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1451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破产程序对相关财产关系的约束力王军权 (河南新密市 452370) 摘要: 破产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关系到破产人和债权人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及社会的稳定。有关破产财产的法律制度则是破产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能否最终得到实现。任何债权人都希望通过破产程序最终实现自己享有的债权,因此,如何确定破产程序对破产债务人与破产债权人的约束力将直接关系到破产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与维护法律的公平。关键词: 破产 破产财产 破产程序一、引 言从语源上考证,我国古语所称的“破产”是倾尽家财的意思。作为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上的“破产”则是一个外来词汇,是从西方法律制度中

2、翻译过来的。我国古代法律典籍上没有破产的具体法律制度,乡野间也未见有与西方破产制度类似的习惯。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尊崇“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相关的破产法律制度一直未得到充足的发展。1906 年,修律大臣沈家本先生始起草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大清破产律是破产制度化的一次尝试,但是,由于当时官界、商界等对债权人平等原则不能接受,而导致该法最终被光绪皇帝废止。建国后,为了解决私营债务清偿问题,也曾制定并运用了一些破产的程序。但事实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并不存在破产问题, “破产”一词只是一个符号而已。1979 年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后, “破产”又重被提上日程,并在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

3、产法(试行) ,此法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及法 作者简介:王军权,男,1964 年出生,汉族,党员,三级律师,研究生学历。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博士。现任河南心连心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新密市跨世纪儿童之家董事长、新密市蒙特梭利早教科研中心主任。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破产法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在此背景下,2006 年 8月 27日我国又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自2007年 6月 1日起实行,这标志着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破产程序的启动对

4、相关人员的财产、行为以及司法程序都会发生法律约束力。并且会围绕破产债务人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公法与私法关系、财产关系与身份关系等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相关财产关系具有较为明显的约束力。二 、破产程序对破产债务人财产的约束力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企业的全部财产由法院接管,对企业破产财产的管理是法院组织重整、和解或清算分配程序的基础。所以,破产程序的启动会对债务人的财产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体现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破产企业对财产的管理、处分权利就被限制或剥夺,同时也对破产程序启动前一定时期的债务人的行为具有约束力。1. 对破产企业破产前的行为的约束力破产企业往往在破产前负有很多债务,在破产前

5、总会有特殊债务和特殊抵债的情况发生。为了禁止破产债务人在破产前的逃债行为或个别优惠清偿行为,规范正常的破产程序的进行,我国在立法中规定了破产撤销权制度和破产前无效行为制度,确定了破产债务人在破产前一段时间内的逃债行为或个别清偿行为可以被撤销或无效。根据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权人财产的以下几种行为,管理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放弃自己的债权。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 6个月内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形,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除

6、非个别清偿行为使破产企业财产受益,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该个别清偿行为。破产企业有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或虚构债务以及承认不真实债务行为的,这些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管理人有权追回这些行为涉及的财产,确保债权人对破产财产公平受偿。2. 对破产企业管理、处分财产权利的剥夺。为了确保破产企业财产安全,防止破产债务人对其财产的不合理处分从而影响债务的清偿,剥夺其对财产的管理、处分的权利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破产债务人所有或占有的财产、物品,以及反映破产债务人的财务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的文件资料、债务人印章等,都由破产管理人或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接管,由破产管理人统一行使管理和处分权。破

7、产债务人和财产持有人只能向破产管理人交付财产。破产债务人或财产持有人故意违反规定向个别债权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使其他债权人受到损失的,不免除其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的义务。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后,破产债务人不得再从事有关破产财产的任何行为。对债务人财产的民事执行行为和保全行为都应当中止。各有关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取回权人、抵消抵消权人应当通过破产管理人行使权利,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只能在破产程序中行使权利,破产债务人不得有转让、隐匿、赠与、放弃破产财产或权利的行为。破产程序对破产财产有约束力,破产财产应当依照破产程序进行管理和处分,并依照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对财产进行分配,破产企业应在破产管理人管理下对破

8、产企业财产进行管理、估价、处分和分配,保证债权人对破产企业的财产依照法定的顺序优先和公平受偿,以保证每个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三、破产程序对破产债权人的约束力破产财产的分配是依照法定的顺序,对有关破产财产费用、劳动债权、税收、破产债权的支付或清偿顺序的规定所进行的分配,破产法规定了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公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1. 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 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破产人所欠的税款;3. 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

9、偿需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在司法实践中,破产财产清偿债务的顺序还包括除上述的清偿顺序以外的几种债务清偿顺序,这主要表现在产品对人身伤害的赔偿:破产企业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损害的,消费者对破产企业的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应列入什么顺序,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破产案,在破产财产分配时,除可以优先受偿的债务外,一般债务往往得不到清偿,或者即使清偿也往往是很低的清偿。如果将消费者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列入第三顺序,即破产债权清偿是不公平的,由于我国目前对消费者没有充足的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赔偿等原因,消费者往往陷入生活或主张权利困难的境地。笔者认为,这种人身损害赔偿显然不属于有财产担保债权、法定优先权、破产

10、费用债权、劳动债权、税收及任何一种由法律所规定的破产债权之前可以先受偿的债权。目前法律没有规定该债权应作为破产债权受偿。在一般情况下,该种债权只能将消费者人身损害的债权作为破产债权对待,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也有违法律的公平,人身伤害赔偿与一般债权不同,现在社会及法律对人身损害的保护应优先于对一般财产关系的保护,在人身伤害赔偿与财产损失赔偿冲突的情形下,笔者认为应当优先保护人身伤害受偿,因为这样不但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破产财产分配中的一种精神,无论从人道主义精神或是从现代立法、执法及司法实践中人道关怀的角度出发,人身伤害赔偿在破产财产分配时应优先于财产损失赔偿得到保护。我们破

11、产法也规定了在破产程序开始后,有两种债务应当列入公益债务,随时清偿:1. 破产管理人及相关人员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产生的债务。2. 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及产生的债务。从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来讲,破产法保护的范围超出了产品对人身伤害的赔偿,从时间上来看对消费者造成的人身损害的保护应扩展到破产前后的各阶段,有利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产程序对破产企业给消费者造成的人身损害应当给予优先保护。破产程序对财产的分配、处理、行政部门罚款及有关行政收费、劳动合同解除后清偿费用问题应当属于第三顺序清偿,有关职工集资应结合集资的具体情况在破产财产分配时具体处理。在破产财产处理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我国破产法的规定对破产债

12、权进行处理,破产程序对破产财产关系都具有约束力,只有严格依法清偿,才有利于保护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公平。【参考文献】1 杨元明. 论破产财产 D山东大学, 2006 .2 朱桂林. 破产财产分配顺序的法律问题研究 D安徽大学, 20053 张海征. 试述我国破产财产清偿制度以英国破产制度为视角J. 中国市场, 2008,(01) 4 李凤军, 张继峰.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J. 宜宾学院学报, 2007,(02) 5 余春阳. 浅论我国破产和解制度对债权人的保护 J. 北方经济, 2006,(12)6 关永红,段淳林. 论破产程序中财产管理人的选任及其职责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