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950487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_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 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 2.表现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基础工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误区警示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3)采取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3.影响 一定程度上避免

2、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教材解读阅读教材第7475页内容,思考:各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何不同? 提示英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日本注重经济发展的计划;美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国家采购所占比重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3)影响: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自主思考“人民资本主义”是

3、否意味着人民成为资本家了? 提示“人民资本主义”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只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一些必要的调整,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性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经营者革命” (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表现: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 “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三福

4、利国家的出现 1.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表现 一些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影响 (1)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3)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4)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图说历史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请结合图文信息对这一政策予以评价。,知识点一

5、,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提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四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影响 1.积极方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大的经济波动。 2.消极方面 (1)表现: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对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 社会福利开支。 (3)结果:凯恩斯主义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6、 史料导入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依据史料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史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 提示(1)说明: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自由的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

7、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的自身矛盾。 (2)题目: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

8、,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材料中的“魔力”是指( )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发展缓慢。故“魔力”指国家干预。故选B项。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二对福利制度的评价 史料导入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

9、1)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的合理性。 (2)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 提示(1)的合理性: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的合理性: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反对的理由: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10、名师精讲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2)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3)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对下面“福利国家培养懒汉”的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B.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C.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

11、会矛盾 D.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漫画反映的是在发达国家懒汉较多,因为国家发给高额的福利,体现出了高额福利政策使得国家出现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其他弊端。故选B项。 答案B,1,2,3,4,5,1.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迹象。这主要( ) A.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B.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发展 D.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解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出现“垂死的迹象”是

12、因为资本主义政府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福利国家是这一调整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最佳答案为C项。 答案C,1,2,3,4,5,2.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向是( ) A.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B.资本的社会化 C.社会救济日益制度化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及“首相竞选”这一背景,可判断当时的经济发展趋向是资本的社会化,故选B项。 答案B,1,2,3,4,5,3.著名经济学家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

13、评的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 解析“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表明福利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项符合题意。 答案D,1,2,3,4,5,4.导学号52390059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 ) 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B.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解析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危机等

14、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政府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调整二战以来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选C项。 答案C,1,2,3,4,5,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材料二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1,2,3,4,5,请回答: (1)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什么性质?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2,3,4,5,参考答案(1)1938197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而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19731999年略有下降。原因: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开支也有所削减。 (2)政府补贴。性质: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