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52451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基础1ppt课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电图基本知识,2,3,从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将心肌细胞分为四种类型:P细胞、过渡细胞、浦倾野氏细胞和收缩细胞。,一、 心脏的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肌细胞的类型,4,1、P细胞:P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头部及中央部,尾部较少。 功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5,2、过渡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介于P细胞和普通细胞之间,主要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及其周围。 功能:在窦房结过渡细胞将P细胞产生的激动传至浦倾野细胞和心房肌细,6,3、浦倾野细胞:主要分布于心脏传导系统和心室内,形成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浦倾野纤维网。 电生理特点是:传导速度快,可达4000mm/s又有舒张期自动除极化的特点。,7,4、收缩细胞:是

2、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的主要成分。 主要功能是收缩与舒张功能,推动血液循环,收缩细胞的传导速度慢。,8,(二) 心脏的自律传导系统: 心脏的自律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支和浦倾野氏纤维。 主要电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9,1、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房交界处的界沟内,沿其长轴排列呈椭圆形结构,分头、体、尾三部分,长15mm、宽5mm、厚2mm。,10,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病理情况下,可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出现窦性心律失常(窦缓、窦速、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等)。,11,2、 结间束:心房内有三条重要传导束,前、中、后传导束分别称为前、中

3、、后结间束。,12,1) 前结间束:从窦房结头部发出,沿心房前壁下行分为两束,一束到左房,称Bachman束,此束受损可引起房内阻滞;另一束沿房间隔下行达房室结上部称为降支,此束最短。,13,2) 中结间束:自窦房结后缘发出,沿房间隔下行,终止于房室结顶部。,14,3) 后结间束:沿下腔静脉瓣下行,越过冠状窦口上方到达房室结,此束最长。,15,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主要沿前结间束和中结间束下传至房室结,结间束受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后结间束主要参与交界性和室性激动的逆行心房传导。,16,3、 房室交界区:房室交界区由房结区、结区、结希区、和希氏束组成。,17,结区即房室结,呈迷路样结构,传

4、导速度最慢,具有闸门作用。如正常窦性心律它可以保持1:1的房室传导比例,发生房扑或房颤时大多数心房激动受阻于房室结,使心室避免了快速的纤颤,保护了心功能。,18,房室环没有传导功能,房室交界区具有前传和逆传功能。交界性和室性激动又可通过交界区逆传入心房。交界区传导障碍,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19,交界区自律性异常又可发生交界性心律失常。交界区是递减传导、传导阻滞、折返现象、隐匿传导、干扰和脱节等心律失常的好发部位。,20,4、 束支传导系统:束支传导系统包括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倾野氏纤维网。,21,1) 右束支:细长约1620mm,直经约13mm,在室间隔右侧心内膜向下行走,在心尖部

5、转向右心室上嵴。右束支病损,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束支传导阻滞。,22,2) 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迅速分为三支,分别称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和中隔支。左束支主干及左后分支短而宽较少发生传导阻滞,左前分支细长易发生传导阻滞。,23,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分出的树状末稍纤维在心室内、外膜呈网状结构(浦倾野纤维网),其末端直接与心肌细胞连接,浦倾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可达4000mm/s,24,(三) 激动在心脏的传导过程: 心脏本身可以产生、传导电激动,维持着心脏不停地跳动。窦房结发放电激动,沿三条结间束传向心房与房室结,激动在心房内的传导时间约为6080ms,心房激动产生P波。,25,激动到达房

6、室结以后传导速度减慢,大约50-100ms才能抵达希氏束和束支,房室结、希氏束产生的电位较弱,在体表心电图上无反应,相当于心电图上的PR段。,26,激动在心室内沿左束支及其分支传导至浦倾野氏纤维网,速度可达4000mm/s,迅速引起左右心室同步除极,产生QRS波群。心室激动时间约为40-80ms,引发心室收缩完成心脏的射血功能。,27,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这段时间(即PR间期)约为120-200ms,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除极结束的时间(即PJ间期)约为260ms,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的时间(即QT间期)约为400+-40ms,28,P,P-R间期,P-R段,QRS,S-T段,T,U

7、,Q-T间期,29,二、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它们都以生物电为基础称为电生理特性。,30,(一) 自律性:心脏自律传导系统在无外因作用下,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并发放电激动,引发心脏的舒缩运动,心脏的这种固有的自动性和节律性合称为自律性。,31,1、自律性强度:心脏起搏点自上而下自律性程度逐渐减弱。,窦房结:60-100次/分 第一级 稳定 心房: 50-60次/分 第二级 相对稳定 交界区:40-60次/分 第三级 较稳定 心室: 20-40次/分 第四级 不稳定,32,2、 各起搏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心脏由最高频率起搏点发放激动,控制着心脏协调一致的

8、运动,其它异位起搏点被抑制。,33,如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最高,由此发放的激动下传过程中,遇到心房、交界区和心室束支及其分支细胞动作电位4相使尚未成熟的起搏电位被冲消,并始终受窦房结的控制。,34,窦房结起搏点自律性异常降低后,起搏点出现保护机制或自律性异常,产生异位心律失常。,35,3、 自律性决定因素: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4相上升速度、阈电位水平和最大舒张期电位。,36,阈电位:当刺激加强使膜内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可在已经出现去极化的基础上出现一次动作电位,这个能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称阈电位。,37,巨大神经轴突,-85,膜电位,-70,(mv),05,1,15,(ms),

9、静息电位,阈电位水平,动作电位上升支,38,最大舒张期电位,C,B,A,阈电位,阈电位,阈电位,最大舒张期电位,最大舒张期电位,4相上升速度,39,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动周期变短,心率加快,反之亦然。阈电位水平下移,4相自动除极的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加快,反之,心率减慢。,40,(二) 兴奋性:心肌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称兴奋性。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并引发心肌收缩。只要心肌细胞处于反应期,任何阈上刺激都能产生动作。心肌细胞兴奋性升高、降低或丧失都能产生兴奋性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41,(三) 传导性:在反应期内,心肌细胞上任何一处兴奋后,都有能以

10、动作电位的形式将激动传至整个细胞并扩展至相邻心肌细胞,这种能力称为传导性。心脏各部分组织传导速度不同。,42,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 部位 传导速度(mm/s) 窦房结 50100 结间束 1700 心房肌 1000 房室结200 希氏束 15003000 束支及浦倾野细胞 4000 心室肌 400,43,传导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意外传导、递减传导、传导阻滞与折返现象等。,44,(四) 不应期:心肌和传导组织在兴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对接踵而来的刺激产生反应或反应能力减弱,这段时间称为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最长,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可避免像骨胳肌那样的强直收缩,以防血液循环中断。,45,-90,

11、0,-55,-60,-80,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30MV,不应期,- 90,46,1、 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动作电位0相至55mv的一段时间,位于心电图上是QRS起点至T波顶点的一段时间,快钠孔道处于失活状态,在此期给予强刺激也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异常延长产生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47,2、 有效不应期:动作电位恢复到-55-60mv状态,刺激产生局部电位,但不能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生理学上将动作电位0相到复极过程的-60mv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48,3、 相对不应期:相当于动作电位-60 -80mv范围内,心电图上从T波顶峰

12、至U波结束的一段时间,在此期给予阈上刺激能产生反应,但传导速度减慢,易发生差异传导和3相阻滞等心律失常。,49,4、超常期:-80-90mv此期细胞兴奋性高于动作电位的正常反应期,此期给予阈下刺激也能引起细胞兴奋,但0相除极速度和动作电位幅度小于正常。,50,4、 易颤期:在心房与心室兴奋后的特定时间内给予强刺激可诱发房颤或室颤。心房易颤期相当于R波降支至S波内。病理情况下,心房易颤期可延长至T波,此期发生的房早可诱发房颤。,51,三、 膜电位 心肌细胞受刺激以后可以利用微电极技术记录到一个电位变化曲线,称为膜电位。,52,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53,2、

13、膜的极化: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54,3、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55,4、去极化或除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时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56,5、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57,6、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58,巨大神经轴突,-85,膜电位,-70,(mv),05,1,15,(ms),静息电位,阈电位水平,动作电位上升支,59,(一) 膜电位的类型:慢反应电位、快反应电位和快反应自律细胞三种类型。,60,1、 慢反应电位:窦房结

14、、房室结区细胞为慢反应电位。动作电位由4相、0、1、2、3相组成。4相自动除极化,到达阈电位以后产生自发的动作电位,0相振幅较小,超射现象不明显,2相下降突然,0,3,2,1,4,61,2、 快反应电位:心房肌与心室肌为快反应电位,分为4、0、1、2、3相,4相为静息状态,0相振幅大,超射现象明显,2相出现平台,3相下降突然,4,0,3,2,1,62,3、 快反应自律细胞:4相起搏电流与钠等离子流有关,0至3相与快反应电位相同。,4,3,0,1,2,63,(三)、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膜电位是应用微电极记录到的单个心肌细胞的膜内外电位变化,0相振幅可高达120mv左右,但0相占时仅110ms。,64,心电图是应用电极记录到的体表心电变化情况,是整个心房肌与心室肌细胞激动的电位变化,最大振幅不足3mv。尽管膜电位与心电图的记录方法不同,但两者都是反映心电变化的,大致关系如下:,65,T,R,J,ST,Q-T,T-P,4,3,0,1,2,66,膜电位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 膜电位 心电图 膜电位 心电图 0 R 1 J 2 ST 3 T 0-3 Q-T间期 4 TP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