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63424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 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人民医院 康复科主任 钱宝延 Tel: 037165580355 13838580303 E-mail: qby_,Mckenzie腰痛治疗技术,Mckenzie腰痛治疗技术,Mckenzie诊疗技术形成简史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一.ckenzie诊疗技术形成简史,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起源于1956年 一个偶然病例: Simth先生因右侧腰痛和右下肢痛就诊 Robin Mckenzie先生治疗3周后却无明显好转。,1. 向心化现象的发现,Mckenzie发现应用反复运动和保持体位的方法可预测患者对各种运动和体位的反应,并发现了下

2、腰痛患者恢复过程中独特的疼痛向心化现象 (即患者下肢等远端和外周部位的疼痛消失,疼痛症状趋于近端或中心的现象)。故向心化现象存在与否成了此项技术的基础。 产生向心化现象往往预示治疗方法是有效的 。,2 . 三种综合征的分类,15年的研究,McKenzie 将下腰痛、颈痛明确地划分为: 姿势综合征 功能不良综合征 间盘移位综合征 提出了通过自我治疗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独立、不依赖他人治疗和预防复发的观点。,3 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3.1 腰痛的流行病学观点 腰痛对80的成年人有影响,是45岁以下人群中最常见的限制活动的原因 腰痛似与工作姿势有密切的关联 腰痛对工业社会带来的损失是

3、巨大的。且腰痛的发病率愈来愈高。 对于腰痛的原因仍有许多不清楚之处。,3 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3.2 腰痛的自然转归 大约有44的腰痛患者不需治疗在1周内好转, 1个月内好转的百分率为86% . 2个月内好转的百分率为92。 Mckenzie认为,虽然腰痛可以是自限性的,但是患者仍存在90的复发性。 复发的患者中有35可发展为坐骨神经痛。 复发和慢性腰痛之间有区别。,3 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3.3 腰痛的易患因素为不良坐姿: 脊柱后凸(弓背)坐姿可使腰椎处于屈曲位,并使腰椎后方韧带终点过度牵伸。 屈曲的频度:有统计表明,腰椎屈曲的频度可高达30005000次

4、/天。 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导致腰椎伸展活动范围受限。,3 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3.4 Mckenzie对致痛因素的观点 伤害感受器 化学性疼痛 机械性疼痛 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区别:前者疼痛症状持续,而机械性疼痛在某一动作或体位可使疼痛消失。,3 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3.5 Mckenzie对下腰痛病理学的观点 髓核位置变化(即移动)与椎间盘病变的关系密切. 脊柱屈曲髓核向后移动,脊柱伸展髓核向前移动. Mckenzie临床观察到,屈曲位是造成椎间盘病变最常见的原因。反复的屈曲易引起髓核向后移动,导致纤维环内层裂隙、椎间盘膨出、

5、纤维环撕裂等一系列病理改变。,3.5 Mckenzie对下腰痛病理学的观点 纤维环放射状或环状裂隙形成: 纤维环内层裂隙: 椎间盘的病理髓核突出: 椎间盘损伤后脊柱的病理特征:小关节承重并退化 椎间盘突出的进展过程由椎间盘膨出进展为椎间盘突出的过程中,疼痛的症状加重和/或外周化。,3 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4 Mckenzie对三类综合症的观点,4.1 姿势综合征定义 患者的疼痛仅因正常组织过久地在运动范围终点受牵拉造成脊柱软组织力学变形所致。 疼痛特点 1. 临床表现 多见于年龄在30 岁以下、长期坐位工作、缺 乏锻炼者。 2.疼痛部位局限,一般位于腰椎中线附近。 3.患者往

6、往同时存在脊柱其他部位疼痛,如颈椎、胸椎。 4.运动不产生姿势性疼痛。 5.腰椎运动功能正常,无运动缺失现象。 6.姿势性疼痛由于是过度牵伸正常组织而引起,,4.2 功能不良综合征(dysfunction syndrome)定义 患者的疼痛是由于脊柱受累节段及其邻近软组织结构挛缩: 产生局部力学变形所致,在达到活动范围终点时出现疼痛。疼痛特点 (1)若无外伤史:多见于30 岁以上、长期处于不良姿势、缺乏运动者 (2)疼痛的产生为渐进性的,部位多局限于脊柱中线附近。,4 Mckenzie对三类综合症的观点,4.2 功能不良综合征(dysfunction syndrome) (3)功能不良综合征运

7、动功能缺失原因A 生活中腰椎长期处于不良的姿势。B 创伤修复过程中纤维胶原瘢痕组织的挛缩。 (4)疼痛是来自脊柱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包括相应节段出现适应性缩短的韧带、椎间盘、椎间小关节、脊柱两侧浅层或深层肌肉及其附着点。,4 Mckenzie对三类综合症的观点,4 Mckenzie对三类综合症的观点,4.3 间盘移位综合征(derangement syndrome) 定义 患者的疼痛是因椎间隙内在解剖学紊乱或移位刺激外部伤害感受器所造成。疼痛特点 常见于20-55 岁、长期存在不良坐姿者。 疼痛范围可发生变化:可以跨越中线,如从腰右侧发展至腰左侧。若疼痛的位置发生变化或产生下肢放射痛,则要怀疑

8、椎间盘病变。 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4 Mckenzie对三类综合症的观点,4.3 间盘移位综合征(derangement syndrome) 疼痛特点 严重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缺失,并可见脊柱后凸变形和侧弯变形。 50岁的患者,间盘移位综合征可能是胶状髓核C 纤维环过度移位引起。 50 岁的患者,间盘移位综合征可能是退变的纤维环和纤维化的髓核移位共同引起。 胶状髓核C 纤维环的移位可影响邻近椎体在正常的位置,,4 Mckenzie对三类综合症的观点,4.3 间盘移位综合征的分型和分类 分型:间盘移位综合征可分为间盘后方移位综合征和间盘前方移位综合征两型。 分类:间盘后方移位综合征分为6

9、类,间盘前方移位综合征则为7类。 间盘移位综合征 (5) 间盘移位综合征 (2) 间盘移位综合征 (6) 间盘移位综合征 (3) 间盘移位综合征 (7)间盘移位综合征 (4) 间盘移位综合征,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Mckenzie力学诊断的主要方法: 病史 检查 运动缺失的估价 患者对运动试验的反应,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1 病史 (1)疼痛的部位: (2)发病时的症状部位: (3)疼痛持续时间: (4)疼痛的诱因:有否意事故、异常活动。 (5)疼痛是否持续性: (6)改善或恶化: (7)既往史和以往的治疗:,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1 病史

10、 (8)X 线、CT 、MRI等其它影像学检查。 (9 )身体健康状况: (10)近期手术史: (11)服用药物的情况: (12)意外事故: (13)尿便情况:大小便是否有失禁等改变, 以明确是否有S3-4 受压的迹象。S3-4受压是力学疗法的禁忌证。,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2 检查 2.1 坐位姿势习惯:坐姿评价分为好、一般和差3级。 2.2 站立位姿势习惯:分为好、一般和差3级。 (1)脊柱前凸变形:站立位检查患者是否有脊柱前 凸或脊柱后凸变形。 (2)侧方滑动变形:站立位检查有无侧方滑动。侧方滑动是指患者的腰水平存在侧向移动,身体向一侧倾。多在L4-5水平发生。,二 M

11、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2 检查 同侧滑动与对侧滑动比较: 前者坐骨神经痛和神经受损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后者;同侧滑动的患者对力学治疗不敏感;治疗时间是对侧滑动患者的3倍。 2.3 双下肢长度差异:从髂棘水平检查双下肢的长度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下肢不等长。,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3 运动功能丧失 主要检查站立位时腰椎的活动程度。可将腰椎活动范围(包括腰椎曲度的方向)主观地评价为明显受限、中度受限、轻度受限和正常4级。 4 运动试验 目的为检查腰椎运动对患者症状的影响,确定力学诊断。应明确患者在改变检查体位前的症状。,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4 运动试验 4

12、.1 运动试验的评定指标: (1)症状加重 (2)症状减轻 (7)好转 (3)症状产生 (8)维持原状 (4)症状消失 (9)未好转 (5) 恶化 (10)运动中疼痛 (6)未恶化 (11)运动终点疼痛,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4 运动试验 4.2 运动试验内容 如下顺序依次进行: 1)站立位屈曲(FIS):患者分足站立,间距30cm;弯腰,双手向下尽可能达最大范围(疼痛允许范围)。记录效果。 2) 站立位重复屈曲(RFIS):同“A”,重复10 次,记录重复屈曲后产生的效果。 3) 站立位伸展(EIS):患者分足站立,间距30cm,双手叉腰,腰椎尽量向后伸展至最大范围。记录效

13、果。 4) 站立位重复伸展(REIS):同“C”,重复10次,记录重复伸展后产生的效果。,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4 运动试验 5) 站立位侧方滑动(SGIS):面对患者站立,检查者一手放于患者肩部,另一手放于患者对侧髂嵴,检查者双手向中线施加力量,导致患者上半身相对于下半身产生一运动,然后再反方向活动1次。记录效果。 6) 站立位重复侧方滑动(RSGIS):同“E”,重复10 次,记录效果。 7) 卧位屈曲(FIL):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足平踏于床面。令患者双膝尽可能屈曲及胸,双手抱膝施加一稳定的压力,以产生最大的腰椎屈曲。记录效果。,二 Mckenzie对下腰痛的力学诊

14、断,4 运动试验 8)卧位重复屈曲(RFIL):同“H”,重复10 次。记录效果。 9) 卧位伸展(EIL):患者俯卧位,双手位于肩正下方,用力推起,双上肢伸直以撑起上半身,而下半身仍保持贴于床面。记录效果。 10) 卧位反复伸展(REIL):同“J”重复10 次,记录效果。,Mckenzie 腰椎评测表,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1 麦肯基对下腰痛总的治疗原则 McKenzie认为通过手法和松动术获得的运动范围增加也可以通过某一种形式的练习获得。 McKenzie选择两种治疗力量进行力学治疗: a 治疗师产生的力量:按摩、手法、和徒手持续或间歇 牵引。b 患者产生的力量可以是静

15、态的。也可是动态的。,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1 McKenzie对下腰痛总的治疗原则 应用力量的渐进程序:,患者产生的静态力量,患者产生的动态力量,治疗师产生的力量,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McKenzie对下腰痛基本方法 程序为俯卧位: 程序为俯卧伸展位: 程序为卧位伸展:,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McKenzie对下腰痛基本方法()程序位皮带固定的卧位伸展: ()程序为持续伸展: ()程序为站立位伸展: ()程序为伸展松动术:,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McKenzie对下腰痛基本方法(8)程序8为伸展手法:(9)程序9为伸展位旋转松动术: (10)程序10为伸展位旋转手法: (11)程序11为屈曲位旋转松动术:,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McKenzie对下腰痛基本方法 (12)程序为屈曲位旋转手法: (13)程序为卧位屈曲: (14)程序为坐位屈曲: (15)程序为站立位屈曲:。,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McKenzie对下腰痛基本方法 (16) 程序16为跨步站立位屈曲: (17) 程序17为侧方滑动的矫正: (18) 程序18为侧方滑动的自我矫正:,三 McKenzie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