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85147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一般常识与合理应用,1 药物一般常识 2 抗生素合理应用 3 维生素合理应用 4 常用急救药的合理应用,药物一般常识,一 药物的来源,1 天然药物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等经加工后作为药物者。动物药是将动物整体、内脏或排泄物作为药用者,如全蝎、鱼肝油、尿激酶、蚓激酶。矿物药是直接利用矿物或经过加工后作为药用者,如碘、凡士林等。抗菌素是微生物发酵后提取或经半合成、能杀死微生物的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等。生物制品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或动物毒素、人或动物血液级组织制成的制品,如疫苗、类毒素、抗血清等。 2 化学合成药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药物,如诺氟沙星、SMZ等。,二 药物

2、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双重表现 1 预防/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预防/治病效果的作用。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可分为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补充治疗。对因治疗:目的在于消除原发病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又称治本。如抗生素杀菌对症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又称治标。如解热药降温、镇痛药止痛等。补充(替代)治疗:补充营养物质/内源性活性物质(如激素)的不足。,药物作用的双重性,2 不良反应指与治疗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多数是药物的固有效应,一般可预知,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 副作用:治疗剂量以内出现的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如胃肠痉挛用阿托品,解痉作用是治疗作用

3、,抑制腺体分泌(口干),麻醉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为治疗作用,但尿储留、腹胀为副作用。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药物作用的双重性,2 不良反应指与治疗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多数是药物的固有效应,一般可预知,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疹、发热,重者出现休克、肝/肾损害。 后遗效应:停药以后残存的药物效应。如服用安眠药后次日清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后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病人病情加剧的现象。如长期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后次日血压明显回升。,三

4、 关于药品的常用术语,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放射性药品、生物药品(疫苗、抗体、医用酶、基因工程药物、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POM):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在医师或执药医师或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才能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OTC):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使用的药品。,常用术语,常用术语,成药:按疗效确实、应用广泛的处方,由原料药加工配制成的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剂。在包装标签中应详细注明:批准文号、品名、规格、成分、含量、应用范围、用法、

5、用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禁忌、注意事项等。,药品(生产)批号:表示用同一原料、同一辅料、同一生产日期所得药品的编号。表示方法:国内药品通常以8位数字表示如20071011表示生产日期为2007年10月11日,常用术语,药品有效期:在规定条件下的保存期限。表示方法与生产批号相同。 如20110122表示该药品质量保证期至2011年1月22日止,在此日期后药物不应再用也有标出保质年限,这需要根据批号推算 如某药品批号为20080923保质期3年,则该药品保质期到2011年9月22日止,常用术语,剂型:将原料药加工成为适合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常用药物剂型: 液体剂型:糖浆剂、合剂、丸剂、注射剂、

6、溶液剂、洗剂等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栓剂等 半固体剂:软膏剂、眼膏剂、糊剂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常用术语,四 制剂的外观检查,用肉眼对制剂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包装破损、标签不明、变质沉淀、超过有效期等都不能使用。液体制剂:检查是否有沉淀、霉变、变色、异物、异味等;注射剂包装物完整、标签明确清楚、外观清洁、封口严密等。 固体制剂:形态完好、无松软和色泽均匀。 半固体制剂:应均匀、细腻、有诗意的粘稠度、无霉变、无酸败异味等。,五 常用给药途径与用药的注意事项,常用给药途径,口服 注射 舌下含化 吸入 外敷 直肠给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超

7、声波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用药的注意事项,口服给药通常应用温开水送服,不宜用茶水、豆浆、牛奶、饮料等服药,以免发生药物为反应。有刺激性的液体药,应用吸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缓释片、胶囊剂、肠溶片、糖衣片吞服时不宜嚼碎。舌下给药含片应放于舌下,含片应置于颊粘膜与牙齿之间待其溶化。,用药的注意事项,口服给药催眠药物应在睡前服用助消化药物在饭前或饭时服用驱虫药应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用药的注意事项注射给药,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工作人员准备 药物的抽吸1、自安瓿内吸取药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 程序:备药针头斜面朝下进针抽吸出针排气放妥 要点:针头斜面朝下 -抽净注

8、射器刻度朝上-抽准,注射给药途径,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部位选择,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皮下和肌肉注射时应缓慢注射药物 刺激剂型强的药物应深部肌肉注射 混悬液肌肉注射应摇匀后迅速推入,禁忌注入血管内 静脉注射时应缓慢推注,严密观察病人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1岁以上小儿体重(kg)=十足年龄2+8,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细菌简介,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Bacteria),球状(Coccus),杆状(Rod)

9、,螺旋状(Spirillum),抗菌素作用机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 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 米康唑、酮康唑等,抑制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抑制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类,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抑制RNA合成 利福平类,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抗菌药物的四种效应:,对敏感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 对感染患者的副作用或毒性效应 对感染患者体内非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 对致病菌和正常共生菌群中耐药菌株的筛选效应。,抗菌药物的几个基本概念:,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药物可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

10、度。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药物杀死培养基内99.9%的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常以小时计)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该现象亦称抗生素后效应。,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重视和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真得,严格掌握适应症;(细菌药敏和联合药敏) 熟悉药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等而合理用药(特殊

11、人群)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宜使用的情况:预防性使用、病毒感染、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局部应用 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组织,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时,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且对肾有毒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及氨基糖苷类等。 肝功能减退避免或慎用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等。 新生儿禁用氯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造成灰婴综合征、溶血、核黄疸; 儿童应避免使用

12、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氯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奎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 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磺胺类)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类-青霉素G (penicillin G),又称苄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其侧链为苄基(-CH2-),常用其钾或钠盐。其效价以单位(u)计算:GK:1mg=1595u GNa:1mg=1667u,应用:用于敏感的G+球菌、G球菌、G+杆菌 和螺旋体感染

13、。(首选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感染性疾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败血症)肺炎双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脓胸)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疖、痈、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脑膜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心内膜炎)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气性坏疽)淋球菌感染(淋病)螺旋体感染(梅毒、回归热等首选药),不良反应:毒性低、化疗指数大,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发生率约 0.710% (平均 5%),。,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机制: 由青霉素本身及其降解产物产生不同抗原决定簇引起过敏反应防治: 预防过敏性休克 询问过敏史 皮肤过敏试验,皮试可预报过敏性休克(型过敏

14、反应)。皮试过敏试验阳性率仅为过敏反应者的30%。为提高皮试阳性率,国外主张改用青霉噻唑多赖氨酸作为抗原进行皮试。发生过敏性休克可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或H1受体拮抗剂。,半合成青霉素,1 耐酸青霉素苯氧甲青霉素、PenicillinV:耐酸、可口服、抗菌谱同青霉素G, 但较弱,用于轻/中度感染,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伤寒/副伤寒脑膜炎(氨苄西林)消化道溃疡和胃炎(阿莫西林),3 耐酶青霉素苯唑类青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和乙氧萘青霉素),耐酶,耐酸,可口服。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半合成青霉素,

15、头孢菌素类,【第一代】 头孢氨苄(cehalexin) 头孢拉定(cefradine) 头孢噻啶(cephaloridin) 头孢噻吩(cephalothin) 头孢唑啉(cephazolin),用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第二代】 头孢呋辛(cefuroxime) 头孢孟多(头孢羟唑, cefamandole) 头孢克洛(cefaclor) 头孢替胺(cefatiam) 头孢替胺(cefatiam hexetil),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等。,【第三代】 头孢他定(ceftazidime)

16、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头孢曲松(ceftriakone),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G杆菌、绿脓杆菌所致的对厌氧菌也有效。,【第四代】头孢匹罗(cefpirome) 头孢吡肟(cefepime),主要用于难治性感染,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由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的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由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得的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和人工半合成的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口服难吸收( 给药量1%)。肌注后3090分钟达峰值。,链霉素(Streptomycin),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与抗结核药联用)鼠疫(首选药)、布氏杆菌病与青G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所致心内膜炎、G-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除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及过敏反应外,注射链霉素年可出现口唇、面部、四肢麻木感及头晕等。,庆大霉素gentamicin,抗菌谱广,是治疗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耐药性产生较慢,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 不良反应: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链霉素低,耳蜗损害也较少。肾毒性较链霉素多见。过敏反应较少见。 应用败血症、肺炎、骨髓炎、胆道及烧伤感染各种病原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口服用于治疗肠道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