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课件_8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6439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课件_8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律失常课件_8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律失常课件_8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律失常课件_8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律失常课件_8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课件_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课件_8(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课前提问,1、心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心律失常与前三者关系密切? 2、心脏传导系统包括? 3、正常心律:由窦房结发出的规则的冲动,亦称窦性心律。,概述,4、心律失常当心脏冲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使心脏活动的频率或节律发生紊乱称之心律失常。,概述,一、心律失常分类:,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依ECG。 1、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律不齐。异位心律: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脏冲动,期间收缩/早搏(房性、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扑动和颤动(心房、心室) 冲动传导

2、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预激综合征,概述,(一)窦性心律特点: 1、窦性P波:在、avF、V4-V6导联中直立,在avR中倒置。 2、P波规则出现:R-R或P-P间距在0.6-1.0s,故HR60-100次/分。 3、P-R间期0.12s 4、节律基本规整: P-P间距或R-R间距之差100次/分(多在140次/分以下)。 常见于:(1)正常人:交感神经(+)、运动、情绪激动。(2)病理:发热、贫血、心衰、甲亢。(3)用药:使用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等。 临床特征:属于良性节律,可无症状或主诉心悸,长期发作可致心输出量降低。 治疗:除去潜在病因,偶给镇静剂。,常见心律失

3、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2、窦缓:成人HR0.12s。(2)临床特点:吸气时HR快,呼气时HR慢,屏气、活动后,窦律不齐多不见。,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4、病窦综合征描述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许多临床疾病,包括单纯心动过缓、窦缓与窦速交替出现,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最常见的是过速过缓心搏症候群,其特征:一个窦缓之后间歇发作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 治疗:阿司匹林40mg 。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

4、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三)期前收缩(早搏),指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冲动,引起一次或多次提早出现的心脏搏动,称期前收缩,形成间歇脉。 偶发性早搏:偶尔发生早搏。 频发性早搏:5次/分钟 二联律:1:1 三联律:2:1或1:2 RonT现象:早搏落在前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上,又称早发性早搏。,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1、房性早搏: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脏任何部位,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均可出现房早,并常是房颤、房扑的先兆。 ECG特点:P波,提前出现异位P波,形态各异,有RonT现象。P-P间期0.12s。QRS波群可正常,也可出现宽大

5、畸形。代偿间歇不完全。P1 P2 P3 P3 P4 P5 P6 P6,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治疗:无需治疗,但症状明显或触发阵发性室上速时就处理。药物:镇静剂心得安(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吸烟、饮酒、喝咖啡可诱发房早,应戒除之。,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2、房室交界性早搏: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作前向或逆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与逆行P波。 ECG特点:(1)提前发生QRS波群与窦性同。(2)逆P波,、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3)P-R间期0.12s。 2、提早出现的QR

6、S波群前无相关P波。 3、S-T段,T波方向与QRS波方向相反。 4、代偿间歇完全。 常见室早类型: 二联律、三联律。 室性心动过速,连续三个或更多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形态各不相同。,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治疗 (1)若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不含增加病人心脏死亡的危险性,若无明显症状,不必用药物治疗,若症状明显,主要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病人焦虑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吸烟、咖啡、应激源。药物:选用阻滞剂、美西律。 (2)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梗发病前24小时,发生室早是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尤其是频发性室早,多源性室早,Ro

7、nT现象,故急性心梗病人应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3)慢性心脏病变:心梗后/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有较高的心脏猝死率,常用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4)洋地黄中毒引起室早:停用洋地黄及排钾利尿剂、补K+、用苯妥英钠纠正。 临床症状病人可感到心悸,当室早频繁发作呈二联律时,可致心输出量降低,出现头晕、乏力、室早持续时间长,可引起心绞痛和低血压晕厥、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四)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突发突止)快速而规则的异

8、位心律。 临床上分: 1、 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2、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VT)。,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病例分析,1、男性,25岁,突感心悸、胸闷,听诊心率180次/min,律齐,第一心音强度一致,血压正常,意识清楚,应考虑最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2、某女,32岁,入院诊断为风心病心力衰竭,遵医嘱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及氯化钾等药物后,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心电图呈室性早搏呈二联律,首先考虑:洋地黄中毒,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1、室上性阵速(PSVT),病因

9、青年人及儿童常发作暂时性PSVT,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及持续时间长短,且与原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包括心悸、焦虑不安、晕厥、心绞痛。,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ECG特点: (1)HR: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 (2)P波:房性阵速P波与前面T波重叠。交界性阵速P波为逆行P波。 (3)QRS波群:一般正常,也可不正常(存在室内差异性传导时) (4)ST-T改变。,室上速,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治疗原则: 首选:射频消融(RFCA

10、),根治率98.9%。 (1)刺激迷走N。按摩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每侧5-15s,勿双侧同时按压。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运动。诱导恶心或用力咳嗽或将面部浸没于冷水中或压迫眼球 (2)药物:刺激迷走神经无效后,可用药物腺苷心功能不全者:用西地兰0.4mg/次。 (3)同步直流电复律: 100Watt/s,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2、室性心动过速(VT),简称室速,病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多见,最常见为冠心病。其次肥厚性心肌病,棉籽油中毒(低K+血症)。 临床表现: 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30S,需药物或电复律。

11、症状明显,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听诊:HR 150-220次/分。,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ECG特点: .3个或3个以上室早连续出现HR150-220 次/分,节律略不规则。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期0.12S。 .P波常埋于心室波群(QRS)中不易辩认。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治疗:首选利多卡因,次选乙胺碘呋酮主要是治疗基础病,防止猝死、低血压伴室速者首选电复律。

12、 防复发:自律性心脏除颤转复器(ICD),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五)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由于心房内异位起搏点发生350600次/分不规则冲动使心房内各部分心肌纤维极不规则颤动,失去有效的整体收缩;心房冲动仅一部分下传到心室,且不规则。 病因:阵发性房颤:多见于正常人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后,急性酒精中毒病人。持续性房颤:多发器质性心脏病病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其次甲亢、冠心病、高心病。,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房扑,临床表现:症状轻重受心室率的影响

13、,当心室率150次/分时,病人可发生心绞痛,充血性心衰,而心室率慢时,病人无自觉症状。心率快慢不一心脏听诊 心音强弱不一心律绝对不规整心率HR脉率P 触诊:绌脉(pulse deficit),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ECG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分的颤动波(f波)。 (2)QRS波群形态正常,P-P间隔完全不规则。,房颤,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病和诱发因素的前提下 1、急性房颤:首选同步电除颤复律;药物除颤:洋地黄类(心衰尤佳)。 2、慢性房颤:尤

14、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多见,电、药物除颤前,长期抗凝治疗,肠溶阿司匹林 100-200mg/d。,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六)室颤:,正常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频率、不规则的室颤波,HR200-500次/分,多在临终前出现。,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七)缓慢心律失常:,逸搏与逸搏心律:指在规律的心律中延迟出现的单个或连续的心搏。频率多60次/分,律齐。1-2个/分出现为逸搏连续3个/3个以上的逸搏为逸搏心律。本质:窦房结自律性低下或传导阻滞时,异位起搏点被动激起心律,可代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