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0366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高二必修三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必修地理必修 3 3 目目 录录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主备人:周玲娜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备人:李秀海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主备人:邱斌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主备人:王建松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主备人:陶煜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二节 产业转一教学准备模块地理必修三主备人周玲娜第 一 章 第 1 节 第 1、2 课时 模块总第 课时授课班级 课题:地理环境对

2、区域发展的影响 授课教师课标要求及解读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 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 活方式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 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 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 土

3、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 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引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 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关键目标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 创设

4、问题情境。 【推进新课】 一、区域 (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 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 探究活动 1: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思考如下问题: 1.中国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划分 的依据是什么? 2.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3.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特点? 4.是否可以将下列的一些气候区合并为更高一级 的气候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特征: 1.具有面积、形状、边界等区位特征。 2.内部性质相对稳定。 3.具有不同的级别。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活动 2: (小组探究: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地理环 境长江

5、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 置差异位于 30N 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的中部,长江入海 口大致位于4348N,地处 我国东北平原中部气候条 件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丰富,雨 热同期,河湖密布温带季风气候,雨 热同期,但大陆性 稍强,降水量较少, 热量不足土地条 件差异经人们长期改造形 成水稻土,多水田, 人均耕地小,较分为肥沃的黑土,多 旱地,人均耕地面 积大,集中连片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散矿产资 源差异贫乏石油等资源丰富【知识拓展】完成课本第 3 页活动,对比我国南北方 传统民居的差异,进一步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活动

6、 3: (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流域 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自然条件如何?(地势平坦、河湖 众多、沼泽广布、土质黏重、气候优越。)在同样的 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自然条件 对长江中下游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学生探究:)阅读课本 P4-5,一起来填下列表 格。(教师出示下面的空表) 发展时期社会、经济、 科技水平自然因素 的影响农业发展 特点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大 发展时期 到现在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略 【作业布置】略三教学反思三教学反思一教学准备模块地理必修三主备人周玲娜第 三 章 第 2 节 第 1、2 课时 模块总第 课时授课班级

7、课题:课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授课教师课标要求及解读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每种技术的主要功 能和应用领域,从而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 2.培养学生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地理信息素养。过程与方法1.了解 RS 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信心。 2.在合作探究中培

8、养合作精神、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关键目标1.培养学生用地理科学思维去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具体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掌握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98 抗洪或大地震的视频, 引发学生思考:了解灾情的范围和危害程度 是救援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那么大家是否 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详细迅速的了解灾 害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呢?这就可以用上遥感 技术。 【推进新课】

9、 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分别讨论学习遥 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 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区域地理环境研 究中的应用。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补充归纳) 一、遥感技术 (一)概念与工作原理 遥感概念中的关键词是“远距离”,其次 是感知,用一定的装备和技术获得地物的信 息。 (二)典型应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 领域,如大面积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 地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导致的破坏和影响。监 测城市热岛、烟雾扩散、水源污染、绿色植 物覆盖指数、交通量等活动。 二、全球定位系统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一)概念与工作过程 GPS 技术是利用多卫星系统对地面某一固 定点进行

10、地理坐标位置精确测定的技术系统。 GPS 系统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 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二)典型应用 GPS 已经深入国民生产、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例如,出租车、租车服务、物流配送 等行业利用 GPS 技术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 管理,合理分布车辆。利用 GPS 定位技术, 可对火警、救护、警察进行应急调遣,提高 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 事故、交通堵塞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三、地理信息系统 (一)概念与工作过程 GIS 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 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GIS 是指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 或部分地球表层

11、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 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 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二)典型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 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四、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的提出是全球信息化的必然产 物,它的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经过全 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同时,数字地球 的建设与发展将加快全球信息化的步伐,在 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创造出 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巨 大贡献。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 12 页活动,进一步理解遥 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 理环境研究中的

12、应用。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课堂小结】略 【巩固练习】略 【作业布置】略三教学反思三教学反思、教学准备模块选修三主备人李秀海第二 章 第一 节 第 1 _ 课时 模块总第 3 课时授课班级 课题:2.1 防治荒漠化防治荒漠化 授课教师课标要求及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知识与技能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利用课文材

13、料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 的环境观。关键目标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得人为因素教学难点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及措施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一、新课引入: 二、讲授新课: (一)荒漠化的成因 1.概念: 2.成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自然因素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沉积 物多动力条件:风力作用 人为原因:(思考典型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二)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核心内容:预防、扭转、恢复 3.荒漠化的整治模式 (1)有明确的整治目标

14、(2)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3)建立健全和完善治理实施系统 4.主要原则:(1 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2 重视地方参与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 和需求 (三)治理措施和经验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 流域综合治理 2.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拧条和沙拐枣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三、教学反思三、教学反思一、教学准备模块选修三主备人李秀海第二 章 第二 节 第 2 课时 模块总第 4 课时授课班级课题: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授课教师课标要求及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

15、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知识与技能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 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关键目标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的前途教学难点1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雨林的危机 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 2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 中高纬地区? 3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 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 热带雨林的位置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作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 2雨林脆弱性表现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