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0340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企业总部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总部聚集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进而对提升整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探讨总部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明确以总部经济思路推进创新型建设的具体思路与对策,有助于城市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以增强城市抵御金融危机等各种风险的能力。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自 2008 年 9 月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其

2、发展先从次贷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而后发展为金融危机并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场金融危机波及广、影响大,对我国经济造成的直接冲击虽没有美国那么严重,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领域,对城市外贸出口、吸引外资及房地产、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金融危机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看,有些城市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而有些城市经济发展则受到的影响相当大。究其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除与城市的经济外向度水平有很大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与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很大关系。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贴牌生产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3、,如东莞、顺德等地区大量中小型从事加工贴牌的生产企业纷纷关闭;而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受到的冲击也较小。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制造工厂”的低端地位,摆脱企业发展受控于跨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局面,是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后金融危机时期,新的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建,我国进入了创新推动发展、谋求更多国际空间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北京、深圳等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4、的重要举措。创新型城市是以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并推动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创新可凭借其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通过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将知识要素转换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创新型城市主要依赖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城市发展,其对所在城市群或更大范围内的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创新型城市是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等的创新体系。从创新氛围看,创新型城市拥有活跃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善的创新环境;从创新主体看,城市本身成为人才、知识、技术、资本和服务

5、等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的聚集点;从创新条件看,拥有齐全、标准、高效的创新设施,城市能够成长出具有高端、高附加值的服务部门。创新型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经济和技术活动的聚集点,是所在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高创新能力、高增长性,其快速、良性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和影响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尽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水平和能力,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效。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市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尚未建立完善的集群创新体系,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有待进一步增

6、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不够健全,城市和区域间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型专业人才支撑不足,等等。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对于提高我国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参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竞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总部经济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效应分析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内涵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第一,总部集群对城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

7、发展,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带动效应、知识外溢效应、学习效应等,加快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总部与制造基地分离能够实现不同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中心城市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促进两个区域的分工合作。总部集群是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形态。某一个特定区域依托其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优势,能够成为企业总部和研发等职能机构的重要聚集地,如美国纽约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总部的聚集地,硅谷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香港、新加坡则是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的聚集地等。总部集群能够在人才交流、信息交流、市场交易等多方面降低相应的成本,其正外部性

8、能够给企业和所在区域带来较强的竞争优势,带动围绕企业总部发展需求的各类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形成区域品牌效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企业总部主要承担管理决策、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财务结算等核心功能,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部集群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发展,对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总部经济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效应:(一) 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信息、服务等创新要素投入,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够带来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的聚集,使企业更方便地获取到更多创新资源的

9、同时,也使城市成为创新要素的主要聚集地,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创新资源和要素。一方面,总部集群发展能够对人才、技术、服务和信息等创新资源产生集聚效应。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摇篮,主要在于其有独特的创新文化和总部经济聚集优势。另一方面,企业总部的创新活动,对专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业提出强烈的需求,能够聚集围绕创新活动需求的各类专业服务资源,推动城市和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据统计,青啤集团总部每年对各类服务业的支出达 1.2 亿元左右;海信集团每年对青岛地区的晶石电子、海联电器、康贝丝光学、海锦包装材料等企业的采购额均超过 3000 万元,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

10、发展。总部经济聚集区内大量创新资源的集聚,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对创新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城市和区域搭建一批创新资源配置更优、联合创新能力更强、具有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的创新平台,最大程度地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二) 知识溢出与学习效应总部集群与知识和技术扩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自增强关系。总部经济聚集区内部,企业总部由于地理空间上的接近和相似的产业文化背景,彼此之间能够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进行频繁的交流,而且科技加强隐性知识的扩散,为企业相互学习和促进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强总部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首先,企

11、业总部的聚集,为员工之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分享创新信息、理念、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专业化知识的传播和扩散,尤其是缄默经验类知识的交流,从而激发新思维、产生新方法、取得新成果。其次,企业总部间一旦形成这种有形或无形的创新网络,就会在不断的联贯中得以强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使区域内企业总部都能够在创新生态环境中获取更多的创新营养。事实也证明,总部经济聚集内企业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要明显快于非总部集群化的企业。(三) 创新环境营造效应总部经济聚集区为市场、资源和管理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总部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总部彼此接近,由于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总部不

12、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一般是由市场需要所引起的,企业通过整合各种创新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并进行生产,最终实现产业化。在总部经济聚集区内,由于各创新主体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等因素,能够形成与积累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些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都以科技创新系统为基础,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借助于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而发展起来。总部集群也同样如此,总部经济聚集区内所聚集的大量企业总部,能够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力地促进总部企业本身乃至其所属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总部经济作为一种

13、新的经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极具活力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所需要的组织基础、产业文化、知识积累和扩散的内在机制,总部集群为城市创新体系构建和创新环境营造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四) 创新成果辐射效应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不但能够通过企业总部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通过总部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辐射效应,向更具成本优势的生产基地辐射,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而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搭建一座创新的桥梁,构建新的创新合作体系,不仅能实现城市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能推动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例如,中关村海淀园聚集了各类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70 余家

14、,其研发服务对象已经覆盖了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对北京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又如,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内外高技术企业 1200 多家,通过聚集发展跨国公司和国有大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实现了由高技术制造向高技术研发的转型升级,开发区对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增强。总部经济通过其创新成果的辐射效应,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搭建创新合作的桥梁,进而有利于提升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三、以总部经济理念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一)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培育总部集群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互动发展做强总部集

15、群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完善健全的城市创新体系能够在总部集群内形成良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因此,要将促进总部集群发展与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首先,强化企业总部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塑造一批知名品牌企业总部,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优势总部企业。以中关村海淀园为例,目前海淀园有世界 500 强企业分支机构 113 家,其中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50 多家,包括微软、IBM、甲骨文等世界知名的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海淀园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日趋活跃。其次,全面整合总部经济聚集区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资源

16、,通过合作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共同承担科技项目等多种形式,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创新发展平台。第三,要大力发展中介、咨询、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加强这些服务机构的协作与服务链打造,构建城市创新的配套服务体系。(二) 积极打造城市特色产业总部经济聚集区,提升特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总部集群发展所需的条件和环境不同,不同产业领域及其对区域的创新效应也不一样。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特色聚集区一端连着市场,一端连着创新要素,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聚集能力。发展总部经济需要依托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总部集群,形成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这也是发挥总部集群创新效应的关键。例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总部集群,纽约曼哈顿的金融、保险、公关服务等企业总部集群,硅谷的高技术企业总部和研发总部集群等。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和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总部集聚的发展格局,如北京金融街的金融业总部聚集区、中关村的高技术产业和研发总部聚集区,上海陆家嘴的金融总部聚集区等;深圳福田区中央商务区吸引管理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