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中国小说欣赏》《罗汉大爷》课件(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中国小说欣赏》《罗汉大爷》课件(人教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高粱 罗汉大爷,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及红高粱的相关知识。 2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走进作者,莫言(1955年2月17日 ),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主要成就:20世纪中文小说100 强 大家文学奖 鼎钧双年文
2、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代表作品:红高粱丰乳肥臀 处女作:春夜雨霏霏,三、概述小说故事内容 整个故事是这样的:“我奶奶”十九岁那年,曾外祖父把她嫁给了十八里坡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换回一头骡子。迎亲路上,把轿头余占鳌领着轿夫们起哄颠轿。行至青杀口,高粱地里杀出劫道人,余占鳌送他上了西天,我奶奶遂对他有了好感。 三天后奶奶回门,又遇蒙面人,原来是救她一命的余占鳌。两人激情迸发,在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作天地之合。从此他就成了我爷爷。几天后奶奶回来,李大头被人杀了,奶奶留住众伙计,开始主持酒厂。我爷爷酒醉后被扔进空酒缸,恰好这时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我爷爷酒后找秃三炮算账,居然逼得三炮求饶。我
3、爷爷回来后,朝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十八里红。 九年后,日本鬼子逼乡亲们砍倒高粱修公路,又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当晚我奶奶搬出十八里红,伙计们喝完酒,准备打鬼子报仇。第二天黄昏我奶奶给我爷爷他们送饭,倒在鬼子的机枪下。我爷爷他们疯一样冲向日本军车,一声巨响,伙计们全死了。九岁的我爹,找到了已经痴呆的爷爷,站在我奶奶的尸体旁。夕阳如血,高粱如血,我爹唱起来:“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殿”,四、节选部分前后的情节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非常自由的时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节选部分是小说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
4、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武装(国民党系统)的冷支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五、节选部分赏析 选文描写的是罗汉大爷,虽然不是作为主人公的“奶奶”“爷爷”,但是作者对罗汉大爷的刻画,仍然是一丝不苟,很下功夫的。作者开篇即说“刘罗汉大爷是我们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物”,而且扯出一段与“奶奶”暧昧不清的风流韵事,看似有些“无聊”的“闲笔”,其实是有伏笔的。随后作者写到县志,写到“农民刘罗
5、汉”的“英雄事迹”: 农民刘罗汉,乘夜潜入,用铁锹铲伤骡蹄马腿无数,被捉获。翌日,日军在拴马桩上将刘罗汉剥皮零割示众。刘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至死方休。 而在文本中,刘罗汉几乎没有反抗,被拉到工地干活;面对恶劣残酷的现实,他也忍气吞声;拉走黑骡,因为那是主人的财产(如果他真和女主人有染,足见他对女主人的感情)。由此可见,刘罗汉只是一般的饮食男女(和奶奶的一段韵事可佐证)。他铲黑骡的腿,也并不是“乘夜潜入”,有意抗敌,更没有“铲伤骡蹄马腿无数”(“无数”也有些夸张)。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哪个叙述是“事实”呢?作者虚构了两种“事实”让读者评判,为了什么目的呢?当然作者是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
6、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自学指导语,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3.罗汉大爷逃生后,为什么又回去拉骡子?为什么最后又铲倒骡子?,自学检测 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我”是一个隔了大半个世纪的事后叙述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断裂又共时的生命感受。 “我”又是一个小说的穿插着,便于叙事、抒情。 “我”穿插文中,
7、能够频繁和富有跳跃性地进行时间切换,使时间、空间交叉在一起,产生一种美妙而陌生的诱惑力。,、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 罗汉大爷是个普通的农民。他为东家做事,眼界小得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当日本人要牵走东家的骡子时,罗汉大爷表现得低三下四、卑贱低劣,毫无男子汉的刚猛之气。小说里写道:“罗汉大爷一次一次地扑向那个解缰绳的小个子伪军,但一次一次地都被那个大个子伪军用枪筒子戳退。初夏天气,罗汉大爷只穿一件单衫,袒露的胸膛上布满被枪口戳出的紫红圆圈。”罗汉大爷太过软弱,在日伪的枪口下,他敢怒而不敢言,被人骂做“老混蛋”也“一气不吭”;当日本人要他牵骡子走时,他也只能选择屈从。在工地干活这一段,作者进
8、一步对罗汉大爷的窝囊、猥琐做了细致刻画。他挨了别人的鞭子也不敢吱声,受了各种气后甚至还“泪眼模糊”。这哪里有一点英雄的样子?莫言这样缓慢的叙述节奏难免让性急的读者感到憋闷,但正是因为有着残酷环境的充分烘托、铺垫,我们才能相信这样的描写是真实而又刻薄的生活存在。罗汉大爷的弱点因为有环境阴冷的基调而变得可信,也与后文罗汉大爷的反抗形成充分的对照。,2.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 罗汉大爷的性格在短短的几千字中是有所变化的。莫言让我们相信,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罗汉大爷在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依然是个平凡的农民。他只顾着念叨自己的小本本,要
9、为东家卖命。在监工的皮鞭下,他忍气吞声,对拿着抽人藤条的监工心存恐惧。“罗汉大爷一见这笑脸,脑子立刻就糊涂了。”这种恐惧病症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是一个机体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正常的条件反射。但这种恐惧伴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消失殆尽,罗汉大爷在逃跑的中年人的激励下,鼓足勇气逃脱了牢笼。当他为那两头忘恩负义的骡子而激荡起复仇的火焰时,他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提炼和升华。“你怕了吗?畜生!你的威风呢?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罗汉大爷骂的是骡子,但我们从他的语言里明显地能够品悟出另一重人事的含义。因为有了语意双关,我们对作品内容的品读就变得深刻而丰富了。罗汉
10、大爷的倔强在他对骡子处以惩戒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血性男儿的秉性得到了充足的刻画。当然,我们从这个情节的暗示里,已经看到了罗汉大爷作为平民英雄刚直勇猛的一面,这是一次人格在危难中的精神洗礼。罗汉大爷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从而完成了自身由懦弱到奋争的真正成长。,、多重对比,打造真实人性。 小说为了表现罗汉大爷的真实生存和成长状态,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比如罗汉大爷先前的退缩忍让和后来的刚强勇猛,中年人的果敢机智、奶奶的聪明机警、伪军的凶狠残忍和监工的蛮横无理等等,都可以作为罗汉大爷的成长背景来看待。尤其是这样的多重对比,使罗汉大爷形象的真实性得到深刻的确认,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逐层递进式的发展。“那边狗叫人喧,天亮了,从东边的高粱地里,露出了一弧血红的朝阳,阳光正正地照着罗汉大爷半张着的黑洞洞的嘴。”结尾一段描写,成为罗汉大爷完成人格成长与塑造的结论性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