性放射治疗怀疑恶性淋巴瘤,经其他检查未能证实时,可试用放射治疗.恶性淋巴瘤对放射较敏感,照射2030Gy(20003000rad),肿瘤迅速缩小.(十一)剖胸探查经papertest http:/ 1/41/5,男女发病相等.30为恶

4、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 X 线检查时发现.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淡,紧贴于胸骨后,X 线检查颇难发现.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上海中山医院报告 12 例胸腺瘤,手术时 5例已有明显恶变,故胸腺瘤可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隔肌麻痹,声音嘶哑等.约 1

5、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 1520有胸腺的病变.切除肿瘤后约 2/3 患者papertest http:/ 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胸腺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Legg 分析 51 例胸腺瘤手术疗效,有局部浸润者 5年生存率为 23,无浸润者 5 年生存率达 80.上海胸科医院报告207 例胸腺瘤术后 5 年生存率为 59.7,10 年生存率 43.4.2.胸内甲状腺肿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前者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

6、,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图 3A,B),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这些症状可能在仰卧或头颈转向侧位时加重.胸骨或脊柱受压可出现胸闷,背痛,偶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剧烈咳嗽,咯血,声音嘶哑时,应考虑到恶性甲状腺肿的可能.约有半数病人可在颈部摸到结节样甲状腺肿.X 线检查可见到前上纵隔块影,呈椭圆形或梭形,轮廓清晰,多数偏向纵隔一侧,也向两侧膨出.在平片上如见到钙化的肿瘤,具有诊断的价值.多数病例有气管受压移位和肿瘤阴影随吞咽向上移动的征象.(二)前纵

7、隔肿瘤生长在前纵隔的肿瘤以畸胎样瘤较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 2040 岁之间.组织学上均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1.皮样囊肿是含液体的囊肿,囊内有起源于外胚层的皮肤,毛发,牙齿等.常为单房,也papertest http:/ 386 例畸胎瘤,其中 14.2呈恶变.上海中山医院 10 例畸胎瘤中 2 例为恶性.体积小者,常无症状,多在 X线检查中发现.若瘤体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则可产生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受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则发生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发生气急,患者仰卧时气急加剧.囊肿向支气管溃破,可咳出含毛发,皮脂的胶

8、性液.胶性液吸入肺内,可发生类脂性肺炎和类脂性肉芽肿.囊肿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和周身毒性症状.囊肿若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想到恶变,继发感染或瘤体出血的可能.化脓性囊肿破入胸腔或心包时,可发生脓胸或心包积液.X 线检查囊肿位于前纵隔,心脏和主动脉弓交接处,少数位置较高,接近前上纵隔,也可位于前下纵隔.多向一侧纵隔凸出,少数可向两侧膨出,巨大者可凸入后纵隔,甚至占满一侧胸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囊壁钙化较常见.有时可见特征性的牙齿和碎骨阴影.(三)中纵隔肿瘤极大多数是淋巴系统肿瘤.常见的有何杰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等.多以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也可侵入肺组织形成浸润性病变.本

9、病病程短,症状进展快,常伴有周身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X 线检查示肿大淋巴结位于气管两旁及两侧肺门.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块,密度均匀,可有大分叶,但无钙化.支气管常受压变窄.(四)后纵隔肿瘤几乎皆是神经源性肿瘤.可原发于脊papertest http:/ ,有时也可位于上纵隔,多数有被膜.X 线征象为光滑,圆形的孤立性肿块.巨大的肿块迫使肋间隙增宽或椎间孔增大.有时肿瘤呈哑铃状伸进椎间孔,侵入脊椎管,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神经纤维瘤多见于青壮年,通常无症状.肿瘤较大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肩胛间或后背部疼痛,气急等.(五)支气管囊肿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多半位于气管,支气管旁或

10、支气管隆突附近.支气管囊肿多属先天性,来自气管的迷芽,多见于 10 岁以下儿童.通常无症状,若与支气管或胸膜相通,则形成瘘管.继发感染时则有咳嗽,咯血,脓痰,甚至发生脓胸.X 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无分叶或钙化.若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可见到液平面.【鉴别诊断】下列疾病须与纵隔肿瘤相鉴别:1.中央型肺癌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 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查到肿瘤细胞.2.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症状.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

11、有肺部结核病灶.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点.鉴别困难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3.主动脉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透视可见扩张性搏动.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apertest http:/ 发病原因可因胸腺、淋巴结病变,肿瘤,支气管囊肿,纵隔炎、脓肿或消化道重复畸形等,压迫造成此综合病征。(二)发病机制1.前纵隔病变有胸腺病变、畸胎瘤类、恶性淋巴瘤和腺管性肿瘤等。(1)胸腺病变:婴幼儿期常能见到胸腺肥大或增生。前者无症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常在 1 岁内消失;亦有退化缓慢呈不对称增大,或位于纵隔底部。在 X 线片上胸腺增生与肿瘤不易鉴别。若给服泼

12、尼松 2mg/(kgd),5 天后摄片复查,肿块消失者为良性胸腺增大,停药数周后,可能再度出现。若持久存在,则需做胸腺活检。此法对不满 18 个月龄小儿,可避免一次手术,但不宜用于有呼吸道受压或年龄较大的患儿,因淋巴瘤亦可在胸腺发生,此时即不易鉴别。亦可行纵隔充气造影或断层摄影,对诊断具有一定帮助。(2)恶性淋巴瘤:纵隔为淋巴瘤的好发部位,X 线片所见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呈分叶状,其界限不清,外形较大,并常与无名动脉或腔静脉相联,若进行组织活检时,偶可引起大量出血。过大的淋巴瘤可引起致命的呼吸窘迫。2.中纵隔病变多见于淋papertest http:/ 1/3,是由于胚胎时期支气管发育异常,移位于纵隔而成,有 15mm 薄壁囊腔,常附着于气管或支气管壁上,接近气管分叉部。囊腔与支气管不相通,囊壁与支气管壁结构相同,腔内壁为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一般囊肿为单房性,内有隔膜和黏液样液体。临床上常无症状常于健康检查时发现。如囊肿发生感染,可破入支气管,产生继发感染,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