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5460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感觉,一、感觉概述 二、视觉 三、听觉 四、其他感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一、感觉概述 二、视觉 三、听觉 四、其他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嗅觉 2味觉 3触觉 4动觉 5内脏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而引起各种心理活动,例:面前的一只苹果,鼻-闻-香味;眼

2、-看-外观;手-触摸-表皮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刺激,个体可以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饥饿、恶心、饱胀 思考:记忆中再现的事物的映象、幻觉中各种体验是感觉吗?,感觉的含义,理解概念时注意两个方面: 强调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个别属性,近刺激和远刺激 20世纪初,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等。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感觉的特点,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

3、接的事物。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1)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意识独立存在(2)在特定个体上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受其个性、经验、知识及身体状况等主体因素的影响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体验),感觉的种类,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收集信息(辅助组织,如耳廓等) 转换(感受器,receptor,耳朵只听声音,眼睛只收集声音) 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加工信息,感觉变成知觉),感觉的编码,外界输入的 物理能量 和化学能量,感官的 换能作用,神经系统 能够接受的 神经能或 神经冲动

4、,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斯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缪勒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他认为,感觉的性质不决定于外界物体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能量不同,引起的感觉也就不同。 他还认为我们直接感觉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客观事物是不可知的。,感觉的编码,缪勒的观点过分夸大了感觉对感觉器官的依赖性,把感觉同客观存在相分离,故而从科学事实中导出不正确的结论。不过,他的工作也有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他在对感觉的说明中引入了:“能量”的概念,结束了用“动物精气”、“活力”、“神秘力”等神秘概念解释感觉的历史。 他首次提出了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的依

5、赖关系的概念,促进了后来对感觉的外周神经机制的研究。,现代感觉编码的理论 感觉编码发生在神经系统不同的水平上。近年来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种叫特异化理论;一种叫模式理论。 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例如,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 “甜“。,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 它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红光不仅引起某种神经元的激活,而且引起相应的一组神经元的激活。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整组神经元的激

6、活模式才产生了红色的感觉。,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感觉,视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痛觉神经元,嗅觉神经元,味觉神经元,肤觉神经元,视 觉,听 觉,痛 觉,嗅 觉,味 觉,肤 觉,感觉的编码,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编码,1.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感觉的意义,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sensor

7、y deprivation)实验,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一切较高级和较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基础上进行的。,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8、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韦伯定律,韦伯定律(Webers law):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常数。)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定律: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物的比值。,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相差很大。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韦

9、伯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世界冠军破记录,举重加一斤则不行。,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注意: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费希纳的对数定律,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它也可用于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费希纳指出,由于jnd(最小可觉差)是对刺激量的一个最小变化的觉察量,那么就可以用它作为测量知觉经验变化的单位。当剌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jnd所需要的变化量越大,也可以解释为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说明在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这一规律称为费希纳定律(Fechner

10、s law)。,图中A与B的差异在剌激差异量上与BC之间不等,但引起的心理经验相等,都是两个最小可察觉差异。用数学的说法是:当知觉经验以算术级数(1-2-3)增长时,刺激能量以几何级数(1-4-9)增长,知觉经验与剌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对数关系。,有关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关系的理论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PK logI 其中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此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

11、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换句话说,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这种关系可用数学式表示为:,Stevens, Stanley Smith 斯蒂文斯(1906-1973), 美国心理物理学家,以研究声音强度的感觉性而闻名。他提出了新的感觉等级评定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感官的感觉强度;还提出了心理物理的幂函数定律,弥补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不足。194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P=K In 公式中的P指感觉的大;I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这就是斯蒂文斯乘方定律。 史

12、蒂文斯冪定律具体地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的两类形式:一是当冪指数n小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的的增长,这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似。 二是当冪指数n大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会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反,但却具有实际的心理意义。即人对有害刺激感觉敏感性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并适应生存的作用。,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暗”、“痛”) 2、感觉后象 (正、负、闪光融合) 3、感觉对比 (同时、继时;马赫带现象、视觉掩蔽) 4、联觉 5、感觉补偿(sensory compensation):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相同的刺激持

13、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适应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 各种感觉的适应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触觉最快、视觉次之、听觉和冷觉较难、痛觉最难。,感觉适应,感觉适应,1、视觉后象: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象。,感 觉 后 象,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 你将看到灯泡发光了!,彩色后像,视觉后象有两种:正后象 和负后象。 (1)正后象:

14、后象和刺激的品质相同。 (2)负后象:后象和刺激的品质相反。 彩色也有后象,大多数是负后象。如: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之后,再看一张灰白纸,在这张灰白纸上就可以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彩色的负后象是原来注视色的补色。,闪光融合:,断续的刺激按一定的频率闪动,可产生连续的感觉,这就是闪光融合。,感觉的对比 是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颜色对比,明暗对比,马赫带现象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15、。,马赫带,水墨画引起的马赫带现象,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 如:甜蜜的笑,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的以手代目,感受性通过练习可以得到提高,张秉贵: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张秉贵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他还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每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

16、一分钟。他还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又自学了语言学。,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视觉刺激,世界中充满了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光波,即380780毫微米的光波,这就是视觉的适宜刺激。宇宙中能够产生光线的物体叫光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线混合而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可产生由红到紫的各色光谱。经过色散后不能再继续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光线主要是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为380 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光波,也叫可见光。可见光谱具有三维特点:波长、强度、纯度,这些特点引起我们对应的视觉经验色调、明度、饱和度。,视敏度 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