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950585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28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语文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7.9)(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高考 一轮复习策略,成都树德中学 邓文光,核心素养图,核心素养,2012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务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均有相关表述。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一点四面” “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近年年高考命题思路,在命题工作中更加注重渗透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查;不断创设新题型,丰富题型的考核功能;创新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案,提高能力考查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以后总体方向,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2、”这核心立场 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知识与运用,包括作文与阅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诗歌鉴赏的客观题、语境填空、语句衔接、任务解决式作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学作品阅读和诗歌鉴赏要求高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常识,强化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四处修改,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推断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语言建构

3、与运用之“具有良好的语感”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没有选考体现全面考查学生素质的取向,也体现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1. 突出社会正能量,强化核心价值观,2016将军赋采薇通儒顾炎武 2016,马兰花;2017我们的裁缝店天嚣 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文化因素,2.照应改革,突出时代特征,2016,玻璃的伦理、法制和诚信等。 2017,气候正义的环保;青花瓷的多元文化;乡村记忆留住乡愁,传承优秀文化。 2017,全国1卷作文对年度中国关键词的认识;高考改革40年。 流程图(简洁的信息,人工智能)全国1卷实用文7题。 非连续文本考虑时代需求,很多碎片阅

4、读,需要综合文本信息,获得一种基本感受。 时代对大量、快速阅读的需要,对信息筛选整合的需要 对图表的认识和表达,3.强化传统文化,(1)选材2016,塾师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的解释;戴安澜赋诗远征;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情意和思想我们的裁缝店的温情,窗子以外的自我体察 (3)分值大。北京卷47分,其他省市多在40分上 (4)古诗文难度加大,尤其诗歌鉴赏比值和难度增大 翻译难度中等偏上,文意理解偏难,需要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断句题关键是句意理解,其次是考虑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第三是考虑断句标志;最终要比较辨别,联系语境。,文言文文意理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随段理解。先概述,然后具体叙说

6、,问题多出在具体叙说上。 解说这道题,需要逐项对比原文分析。关键是准确理解文意,注意细心。,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

7、,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送子由使契丹

8、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

9、,平安归来。,容易误读点,这是对诗歌整体思想情意、传统表达特点不了解,肤浅阅读的结果。,(5)表达得体,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考查表达得体,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强调中华礼仪。,(6)2015起的文化常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10、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三套题均考,江苏、天津等,其他在选择题中考诗句理解。,文化常识靠平时积累(状元、上元、近侍,不需要专门学习) 根据文章内容去推断(“告老”在语境中有表现),(7)名句、诗句,名句题,高中三句,初中两句。 不考死读书,有语境有语意提示,背诵不要花太多时间;语境思考不是关键。 2017全国1卷的文化名句组合思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11、写作。(60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 贴近学生,作文“我与高考” 学生对古代诗文容易误读的点(肤浅、片面的思维)三首诗的误读点正是学生的问题点。,5.强化思维考查,强调整体理解,

12、(1)论述类文本强调思维的全面、深刻、辩证、合理。,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例证而已),绝对化

13、、简单化、机械化思维,要辩证思考,全面分析,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合理性推断,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

14、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走向兼容)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对信息的准确把握,思维要准确、严密,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思维合乎常情常理,(2)对论述文本结构的认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

15、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实质考的是对内容的准确理解。三套题都是如此,(3)推断题,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

16、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活在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推断题,考逻辑思维,这是新题型,体现思维考查的价值,题不难,风向要考虑。,(4)作文的自行组合关键词或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5)语境填空,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