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9646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学校课程---古诗背诵(1-9)(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译文,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结霜了,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作品鉴赏,这首七绝。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

2、不眠人,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2、 凉 州 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

3、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 3)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6)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7)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8)度:越过。,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

4、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n y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4、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

5、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出现,译文,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5、题临安邸 (宋 林升),山 外 青

6、山 楼 外 楼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xn)得 游 人 醉 , 直 把 杭 州 作 汴(bin) 州 。,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官府,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8、直:简直。 9、汴(bi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

7、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慢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

8、,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6、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3.川:平地。 4.子规:杜鹃鸟。 5.如:好像。 6.才:刚刚。 7.了:结束。 8.蚕桑:种桑养蚕。,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

9、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7、渔歌子,西 塞 山 前 白 鹭 ( l )飞 , 桃 花 流 水 鳜 ( gu )鱼肥 。 青 箬(ru)笠(l) ,绿 蓑(su) 衣 ,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

10、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去,水中嬉戏的鳜鱼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赏析,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8、游园不值,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j ch)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游园不值想游园却没

11、有人在。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爱惜。 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j)踩坏他爱惜的青苔, 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赏析,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

12、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诗人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