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4953556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报告与管理,培训说明,培训目的: 了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及现场处置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职责和任务 了解食品安全有关要求 培训时间 50分钟,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中的任务与要求 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及部门职责,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1.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2.疫情报告程序与方式 3.疫情报告时限 4.疫情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利用 5.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6.评价指标,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2、,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由卫生部决定并予以公布。(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入丙类管理),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医疗、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验和检疫机构; 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

3、人。主要包括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护人员、检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以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4、、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其他传染病的报告: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内某种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情况决定是否将其纳入乙、丙类管理的范畴。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重点监测的疾病也被纳入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疫情报告要求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都应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首诊医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

5、填写报告卡; 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由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填写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报告单位传染病管理人员负责统一管理。 报告的内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报告时间(9项内容),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填报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范围:除法定传染病外,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填报要求 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

6、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常见错误填写:肺结核、乙肝) 实验室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填报要求 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1.2疫情

7、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谁发现、谁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负责收集和报告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 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3疫情报告时限,2小时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情况 上述情况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

8、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24小时报告时限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报告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1.3疫情报告时限,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报告数据管理(审核、确认) 报告卡的

9、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包括节假日)至少四次(每半天至少两次)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浏览,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现场调查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并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

10、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审核。,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报告数据的管理-报告卡的订正 在同一医疗机构发生的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机构及时订正。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订正卡须于24小时内寄出。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进行订正。,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

11、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查重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并根据疫情形势和工作需要按旬、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 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报告。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

12、行政部门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1.5 疫情调查与处置,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具体流程见图示1) 处理时限 : 对于甲类传染病或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县级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或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应于2小时内到达现场,其他疫情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 并按照下述流程进行现场调查处置 1.核实诊断:查明疫情 询问病人,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诊治检查记录,予以核实诊断 2.追溯传染源 : 根据病种和病人发病前后可能接触的人群,查找疑

13、似病例,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和可能引起的疾病传播的因素,查明传播途径。 对可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按统一流调表逐项明确填写。 3.确定和登记密切接触者:当传染源已明确时,及时查找密切接触者的数量及去向,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注意续发病例的出现。,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图1,1.5 疫情调查与处置,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4.采取控制措施 隔离传染源:病例入院(或在家)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划定疫点、疫区范围,开展疫点消毒,对不同的疫情可采取针对性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对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必须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开展健

14、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能力,1.5 疫情调查与处置,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5.采样送检:根据现场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病种特点,可分别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鼻咽拭子、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其他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依据 6.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7.疫点的解除:连续观察疾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如无续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即可解除疫点、疫区。 8.及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报告。,1.5疫情调查与处置,暴发疫情处理时限 立即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暴发疫情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 2小时到达现场:原则上县级疾控机构接

15、到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赶到现场并开始调查处理。,1.5疫情调查与处置,暴发疫情现场处理步骤 (后面章节有详细介绍) 为现场工作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明确诊断标准 病例定义(实验室确诊、临床诊断、可疑病例) 收集病例 收集病例数,病例个案调查 描述性研究 人、时间、地点三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提出假设 病因假设的提出 通过分析研究验证假设 修正和再检验假设 实施控制措施 注意:实施控制措施应贯穿于整个调查的始终 交流调查发现,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图2,1.6工作目标与评价指标,1.工作目标 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治疗,规范现场处置,控制暴发流行。 2. 评价指标 1.网络报告率=有病例报告的单位数

16、/实现网络直报的单位数*100% 2.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3.及时审核率=及时审核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4.重卡率=重复报告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5.传染病漏报率=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数/传染病病例总数*100% 6.处置及时率=及时处置的疫情数/处置的疫情总数*100% 7.处置合格率=处置合格的疫情数/处置的疫情总数*100%,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主要内容 1.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3.卫生应急现场工作内容 4.现场卫生学评价 5.应急反应终止,2.1 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特点 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 公共属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2003年的非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