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309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X 页 共 X 页-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育才一小杨瑞芳 社会学习理论是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它诞生于行为主义日益陷入困境、认知心理学正迅速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他们提出人的行为不完全由环境决定的,是与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儿童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实现的,是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行为的获得是通过社会学习而产生的。它并不反对对个体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的研究,他们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儿童人格和社会

2、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关于儿童行为的起源: 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之中。儿童的社会行为,如对他人的信任、对自己攻击冲动的抑制、道德行为以及性别化行为等不是性本能发展的产物,而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当儿童接触攻击榜样时,他们的攻击性会增强。 班杜拉认为: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掌握而言,与模仿相比直接学习是一种更基本的途径。在直接学习中,儿童的某种行为所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儿童是否重复这些行为。也就是说,儿童通过观察自己的某一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就会逐渐形成“何种行为在何种场合下是适宜的”假设。这些假设指导着儿童日后的行为或行动。在通常情况下,

3、儿童根据这些假设去作出相应的行为时又会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结果。肯定是一种强化,会激发儿童继续从事这类行为,反之,如果行为的结果是否定的,儿童就会设法抑制这类行为的发生或设法逃避这种否定的结果。 班杜拉认为,模仿在儿童行为的习得中是一种更重要的途径或机制。因为人类社会的一些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而必须依靠模仿。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模仿作为儿童掌握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的机制或途径,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 4 个子过程组成。 模仿学习的第一个子过程是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 第二个过程是保持过程。注意过的榜样事件必须被儿童记住,通过想象或言语表象使观察过的行为在记忆中得以重现。 第三个过程是动作复制过程,儿童在准确重现榜样行-第 X 页 共 X 页-为之前经常要进行一些尝试错误性的行为。 第四个过程是动机过程。这一子过程包括相应刺激的出现,以引发儿童观察过的榜样行为。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化是儿童获得行为的又一重要机制。强化分为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在直接学习中,儿童行为的结果构成了对该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则是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