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4954526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 第24讲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2)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第一节 概 述,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3,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

2、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4,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5,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

3、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6,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7,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

4、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8,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 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9,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2分道转弯式:,特点:交叉口转弯车

5、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10,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3扩宽路口式:,11,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3扩宽路口式:,12,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

6、道的平面交叉。,3扩宽路口式:,13,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4环形交叉:,14,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适用:多条道路相交或转弯交通量较大,且地形较平坦的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

7、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4环形交叉:,15,1. 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 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 (2) 转弯交通:应根据相交公路的设计速度、交通量、交通 类型和交通管理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交叉范围车辆变速的加、减速度见书P213页表8-2。 2. 设计车辆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作为设计车辆。平面交叉转弯曲线的线形和路幅宽度应

8、以设计车辆转弯时的行 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的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四、交叉口的设计依据,16,3、规划交通量在平面交叉设计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相交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 作为交叉口规划交通量,并根据实测的转弯车辆比率决定各路口 的左转、右转和直行交通。4、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口设计,必须使其设计服务水平下的通行能力满足交 叉口的规划交通量的要求,而且不同的交通管制方式,交叉口的 通行能力不一样。,17,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1

9、8,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19,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1)环形交通(图a),(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20,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1)环形交通(图a)(2)街坊

10、绕行(图b)(3)远引绕行,(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21,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三)组织渠化交通,22,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三)组织渠化交通,23,(四)调整交通组织,

11、(五)实行信号管制,24,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一)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25,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一)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26,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一)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

12、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2.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3.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27,第三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转弯设计,一、交叉口的视距(一)视距三角形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28,一、交叉口的

13、视距(一)视距三角形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转弯设计,29,(二)识别距离,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对无任何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可采用各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 。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对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在车辆正常行驶条件下,识别距离力使驾驶员能看清交通信号和显示内容,能有足够时间制动减速直至停车,但这种制动停车并非急刹车。,30,3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对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一般为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主次关系明确,而且对标志的识别要比对信号容易,因此,可采用式(8-10)及识别时间为2s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