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500342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恩教育案例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I感恩教育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既是一种道德培养, 同时也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案例分析,供大家分享。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一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一、问题行为表现:博文同学个性鲜明,从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她的举止行为与众不同,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经常发生矛盾,解决问题常常是使用武力。

2、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坐姿永远是懒洋洋地摊在座位上,影响老师讲课。而且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时,也常表现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对她的种种表现,我曾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效果不是很好。 记得一次上课正上到激情澎湃处,咦,那边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来就是她,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昨天刚刚跟她交流过,本想她在表现上会有一个哪怕是短暂的改变,而现在,她竟睡意朦胧!我努力压抑自己的怒火,冷静下来,放下音调,缓和语气,尽可能IIII平等地用心灵去对话。可她竟然仍是吊儿郎当地站在那里,靠着桌子一言不发。回到办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里,内心却如翻江倒海。 还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了冲突,吵起架来,

3、当问起她吵架的原因时,竟然强词夺理。我气愤地问:能解决问题吗? 她竟然理所当然地说:当然。这样同学才会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为原因剖析:通过对博文的观察我也发现她的个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她执拗、任性、自大,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损害了她本应和谐的人际关系,损伤了她与同学间的友谊,使得她在班集体中渐渐失去了朋友。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也发现他的家庭环境很好,父母对他管教很严,但是只重视对他的成绩的管理约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质上比较放任。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他经常与母亲独自在家,母亲对于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他过于乖张的性格。他在母亲的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接受了太多的爱

4、,渐渐的,连他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习惯了索取,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缺乏感恩之心。渐渐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独尊,恃宠而骄的性格。 IIIIII博文虽然知识积累已经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 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内容就是感恩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会努力把 感恩教育 作为教育他的切入点,对他实施全方位的 感恩教育 。让他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

5、之心,使 滴水之恩当报涌泉 的情感在该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他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博文并不是一个特例,他代表着现代孩子们的共性,新时代的孩子们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辅导策略:(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营造班级感恩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爱 首先,为使感恩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公民道德的相关材料,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自身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其次,为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通过板报、宣传栏等,用活泼的版面、立意鲜明的内容,刊出本班、身边的、社会上的有关 感恩 的个案,使学生亲

6、眼目睹 感恩 的形象,体会感恩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向学生积极宣传感恩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感恩的心 、 烛光里的妈妈 、 五星红旗 等感恩歌曲,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朱德等 )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IVIV再次,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 知恩图报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诵读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等经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教育学生从爱父母做起,学会做人。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关于感恩教育的好书,如英雄女孩 、 冠军妈妈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爱的故事等等。读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关于感恩的读后感。 相信在这样充满感恩的浓烈氛围中,一定会让博文感受到爱,也会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爱。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爱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营造以 感恩 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充分接受感恩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和形成感恩思维和习惯。 对于博文让他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计划到策划到执行,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爱。 三、促进家校互动,引导自觉行为,让学生回报爱 感恩习

8、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努VV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 感恩 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要求家长善于将感恩教育与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自制的小贺卡,说声:老师辛苦了! 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

9、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相信在于家长的不断配合之下,肯定能让博文具有一颗感恩之心,越来越懂得爱,能够回报他人爱。感恩教育案例分析二 这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但带班没多久我就发现在班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每天家长背着书包接送学生上下学,给学生大量的零花钱,学生用这些钱买零食、买玩具,而家长稍微有一点没顺学生的意,就会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班小艺身上尤为明显,小艺的爸爸早逝,妈妈一个人靠给别人踩鞋邦挣钱养活他,但他却不能感受妈妈对他无私的爱。记得一天早上,他妈妈送他到大门口买早餐,买了早餐后又要求给他 5元钱,妈妈问他: 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他说: 你别管我

10、,快点给我,不给我就不去上学。 他妈妈一听,马上从兜里掏出 5 元钱给他。我看到这一幕,VIVI感觉到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心想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现象是不对的。 恰好在今年的 11 月 29 日这天是感恩节,虽说感恩节是外国的节日,但是中国也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借着感恩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 感恩 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 感恩节 为契机,开展一次以 感恩 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想终于可以利用此次班队活动,针对班级出现的现象,让学生懂得去感受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并学会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上课前我播放了一段感恩的公益广告,导入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

11、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长大,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没想到孩子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孩子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他们起来,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同一天或者差几天,就是中秋节、国庆节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哪位家长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VIIVII爸爸妈妈他们知道是应该的,我们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接着我循

12、循 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感恩 ,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

13、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 感恩 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VIIIVIII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

14、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 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 ,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 形式对形式 来

15、感恩。久而久之 感恩 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IXIX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与评价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

16、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创设氛围进行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 感恩 ,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