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65953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宣贯,设备技术部XXX2015年2月11日,河北省地方标准,大纲,1,2,3,4,5,第一部分关于贯彻执行地方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通知,河北省地方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13/T2092-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2015年1月15日起开始实施。,实施时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使用管理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作业人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要求。,自规范实施日起,省局以前关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范不一致的按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要求,1,2,3,第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

2、理规范,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具体规定: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度建设、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节能管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评价与改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内容,3.1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特种设备具体的种类、类别、品种由特种设备目录规定。,内容,3.2 使用单位 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1: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注2:个人或者家庭使用特种

3、设备,且不涉及公共安全的,不属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范围。 注3:出租的特种设备,租赁合同约定由承租人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承租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租赁合同约定双方分别负有安全管理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双方均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租赁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清的,出租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内容,3.2 使用单位 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4:共有产权的特种设备,产权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产权共有人聘请或委托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管理的,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 注

4、5:住宅小区在未向物业管理单位交接前,该住宅建设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 注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实施合同管理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该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使用单位。,内容,5.2.1 一般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2.2锅炉操作人员 5.2.2.1每台在用锅炉当班持证的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应按下列数量配备: 蒸发量小于4t/h(热水锅炉供热量2.8MW)的锅炉,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各不少于1名; 蒸发量小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大于或等于4t/h(热水

5、锅炉供热量2.8MW)的锅炉,燃煤、生物质锅炉司炉工不少于2 名,燃油(气)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名,电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名;水处理操作人员不少于1名; 大于或等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的锅炉,燃煤、生物质锅炉司炉不少于3名,燃油(气)锅炉或电锅炉司炉不少于2名,水处理不少于1名。 5.2.2.2锅炉房内有多台同时运行的锅炉,其持证司炉工应为每台锅炉人数总和的70%以上。有机载热体锅炉每班持证司炉工数量,参照热水锅炉配备。,内容,5.2.1 一般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2.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压力容

6、器每班次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对于连续运行的生产企业应根据其装置来确定。因每个装置复杂程度不同,每个车间(工段)、每班应配备持证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不少于2名。 气瓶充装每套装置每班应配备持证充装人员不少于2名、充装检查人员不少于1名。,内容,5.2.1 一般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2.5电梯操作人员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由持证的电梯司机操作。其他电梯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5.2.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场(厂

7、)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配备不少于每台/班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5.4 安全培训教育,使用单位应确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 本单位没有培训能力的,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安全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新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使用单位应对本单位持有作业证书的人员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内部培训教育档案,并按规定及时组织作业

8、人员参加证件复审。 作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和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行知识更新。 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水平持续提高。,6 制度建设,6.1总体要求使用单位应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管理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6 制

9、度建设,6.2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 6.2.1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任命1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受主要负责人委托,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6 制度建设,6.

10、2.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并覆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参与编制并且适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 参与制定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参与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参与特种设备验收,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变更手续; 编制特种设备日常安全检查、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督促安排落实定期检验和隐患治理; 参与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且组织演练;,6 制度建设,6.2.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

11、,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并覆行以下职责: 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检验检测和作业人员考核,督促施工单位履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义务和申报监督检验; 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有权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6 制度建设,6.2.4 操作人员职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特种设备的技术特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应采取的措施等,并按照规定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主要职责如下: 遵守劳动

12、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听从指挥,保证本岗位设备的安全,不随意拆除安全保护装置,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及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 参加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参加应急救援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6 制度建设,6.2.5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在负责人领导下,

13、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 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做好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6 制度建设,6.2.6特种设备相关使用部门及负责人员岗位职责:具体岗位职责包括: 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

14、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落实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安全管理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

15、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确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6 制度建设,6.3主要安全管理制度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停用、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及调试制度;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与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和实施规定; 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行记录规定; 特种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年度检查和隐患治理规定;

16、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接受安全监察管理制度。,6 制度建设,6.4安全操作规程 6.4.1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维护要求,结合生产及工作环境,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并悬挂于操作场所。 6.4.2安全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应包括: 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人员资质、工作环境、工作场所、个体防护等); 该岗位工作对设备运行前检查、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要求的规定(包括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急处理程序)。6.5管理制度的修订为确保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使用单位应明确评审和修订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3.3登记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具体要求见表1。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可以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采取喷涂、悬挂标示牌等方式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特种设备可见部位。,7.3.4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将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或使用管理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