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1318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文化是民族、国家、组织的基因。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力量。中国的独特性,也在于文化的独特性。要保持国家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必须高度重视承传中国的优秀文化。国家基因 基因本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基因具有先天性、外力不易改变性、恒定性、复制性、同化性等特点,在此,借喻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类似基因的特点。国家基因特指国家相对恒定的人文、自然条件,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人文土壤和自然背景。它包括文化、历史、人口、民族、版图、区位、气候等因素。国家基因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恒久性、决定性的影响。 国家基因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我国相对恒定的国家基因是大国

2、、古国和多民族国。所谓大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多民族国,中国由五十多个民族组成。 国家基因不等同于特色国情、基本国情。特色国情与国家基因之共性,都是所指某一国家所特有的优势和劣势。但是,国家基因是恒久的,根本的,有的基因关系到国家特性,有的基因关系到国家生存发展的模式和民族战略。然而,特色国情涵盖的内容宽泛,包括非恒久性的现状。基本国情则比特色国情、国家基因更宽泛。应该包括基和本,包括恒久的和现状的国情,特色的和非特色的国情,包括同类国家共有的国情。基本国情不一定是特色国情,同类的国家可以存在相同的基本国情,其中生产力水平是所有国家基本国情的第一标志。 国家基因从特色

3、国情、基本国情分离出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界定国家最根本、最恒久的国情;二是表达形象生动。三是思维概念和思维工具。 在现阶段,正确处理国家基因与基本国情、特色国情的关系,就是基于基本国情,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同时,在制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时,必须着眼中国是大国、古国、多民族国的恒定背景和恒定因素,研究如何发展才能可持续, 才能又好又快。着眼“国家基因”选择发展道路,国家的未来才根深蒂固。与国家基因相关的问题 与大国相关的问题。一是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粮食必须确保自给;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农村多,农民穷,农民数量大,中国的城市化必须以县城为基

4、础,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三是中国版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南北东西跨度大,必须优化产业布局,节约运力。四是中国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生活条件艰苦,人口少,区位优势不利,坚持西部集约开发,必须把城市化放在西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西部布局适宜的产业,缩小东西贫富差别。 与古国相关的问题。一是中国是文明古国,必须在世界上弘扬华夏文化,扩大华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使中华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一极;二是中国 以易经和中医为代表的系统论思想、辩证法思想, 是人类最早、最先进的思想,必须利用这一思想优势,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是中国倡导仁、义、礼、智、信和温、谅、恭、俭、让的国民道德风范,建立起易懂易记大众化的社

5、会价值体系;四是中国的官文化崇尚官德,向往圣人,重视官员亲民,在官员队伍建设中,倡导“以德为纲”的官史文化;五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政党,她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优秀的政党文化,必须加以发扬光大。 与多民族国相关的问题。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必须坚持民族自治制度,倡导、鼓励、促进民族间相互择善,进一步融合。 历史的经验证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只有始终植根于国家基因,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承传我国的文化基因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伟大的思想是人类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仍然是今天人类智慧、鲜活的根脉,优秀的中华民族要从保护人类文化、人类智慧

6、的历史责任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高度,加大对国学的研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承传。 创建稷下大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种优秀思想形成的黄金期。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大学,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家学派都在此讲学,汇道、法、儒、名、兵、农、阴阳等百家之学。我们要把这条国脉续起来,在山东淄博创建稷下大学,重点研究诸子百家思想,深入开发和传播我国思想黄金期的黄金思想。 扩大汉语言在世界的传播。语言是认识和传播文明的工具,要强化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世界的地位,促进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结合。 在世界拓展孔子学院办学的范围。在世界主要国家有序地建设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比较妥善的形式是孔子学院

7、。要鼓励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当地开办孔子学院,既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又使文化传播民间化,非政治化,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建设诸子百家文化园,竖人类智慧的东方丰碑。以历史年代为单元,以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实业家、医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典型生活场景和思想典籍为载体,构建出形象的较为系统的历史文化脉络。 把中医摆到国学和国粹的高度,加大研究、应用和推广。中医是呵护人类生命最有普适性的科学,要在全国倡导、鼓励发展中医,还要逐步推动中医走进史广阔的世界。 借鉴古代史治经验,进一步完善以德为纲的干部制度,我国现行的公选、巡视制度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自荐制、职级分离、职事分离等制度是今后加快干部制度民主化、科学化急需改革的重要领域。 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实物化、文物化。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与发展中创立了优秀的政党文化,蕴涵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优秀基因,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链条。要从文化和历史的高度认识和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场景、代表事件,都要实物化、文物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