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946696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 桂学文 娄策群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讲,国民经济信息化,第一节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含义与意义,(一)信息化过程中的三种现象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种现象指 “信息产业化”、 “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含义,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1、信息产业化信息产业化是指由零散的信息工作逐步形成集中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信息产业化首先是指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是信息技术转化生产力的过程。其次是指信息生产与服务的产业化,信息生产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显示、检索、咨询等各项服务,以及信息系统或网络建设。这些服务和建设活动的产业化使三次产业和各行业部门中与信息生产直接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重新组合,

2、以便把各种类型的信息活动按产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组织,形成新的信息服务业,并带动传统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产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是指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设计等各个环节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产业信息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也改变了属于传统产业部门的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使各企业都建立起专门为企业内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信息机构,而且随产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这些机构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3、国民经济信息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是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同时也带动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的互补共进,形成了信息化进程中的第三种现象国民经济信息化。,(二

3、)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含义和 构成要素,1、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含义国民经济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以国民经济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实现国家信息化。,2、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构成,(1)信息资源:包括声音的、文字的、图像的或符号的。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本身和支持性资源,这里指信息本身,它是开发和利用的对象。(2)国家信息网络:连通全国的各种公用或专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通信平台。(3)信息技术应用: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和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因素。,(4)信息技术产

4、业:包括微电子技术与器件、计算机技术与硬软件、通信与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视听技术与设备、缩微复印技术与设备、电子出版技术与设备等。它是信息化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要素。(5)信息化人才:包括与信息有关的研究与开发(R&D)、经营、服务、管理等各类人才。它是信息化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这是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1、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4、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现代

5、经济理论将管理视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而管理的本质则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流通和反馈。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从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到监控,都要以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托。因此,建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和发达的信息网络是保证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其次,信息化也是优化国民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员,通过培训教育和实践锻炼,造就了一代拥有新型知识的信息劳动者。信息化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传播交流的时空限制将越来越小,从而使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成为可能,为人们开阔视野,更

6、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发展,以电子化的手段通过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信息业的新生力量,人们开始认识到它在改变传统商务模式中所表现的优势和作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创了新的教育方式,多媒体、交互式、图形显示及音频视频功能,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第二节 我国信息化进程,我国信息化的进程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展开阶段、发展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展开阶段,发展阶段,准备阶段总的来看,在这一阶段,信息

7、化在我国开始得到重视,信息化建设也有相当大的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和新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信息化在整体上还缺乏统一性,各相关领域之间缺乏协调;实践上缺乏配套政策法规的支持;管理上基本沿循原有的轨道,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服务与支持还较为落后。,启动阶段总之,经过1993-1997年的建设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在这一阶段政府对信息化进程的领导和综合协调力度已经加强。,展开阶段 国家从启动“金字系列工程”开始,对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化的普及应用、人才培养、资金筹措等进行了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金字

8、系列工程”主要包括: 总之,在这一阶段,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非常显著。,20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信息化建设提出实现6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转变:,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几个重要事件:,第一,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转变 第二,由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与共享转变 第三,由政策扶持向以体制创新为主转变 第四,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 第五,信息安全由应对防护向综合保障转变 第六,由基础设施先行向基础性工作先行转变,信息化建设六个重大转变,由基础设施先行向基础性工作先行转变,信息安全由应对防护向综合保障转变,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

9、,由政策扶持向以体制创新为主转变,由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与共享转变,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转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是规划和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专项规划全面分析了信息化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回顾和总结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提出了“十五”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2005年,已经出台了“十一五”至2020年我国信息化目标与战略。我国“十一五”至2020年信息化战略大体将实现三大阶段跨越式发展:,第一阶段(20052020年) 信息化夯实基础,第二阶段(20202

10、035年) 信息化全面推进,第三阶段(20352050年) 信息化高度发展,第三节 我国信息化战略,一、认识的产生与发展,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提倡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掀起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即进入“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后,开始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相比之下,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仍然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中国要不要推进信息化?,相当多的人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够,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我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也不足以支持信息化建设,应该加快工业现代

11、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路子。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产生这种认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对信息化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于1993年分别提出了“金桥”、“金关”、“金税”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提高了对信息化规律的认识,同时,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行动起来,制定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的规划、纲领。党中央不失时机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伟大号召,激发了全国人民

12、和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在1997年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会议指出,由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工业化不能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必须发挥“后发优势”,把工业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持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使我国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英明决策,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面向21世纪的伟大战略。指出信息化是覆盖四个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二、如何正确认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

13、 关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准确地定位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人们对信息化认识的新飞跃。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正确处理信息产业同非信息产业的关系,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数字革命创造的信息产业是一种战略性产业,它既可进行制造业活动,又可提供服务性业务,或者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成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混合物而被称为“液态混合体”。总之,我们面对的已不是传统工业化的世界,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就必须着手实

14、现信息化,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步并作一步走的战略,通过信息化方式来加速工业化发展步伐。,三、我国信息化战略,我国信息化的总体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如何认识这一战略?,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讲,跨越式发展是后发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借助科学技术的助推力,实现超常规发展,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跨越式发展有不同的特征:,美国赶超英国,靠的是电力、钢铁等重化工业。 日本和“四小龙”的追赶,凭借的是汽车、家用电器等制造业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在21世纪初期我国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

15、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除了要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这一信息产业本身的内容外,还包括两层涵义:一方面,信息化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此外,信息化还需要工业化提供能源和广阔的应用市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等等,都需要以工业化作为后盾。美国信息化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工业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替代。,信息化战略的利弊分析,(1)有利之处我国工业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综合工业体系。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

16、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潜力巨大;基础产业长足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等。正是基于这一基础条件的分析,国外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印度、巴西、智利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可以发展信息化。,(2)不利之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工业的技术装备落后,产业层次较低。抛弃工业化来实现信息化是不可能的,继续完成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证明,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另外,我们还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在工业化进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大大改善产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还可改善流通等服务环节,加强生产与消费环节的联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2、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生产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这主要体现在:(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