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95143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参考课件教科版选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1节,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向一,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3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 在电荷的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4元电荷电荷量e1.61019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者e的整数倍。,自学教材,1摩擦起电通过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2电荷的电性及作用(1)电性: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2)作用:同种电荷相

2、互 ,异种电荷相互 。,摩擦,正电,负电,排斥,吸引,3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库仑,符号:C。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 C106 C109 nC。4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 组成。,电子,质子,中子,重点诠释,1摩擦起电的实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由于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起电的真正原因是物体之间电子的得失。2对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不同的物质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和吸引力不同,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做功,使得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吸引能力强的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1关于摩擦起电

3、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 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 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电荷。 答案: BD,自学教材1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4、是电荷的最小单位,记作:e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也就是说,在任何自然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是 的。,1.61019 C,守恒,重点诠释1对元电荷的理解(1)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但电子和质子的电量有正、负之分,电子或质子的电量大小等于元电荷,但不是元电荷。(2)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1)起电过程本质:微观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2)守恒的广泛性: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

5、守恒定律,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3.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带电时电量分配原则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导体接触时会将电荷量平分。(1)用带电量为Q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Q/2,且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2)用带电量为Q1的金属球与带电量为Q2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若两球带同种电荷,则每个小球所带电量为总电量的一半。若两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相同量的异号电荷,然后平分剩余电荷。,2一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q可能是 ( ) A31019 C B1.61017 C C0.81019 C D91019 C,解析: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

6、只能是元电荷e1.61019 C的整数倍,由此可知,A、C、D均错误,B正确。,答案:B,1静电感应当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使不带电的导体两端出现 电荷的现象。2感应起电利用 使导体带电的方法。3感应起电的适用条件感应起电只适用于 。绝缘体的电子因不能而不能感应起电。,异种,静电感应,导体,自由移动,自学教材,重点诠释,1感应起电的实质导体内部的电子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3带电体为何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物体因带电对靠近它的轻 小物体中的电子有吸引力或排 斥力。即使轻小物体是绝缘体也会 由于电介质极化,使小物体靠近 带电体一端显

7、示出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远离一端为同种电荷,如图111所示,这样,对异种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同种电荷的排斥力,从而能吸引轻小物体。,图11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感应起电时,由于带电体和被感应导体不接触, 所以一定是产生了电荷 D一对正负电子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解析: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A、C错,B对,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示电性,D错。,答案:B,例1 如图112所示,A、B为相 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 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 箔片,

8、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图112,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A、B两点的电性和电量特点。(2)先把C移走和先把A、B分开的区别。,解析 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从而使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因为接

9、触带电,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答案 AB,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将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故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 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导体,而不能先移走带电体。(2)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无论两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相同,两物体总是带等量异

10、号电荷。,如图113所示,将带电 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 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 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图113,解析: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时,由于静电感应,甲、乙两球带上异种电荷,此时应先分开两球再移走带电棒,两球才能带电,A正确,B错误;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球,则两导体球分开后均带电,且电性相同,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例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 C,QB3.2109 C,让这两个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平分总电量。(2)参与转移的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答案 由B球转移到A球 31010,若用一个不带电的相同小球C先后与A、B接触以后再分开,则A、B带电量各是多少? 解析:A与C接触后,平分总电量QA,故A球带电3.2109 C,C球带电量为QC3.2109 C,C与B再接触后,总电量为0,故C与B分开后,C、B均不带电。,答案:3.2109 C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